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转向:全球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设计和方法在线阅读
会员

全球转向:全球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设计和方法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16.1万字

更新时间:2021-09-28 15:29:0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上海大学郭长刚教授主编的“全球学译丛”中的一本。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伊芙·达里-史密斯与菲利普·C.麦卡迪所著,由俞君翻译。本书是作者在指导学生在做全球学研究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全球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设计等,创新地运用特定知识来探索形成新型的研究问题和新的研究模式。作者希望通过书中的讨论、示例,读者能够得到启发,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新问题,收获新知识,运用新的方法论取向,并最初写出有助于理解这个愈加复杂的世界的新型研究。本书的一部分是作者在过去几年发表于各类期刊上的文章,包括“全球欧洲:全球视角下的巴塞尔协议对欧洲的影响”“超越交叉学科:发展全球跨学科框架”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俞君
上架时间:2021-01-28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伊芙·达里-史密斯 菲利普·C.麦卡迪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讲述了多位北大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所见、所思、所为、所悟。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北大选调生的文章,涵盖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公共服务、基层经济发展等。
    宁琦主编社科11.1万字
  • 会员
    本书釆取对话批评的方式对中国“60后”作家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了“60后”作家作为一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复杂面貌,有力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
    周新民社科22.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科技创新的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支撑新发展格局”“科技治理与话语权建设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面向伙伴关系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等多个科技创新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科技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梁昊光 张钦 薛海丽社科34.6万字
  • 会员
    本书借鉴在农户生计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陕南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分析框架,完整呈现了移民搬迁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户通过优化配置自身生计资本完成生计能力的修复和重建,进而调整生计策略并最终达成生计目标的动态过程,探讨了农户应对社会环境急剧变化时的理性决策机制和生计模式动态调整过程。
    刘伟 黎洁社科15.5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梳理了近代以来中西科学历史研究脉络,充分吸收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各擅其胜的研究理念,指出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研究,不应从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概念出发,寻找相应的现象进行简单比较甚至比附,而应将其放到中国古代历史整体背景之中,审视在中国古代规模庞大的王朝国家影响下,科学所呈现的独特概念体系、制度规范、实践操作与历史影响,揭示“王朝科学”的不同发展道路与内在逻辑,叩开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
    赵现海社科37.6万字
  • 会员
    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手段,是人地关系演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农业文明时期的乡土单一结构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再到生态文明时期的多元共生结构的转变正是目前世界各国土地开发利用正在经历的实践进程。鉴于中国的土地开发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未来土地利用空间重组将面临改善和提升土地整体产出质量的巨大挑战,其中草地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大关键,这正是本书撰写的
    张雷等社科14.6万字
  • 会员
    本书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北京市教委联合批准的省部级研究基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度报告。内容上聚焦科技创新与法律问题的互动,汇集研究基地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法治研究这一问题上一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研究、信息与互联网领域法律问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第三方科技评价法律制度研究等。同时梳理汇编研究基地一年来主要学术活动动态及承担的科研任务等,以对
    谭华霖主编社科23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语言研究为例》《“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走进分子世界——从分子磁性谈起》等文章,是从已出版的《北大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第一辑至第三辑)的内容中精选而成的。
    王博主编社科19.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2017年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汇编。成果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国内高校的50个项目,分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项目分别阐述了项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义、过程和方法,以及项目成果、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馆编社科23.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一个国家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身历史上那些令人痛苦的记忆?人们该以怎样的行动回应自己父辈的罪恶?在种族对立与种族和解之间,在篡改与铭记之间,未来的人们将如何选择?本书作者苏珊·奈曼以德国人和美国人在这些问题上的做法为例,为西方世界对待自身现代历史中的罪过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又不可或缺的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将哲学反思、个人经历和大量采访结合在了一起,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她的答案。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