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前,带着对美国文学的浓厚兴趣,笔者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向一位陌生的女教授请教美国冷战时期以来的族裔文学发展趋势。她很爽快地回答:美国冷战后的后殖民文学包含了黑人文学、奇卡诺文学、土著印第安人文学、亚裔文学和女性文学。奇卡诺文学?笔者在国内闻所未闻,于是迅速查看了当时的课程表。果然,课程表里赫然排着这门美国所有大学的人文系里都有的《奇卡诺文学》课程,由奇卡诺族裔教授Mark Evenson讲授。Evenson教授的课堂图声并茂,内容丰富多彩。通过一学期系统的学习,笔者对奇卡诺文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这个生性默默无闻的奇卡诺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继续挑灯夜读那些夹杂着西班牙语的奇卡诺族裔小说、戏剧、诗歌、短篇故事,乐此不疲。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认识了当代著名的奇卡诺女作家阿尔玛·卢斯·维拉纽瓦。她的美丽、她的智慧、她的乌鸡变凤凰的人生经历勾起了笔者对奇卡诺民族及其文学更大的兴趣,遂动了深入研究之心。奇卡诺民族,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发展起来的新民族,以其坚韧与坚忍的精神,回首仰仗先祖阿兹特克的古老文化,兵不韧血,建立了自己的新混种文化与新社区,平等地和其他族裔一起共享白人主流社会补偿给他们的一切族裔优惠待遇。他们的处世哲学值得人们学习。故此,笔者依据奇卡诺文学的发展轨迹,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奇卡诺文学的族裔性抵抗伦理、政治性伦理、家庭伦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和世界主义伦理六个方面进行了实例分析与探讨,以期给中国的美国族裔文学研究者抛砖引玉。

袁雪芬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