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在线阅读
会员

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6.7万字

更新时间:2024-03-14 16:58:21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犀利的见解使尼葛洛庞帝成为《连线》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数字化生存》一书充满种种洞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译者:胡泳 范海燕
上架时间:2021-03-01 00:00:0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创新在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理论缘起出发,以创新管理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野这一微观机制入手,对女性创新者及其面临的刻板印象情景进行剖析,用“可行”来衡量和提升女性创新者的能力;随后,将性别维度引入创新管理范式,引入“性别化创新”并回应了当下国际上广泛重视的性别化创新领域的发展问题,有助于拓展当前性别议题在创新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为创新管理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价值和启示。
    吴欣桐 陈劲社科12.2万字
  • 会员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经验的综合反应,其心理内涵应能充分体现民众心理的共识性表征。本书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范式,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建构和实证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感的内涵及其结构进行解读,建构测量指标,编制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阶层与流动等因素对民众获得感的影响。
    谭旭运社科12.1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
    刘欣主编社科14万字
  • 会员
    再生水回用,能通过提供替代水源,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紧缺问题。相对于其他替代水源,再生水回用具有诸多优点。然而,公众因为再生水经由污水生产而对其产生消极认知。如今,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几乎能生产出满足任何水质标准的再生水,而现实中的再生水回用却仍然局限于数十年甚至100年前的几种用途上。缘何早已突破技术难关的再生水回用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要原因便是公众对再生水回用的排斥。因此,深入
    付汉良 丁超 刘晓君 何玉麒社科8.5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
    李楠社科15.9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7辑,以“艾滋歧视及其法律应对”为主题,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等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
    王理万 刘小楠主编社科24.3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政治发展理论与社会治理理论,回顾了明清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民公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并对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理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吴丕 王怀乐 任刚强等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乡规民约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乡规民约一直是乡村秩序构建和维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现代乡规民约的生成过程具有乡村内生和行政嵌入的二元性,乡村治理的多元合作主体需要借助现代乡规民约来寻求乡村秩序构建过程中民间资源的支援和支撑。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的论点建立在大量田野调研的基础上,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界限,从经济学、法学、法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维度
    卞辉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政策不断适应、引导,城乡人口流动的社会政策和就业市场背景不断变化,农民工就业与社会融入以及他们的社会认知也在变化。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对着怎样不同的就业、公共服务与流动境况?他们是否因此有着不同的社会认知评价?这些都是本书试图探讨与回答的问题。
    庄明社科1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