塔鱼浜自然史在线阅读

塔鱼浜自然史

邹汉明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学文学理论22.7万字

更新时间:2021-07-28 18:01:03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缘起于作者经家乡塔鱼浜拆迁后,由一只旧碗开始回忆童年的故乡。从“一只供碗”引入,后分为七卷,每卷主题鲜明,进行“关键词回忆和写作”,以物为题展开写江南乡村人的生活,七卷分别为:“地理志”——以单个地点,如“西弄堂”“水泥白场”展开;“地理志附:父亲的老屋”——以老屋各处,如“厢屋”“灶头间”展开;“岁时记”——以各种节日展开;“动物记”——以动物,如“母牛”“狗”等展开;“昆虫记”——以亲近的昆虫,如“蜻蜓”“萤火虫”等展开“农事诗”——以作物的播种、收割、收购的生命历程展开;“草木列传:农事诗补遗”分写了各种童年时期亲近的各种草木。作者“为物立传”,将童年生活的细枝末节作为线索聚集起来,写故乡“自然中人”的日常生活:地点、虫兽、节日、草木……众多的回忆片段汇聚成记忆的河流,还原了江南乡村的肌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江南水乡生活的全景图。是一部“文学的自然地方志”,一本“诗意的江南风物回忆录”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邹汉明
主页
  • 本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兼为穆旦诗歌评传,全书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穆旦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极出色的诗人。他早早地就决定了,这一生要为汉语服务。书稿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世与早期的求学经历;二是西南联大时期
    邹汉明文学家19.4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参照贯通西方文化史的基督教线索,考察唯美主义之“美”的神圣与世俗价值意向,以及相应的实践后果和文化史意义。唯美主义内容层面对违禁色情的书写,以对抗资本主义道德的外在样式,揭示出长久被压抑的非理性形态的“神圣”精神内涵;其对纯粹形式的推崇,一方面以“为艺术而艺术”的方式主观上将艺术“神圣”化,赋予其神圣的价值意向,另一方面“为艺术而艺术”根本上又是西方文化现代性进程的组成部分和环节,其最终被市场
    刘琼文学14.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新世纪乡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转型中的农民现代体验进行探讨,深入新世纪以来农民的情感世界与文化症候,提炼出怨羡、焦虑、浮躁、疾病四种宏观现代心理体验,分析农民土地意识、性观念、人际关系、宗教信仰和乡村社会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知识观念、消费观念等,呈现新世纪以来农民剧烈的文化心理冲突、人格嬗变和乡村秩序变革,视野宏阔。全书始终贯穿历史意识,坚持人的观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文学内外部结合、宏观
    廖斌文学40万字
  • 会员
    “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全史考察的是“大历史”中的文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脉络。本书原为杨义先生为国家出版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全史”所写的导言部分,是杨义先生关于大文学史观的一篇重要论文,可视为一本文学简史和研究梗概;附录有一篇杨义先生关于大文学史观的访谈。深入地发现文学全史的丰富构成、丰盈血脉和历史生命的丰厚见证,展示现代大国百年文学浴血新生的神采和风范。
    杨义文学13.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
    陈引驰文学27.1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考察杜诗与长安文化的关系。第一章概述了长安文化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第二章总论长安文化与杜诗的关系,第三至第五章具体论述不同时期长安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杜诗产生的影响,以展现长安文化精神在杜诗发展中的意义。
    张倩文学20.2万字
  • 会员
    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
    陈仲义文学29.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罗宾逊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废奴思想、宗教传统以及重农观念在美国中西部价值体系中的塑型作用,注重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世俗生活和神圣空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人类对栖身之所的身体附着与文化归依,从而对美国中西部文化的形成、发展、运作、成效等展开全方位整体研究,将主题讨论从地域意识升华至最为广泛的生命关怀,以更全面的眼光来阐释心灵家园的意义。
    乔娟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本书按主题类型分为六辑,其主要层面在于多维度地运用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念与方法,诸如辑佚、校注、考证之类;同时,致力于将文献学知识理念作为一种常态予以运用,即在一般性的研究之中,亦以文献为基础,广泛而细致地运用各类文献,结合精当的文本分析和必要的文学史视域,实现对作家、文本、时代与文学史的综合认识。质言之,文献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探索并建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体系,关涉到现代
    易彬文学28.6万字
  • 会员
    《时空体叙事学概论》的学术目标是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之外,建立一门历史认知叙事学。这是一个极具难度而备受冷落的学术领地,非得有足够大的勇气才敢于踏进。作者是从诗学的语言学模型,也就是从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模型入手,深入时空体理论的内在肌理,通过抽取语言学模型中的历史认知科学基本原则,对时空体理论做出深入的解析。从时空体理论最基本的要素开始,作者逐次剖析叙事语义与叙事语法的交互关系、“叙”与“事”的交
    孙鹏程文学1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