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脉经在线阅读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脉经

(晋)王叔和撰 贾君 郭君双整理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医学中医10.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3-18 22:24:19 最新章节:手检图三十一部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共10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本次整理以叶氏广勤堂影元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以及《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晋)王叔和撰 贾君 郭君双整理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本书主编巩昌镇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陆飚、王少白、李灿辉、金观源、陈德成、冷三华、彭增福、刘宝库、李永明等九位移居海外针灸人的贡献,内容涉及跳针针法、糖针、解剖针灸、反映点针灸、动筋针法、逆向刺激疗法、激痛点针灸、瘢痕松解术、针灸气球模型等。这些探索性发现既包含他们构建的新理论、创造的新方法,也包含对传统的深度挖掘和对经典的刮垢磨光,更是他们与时俱进、不懈努力的心血结晶。对针灸临床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巩昌镇主编医学14.6万字
  • 《成方切用》为清代名医吴仪洛编著,是继《医方考》(明)、《医方集解》(清)后又一部较为著名的方论类著作。本次整理,以乾隆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全书共十四卷,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一十二方;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为一门,共设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经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二十四门。全书共收正方
    (清)吴仪洛撰 史欣德整理医学30.9万字
  •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共8卷。卷1前列“万金统一述”,总论天地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
    (明)龚廷贤撰 张效霞整理医学27.1万字
  • 《寒温穷源》《湿证发微》为清末至民国时期河南“鸿儒大医”陈其昌的著作。《湿证发微》先言天地气运,再言人身经络;究湿证之源,阐湿证之理,补医门湿证著作历史之缺。《寒温穷源》析千古似是而非之论,辨寒温几微差慝之源,使学者晓得阴阳活法的道理,以伤寒治温证宜,以温证治伤寒亦宜也。《湿证发微》《寒温穷源》见解独到,“独得三昧,足于仲景《伤寒论》条例外特树一帜”,足为寿世津筏,对推动当代中医药学术的进步具有重
    陈其昌医学8.2万字
  • 该著作遵循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方法论述了肥胖病辩证分型以及治疗、并介绍了常用中药30味。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疗参考性,同时还包含了中药机理和疾病的现代科学分析研究,用现代医学的语言与西医对话交流。跨学科的翻译团队:三位翻译均为法语专业硕士毕业,长期从事专业的中医法语教学翻译,曾参与编辑和翻译过多本中医类法文版图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翻译经验,同时将与中文版作者团队密切沟通协作,以期对原文的理解到位,尽可
    丁学屏主编医学17.8万字
  • 本书由名老中医临证诊余心得笔记整理而来,从诸病诊治要点、医中误悟、证治验录等方面总结黄惠卿先生近60年临床经验,,原汁原味地向读者介绍黄老精心辨证,巧布方药的思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医学生阅读参考。
    黄惠卿 黄海波编著医学14.3万字
  • 本书考证“飞经走气”法源流,对古籍中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赤凤迎源法四种方法进行认真梳理,分别介绍头面部、躯干部、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及经外奇穴相关腧穴的飞经走气法操作,介绍了飞经走气法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专著内容立足于飞经走气法的古今医家观点,全面系统的整理古今关于飞经走气法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承家学并结合主编多年教学、临床经验,为中医针灸相关专业医学生、
    李志道 李兰媛主编医学14.5万字
  • 本书以基层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以行业最新诊疗规范指导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在应用中医药传统经方,结合中医药适宜技术,诊治常见病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动妇女健康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张世琨 马堃主编医学12.9万字
  •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经典方是历经时间验证的有效方剂,是民族医学传承、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对民族医药经典方进行筛选与挖掘,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2020年11月成立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团结全国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民族药经典方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创新,开展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回医药、满医药等民族医药的经典方整理和挖掘工作。本书
    谢雁鸣 黎元元主编医学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