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查点的选取与资料收集

一 调查点的选取

S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区,西邻霍山县、岳西县,北临六安市、肥西县,东临庐江县,南邻桐城市、潜山县,东部经济状况优于西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52%,丘陵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0%,全县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http://www. shucheng. gov. cn/yxsc/web_view. php? ty=2.

Y村地处丘陵地区,属于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当地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要粮食作物,也种植一些大豆、油菜等农作物。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当地没有发展起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因而,一直到现在,当地在家的村民基本上以务农为主。当然,现在的务农人口主要是老人,因为绝大多数中青壮年人已经走出村庄,奔向城市进行务工。近年来,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开始种植板栗。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当地百姓以食用米饭为主。但据村民们说,种植水稻也就仅仅能够保持温饱问题,并不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剩余;而板栗的种植倒是可以为村民带来一些经济剩余。村民告诉笔者,板栗种植投入小,但收获较好,每家每年大都能够获得四五千元的收入。因为当地没有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板栗收入对以务农为主的老人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地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而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到各地区地理条件、文化状况以及国家发展重点的不同,我国农村出现较大分化,例如一些地区出现了“城中村”、“企业村”等。当然,农业型村庄仍然占主要部分。笔者所调查的Y村就属于典型的农业型村庄。

二 资料收集

怀着对于农村问题、农村老人问题的思考,笔者对安徽省S县Y村进行了三次实地调查。

Y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小山村,村中有很多池塘。因为村中有山,所以住在高处的村民视野非常开阔;因为几乎家家门口都有池塘,池塘中有水,使得村庄具有灵气;池塘中有鸡鸭鹅,使得村庄中较为有生气。但是,村庄中唯独少有青年人,而大多数则是孤独的老年人。尽管Y村自然风景秀丽,但却人气不足,没有人气的自然风景显然失去了很多热闹的景象。在自然风光中,笔者领略到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在孤独的老人身上,笔者却感受到村庄的某种衰败和凋零。应该说,这就是笔者初入Y村的真实感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

因为此村是笔者师弟的家乡,在师弟陪同下,寻找被调查者比较顺利。怀着急切的心情,一到Y村后,当天晚上笔者就开始向师弟的父亲询问村中老人的一些情况。但接下来问题出现了,笔者根本难以听懂方言。突然间,笔者发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如若听不懂方言,那又如何调查呢?笔者岂不成了“聋子”?好在师弟是当地人,可以帮忙做翻译。在磕磕绊绊对话中,笔者完成了第一次采访。

对于笔者的这次探索性调查,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也是一个难题。由于笔者不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出于对被访者的尊重,笔者不敢乱提问题,以免触犯到老人们,这样使得谈话过程并不流畅。尽管被访者是师弟的乡亲,但毕竟对笔者来说,与老人们还是第一次见面,所以,他们很难建立起对笔者的信任,有很多问题他们不愿过多回答。并且较为遗憾的是,笔者在这次调查前并未形成明确的问题意识,这使得该次调查较为表面化,所以只能说是一次探索性调查。

结束第一次调查之后,笔者回到学校开始整理录音资料,尽管不够深入,但这些资料让笔者对Y村和Y村老人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整理这些录音资料时,一些问题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为什么美丽的小山村变成了凄凉的老人村?当前,老人们与子辈的关系如何?老人在家庭事务中是否还有话语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庭代际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老人的家庭地位是否发生了变化?他们是否采取了一些行动策略?在反复研读文献和已有调研资料基础上,并且在与导师、师弟、师妹的多次讨论中,笔者终于将研究问题聚焦,那就是:第一,在家庭代际冲突中老人的行动方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在明确了这个核心问题之后,笔者再次前往Y村进行实地调查。

因为有了第一次调查的经历,所以第二次调查时方言已经不再是主要障碍了;加之笔者对被访者也熟悉了一些,他们对于笔者的提问也不再那么谨慎和抗拒;再者笔者的问题已经明确,因此第二次实地调查过程较为顺利。笔者首先回访了第一次被访的20多位老人,然后又追加采访了一些老人。之后,论文撰写过程中笔者到Y村进行第三次回访,还多次通过电话询问,完成整个资料收集。前后几次实证调查为本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 个案简介

笔者在安徽省S县Y村共计采访38位农村老人。80岁(含80岁)以上的老人8位,男性3位,女性5位;70(含70岁)—80岁的老人10位,男性老人4位,女性老人6位;60(含60岁)—70岁的老人10位,男性老人5位,女性老人5位;60岁以下的老人10位,男性老人4位,女性老人6位。年龄结构从54—85岁,曾任村主任3人,现任村主任1人;曾任妇女主任2人,现任妇女主任1人;曾任生产队队长1人,曾任民兵排长2人,曾任妇女组长1人;现任村医生1人。党员7人,群众31人。38位被采访老人的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被采访者基本情况

续表

续表

说明:

1.为遵循学术伦理规范,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上述姓名全部为化名。

2.有些被访的老人仅仅讲述自身的情况,有些被访的老人仅仅讲述他人情况。因为此项研究涉及的是家庭冲突事件,许多老人出于家丑不可外扬,以及恐怕他们的回答给自身造成麻烦,因此,他们拒绝回答自家的冲突事件,但愿意回答别家的冲突事件。笔者发现,这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