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之关系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之关系研究

褚云侠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0.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20:56:10 最新章节:文后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为核心,旨在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小说文本置于与佛教文化关系的发展脉络中,考察佛教故事原型、基本观念、话语表达方式对故事本体的塑形及小说精神内涵的生发;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体例、时间及空间结构的创设意义;对特定意象、意境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生成与开掘等。通过将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放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中梳理,突破了前人指证性的研究和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深化和拓展了这一尚未充分展开的研究维度。不仅探索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佛教文化对中国当代小说美学范式的开辟,也进一步思考了有关神圣与世俗、文学的终极性关怀等人类学命题以及中国文学在形而上层面上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性。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褚云侠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百姓的地位悄然改变,进入“平民发展”的时代。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民俗诗歌兴盛于宋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而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民俗的交叉则是一个具有诱人发展空间的研究视角。民俗学研究者往往用民俗学的眼光去观照诗歌中呈现出的民俗事象、民俗观念等。本书不同于这类研究方式,而是以文学为本位,研究宋代民俗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宋代诗人自己如何以所
    李黎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本文出发点在于探讨蒙太奇与德布林“整体性”思考、主体性批判、语言哲学以及和他的小说诗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扬弃“蒙太奇源自电影摄影术”的陈词滥调。颠覆性的假设需要有另类的理论视角,借助德布林和中国道家哲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与作家同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哲思相通性,文章将庄子的“卮言”锐化为一种理论工具,一反常见的以西方理论指导中国文学现象的普遍做法,逆向性地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去剖析一种典型的西方现代
    张晖文学19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内容丰富,成果斐然。从五十年代的学科初创,到八、九十年代的重建、调整,学科发展道路曲折复杂而又始终充满了活力。本书在简要勾勒学科发展概貌,分析不同时期现代文学研究基本旨趣、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专题介绍、评析了七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在文学思潮与社团流派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力图为总结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展望学科发展未来,提供一份有益的借鉴。
    邵宁宁 郭国昌 孙强文学50.2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运用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克服中日学界对日本无赖派作家研究的作家论和作品论的“形而下学的缺陷”,以社会转型的视域作为研究切入点,将日本无赖派作家的叙事艺术内涵和文学批评建构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系统地对各个作家作品的文本进行解读,分析不同无赖派作家的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策略等叙事艺术内涵,解析其叙事特征和文学思想,进而论述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批评话
    任江辉文学25万字
  • 会员
    研究是一种价值预设。对中国晚近三十年散文演变进行追踪调研,深层的意指,是对晚近三十年中国社会转型间民生众相、精神状态、民族灵魂、人格思想的深度调研,也是对中国当代散文研究相对边缘化、有限性的某种纠偏。“精神生态”是作者确认的散文演变场域,并从“精神向度”“精神表意”“精神复归”“精神多元”“精神守望”“精神碎片”六个维度勘探创作主体即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状态、关联的社会存在和文化思潮裂变。研究过程中
    周红莉文学25.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伦理叙事的视角,针对学界对厄普代克小说创作中“无话可说”“道德模糊性”等争议,深入分析其小说伦理叙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尤其关注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巴特等思想家对他小说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创新性构建了处境化叙事、悲剧化叙事、无权威化叙事三个叙事维度,并结合现代叙事学理论,深入剖析这一深层叙事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机制,进而探究厄普代克小说如何把伦理意图艺术性地转化为小说叙事的创作艺术。
    谭志强文学19.1万字
  • 会员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诗经》“国风”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诗经》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部分。前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把握和系统性不够。而且资料也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地理学和文史考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地方文献史料,对《诗经》中“二南”的名称、地域及时代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二南”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研究价值;探讨“二南”诗歌的
    刘昌安文学31.4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即古代文学中的文史互动,包括诗歌与历史的互读、历史与小说的互渗、历史与文化的互融等专题,涉及文史领域的重要体裁如咏史诗,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如荆轲刺秦,并收录了与柯马丁、钱南秀、艾朗诺三位教授的对谈。在搜集英语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尚未被译成中文的论著)的基础上,结合海外汉学的发展,阐述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史互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视角。
    张月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论文集所收录的四篇论文,撰写于2014—2016年期间,均公开发表过。其研究视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来中国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以及中国诗歌在现代性写作中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虚无与“开花”——当代中国诗歌的现代性透视(纲要);从“革命文学”到“审美意识形态”——张志民诗学的范式转换与价值生成的时代美学意义;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
    黄怒波文学1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