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刺骨疗法在线阅读
会员

黄帝内经刺骨疗法

李平华 孟祥俊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14.3万字

更新时间:2022-11-15 18:41:10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刺骨疗法最早源自《黄帝内经》的短刺、输刺等,对骨进行摩和压,为此本书尽量挖掘、还原《黄帝内经》刺骨方法原貌和有关论述,并注重与临床的结合,对刺骨的机理、针具、深浅、手法、部位、解剖、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既继承了《黄帝内经》的精髓,又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有所创新、拓展,针具有所改善、针刺深度有所增加、治疗组织结构、病种有所扩大,摸索出一整套方法、规律,针具有《黄帝内经》所用锋针、长针,又设计了专用刺骨针,替代针具微铍针、特制针刀等,深浅有刺骨节、骨膜、骨质、骨络等,方法有摩骨、压骨、震骨等,部位以头、脊柱骨为重点,结合四肢骨,治疗病证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适于重症、疑难病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解决了病在骨髓不可针的问题,丰富了临床针刺方法,同时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归纳、系统、提升。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平华 孟祥俊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全面总结了刘德玉教授从医40年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内容涵盖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典型病案等。刘德玉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理论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尤其在“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骨折和“补肾活血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刘德玉教授创立的“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并收录了师徒问答和部分典型病案,展现了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骨伤科理论方面的深厚造诣。
    刘德玉主编医学15.2万字
  • 会员
    史大卓教授从医40余年来,形成了自己宏观辨证辨病和微观辨病有机结合的诊疗特色,在治疗心血管病等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显著。这本医论医话的结集出版,有助于广大中西医结合医师开阔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本书主要内内容包括医论医话、心系疾病辨治体会、其他内科杂病辨治体会及用药心得4个章节,涵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及更年期综合征、血液病等其他内科常见病的治疗体会,宏观辨证辨
    史大卓医学13.4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国医大师传薪丛书之一,是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近七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主要从学术思想、验方精析、经验用药、临证实录等方面向读者介绍段老临证施治遣方用药思路,其中验方精析是对男科、女科及内科常见病确有疗效经验方的详细介绍,经验用药则是对段老单药、对药、角药临证使用体会的梳理总结,临证实录则选取段老擅治病种,配合临床验案阐释其理法方药思路。其语言精练,结构清晰,内容全面本书临床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临床
    段亚亭 肖战说编著医学12.7万字
  • 会员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儿童抽动症。本书除了介绍抽动障碍的基础知识,更着重于介绍包括家庭管理、学校管理在内的个人调理攻略,以及用药宜忌、饮食宜忌、药膳调理等内容;除介绍西医药治疗外,侧重介绍了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的方法以及常用中成药、针灸推拿等知识。本书以问答形式,用通俗易
    韩新民主编医学7.5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的合刊本,是据余时雨校本整理而成。全书共16卷,其中《要诀》12卷,分诸中门、诸伤门、诸气门、诸血门、诸痛门、诸嗽门、寒热门、大小腑门、虚损门、拾遗门、疮毒门、妇人门等12门,主要论述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类方》四卷,是根据《要诀》中的各门分类处方,按汤、饮、丸、散、膏、丹剂型排列,主要阐述了各科病证的方药。全书全面反映了戴原礼治疗杂病的丰富
    (明)戴原礼撰 王英 江凌圳 竹剑平整理医学9.4万字
  • 会员
    本书由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在总结自己4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以祖传秘方编成,于康熙五年(1740)刊行。1卷。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六部分论述。其中介绍常见外科病证治法65种,常用外科效方75首,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200余味药物的性能及炮制,医案15则。作者以治疗外科疮疡而擅长,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治疗上提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临床治
    (清)王维德撰 胡晓峰整理医学4.7万字
  • 会员
    全书共分四卷,首先总述儿科疾病理论、诊法及小儿初生时的疾病,次按五脏叙述。在病理方面,多为发挥著者个人见解;处方用药亦多半为其家传秘方,每病并附有医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四年保婴堂本为底本,经过校勘而成。本书在全面总结汉唐以来的中医儿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临证经验,对小儿生理病理特征、儿科病证的诊法、儿科五脏辨证论治体系加以完善和提高,丰富和充实了儿科学理论内涵和实践依据,为中医儿科
    (明)万全著 何永整理医学8万字
  • 会员
    “胡希恕经方医学”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临床文章汇编。
    马家驹医学8.4万字
  • 会员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着力传播中医康复理念,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树立“大康复”理念,精心挖掘、整理、创新、开展应用了多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突出,实用性强,深受患者欢迎,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本书为2016年度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成果,由世界传统疗法研究与国际合作示范基地资助出版,介绍了常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技术来源、适应证、禁忌证、慎用证、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及处理、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关雪峰 杨关林主编医学1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