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日渐成熟——国内银行卡市场的现状

1987年9月的某个下午,当德国爱迪化工公司中国华东区销售经理鲍迪·冯先生携爱妻在上海最大的百货商厦购买音响时,因为使用了中国的“长城信用卡”结账,成为上海电视台跟踪报道的新闻人物。

到了今天,刷卡消费已成了中国老百姓司空见惯的消费方式。如果衣冠楚楚的你取出一大包现金递给售货员,反而显得有点不合时尚了。

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是从代理国外信用卡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来我国投资、旅游的外籍人员、华侨不断增加,他们也将境外流行的信用卡带到了国内。近年来,借记卡被各家银行冠以不同的内容,如:理财卡、工资卡、缴费卡等,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金融工具,国内银行卡可谓达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各银行纷纷打出了自己的银行卡品牌形象,大众的选择更加多样,以下是国内银行的一些银行卡品牌——

工商银行:牡丹卡

农业银行:金穗卡

建设银行:龙卡

中国银行:长城卡

交通银行:太平洋卡

招商银行:金葵花卡

华夏银行:华夏卡

广发银行:广发卡

平安银行:平安卡

民生银行:民生卡

北京银行:京卡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东方卡

上海银行:申卡

光大银行:阳光卡

中信银行:中信卡

邮政储蓄银行:绿卡

兴业银行:兴业卡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通卡

从以下的若干个“第一”,也许可以看出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的轨迹。

第一张银行卡——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率先在国内发行了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

事实上,中国银行是首先将国外信用卡引进国内的银行。自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州市分行与东亚银行签订代理东亚信用卡业务协议书,开始代理境外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到1987年7月和10月先后加入万事达卡和维萨国际组织,并于1987的11月和1989年8月分别开始发行带万事达卡标记的人民币长城万事达卡和带有维萨标记的人民币长城维萨卡,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

第一张外汇信用卡——1988年6月,以外汇业务见长的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了第一张外汇信用卡——长城万事达国际卡,满足了外国长期驻华机构人员、三资企业及有正常外汇来源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从而成为我国信用卡走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第一张牡丹卡——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并不是牡丹卡,而是1987年工行广州市分行发行的“红棉卡”。1989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正式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信用卡,采用牡丹花图案为标记。中国工商银行于1990年2月和6月分别加入了万事达卡和维萨国际组织,并于同年10月发行了人民币牡丹万事达卡和人民币牡丹维萨卡。

第一张联名信用卡——1995年5月,工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航空公司联合在国内推出第一张联名信用卡——牡丹上航万事达卡。

第一张龙卡——建设银行早在1990年5月和1991年3月就分别发行了建设银行万事达卡和建设银行维萨卡,虽然在卡面上印有龙的图案,但并没有以此定名。直到1994年4月,建设银行总行正式以“龙”的名称和图案为商标,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至此,建设银行所发的信用卡均更名为“龙卡”。

第一张彩照卡——1993年7月,建行广东省分行发行了“建设银行万事达彩照卡”,成为我国发行的第一张彩照卡。不久又发行了“建设银行维萨彩照卡”。

第一张金穗卡——中国农业银行分别于1990年4月和1992年2月加入万事达卡和维萨国际组织。1991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在广州、佛山和中山三个城市首次发行了金穗万事达卡。1994年年末发行了金穗维萨卡。

第一张太平洋卡——交通银行是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第五家开办人民币信用卡业务的银行。1993年6月,交通银行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市首次发行了太平洋万事达卡。

第一张智能卡——1995年4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上海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张集IC于一体的智能型银行卡。独到之处值得一提:

(1) 严格的信用管理。浦发卡将其透支等级分为5个级别,即0、1、2、3、4,当信用等级为“0”时,这张卡片相当于一张储蓄卡或支付卡,持卡人只能在自己的存款额度内转账消费或提取现金;当信用等级分别设定为l、2、3、4时,这张卡就是一张信用卡,同时又具备了储蓄卡和支付卡的功能,持卡人可以在经批准设定的透支额度内提取现金和转账消费。由于浦发卡的信用等级同时在银行主机和芯片内设定,因此,无论在脱机还是在联机的使用状态下,都能有效防止信用失控。

(2) 严密的安全控制。浦发银行的东方卡安全控制的严密性体现在双向认证、密码控制、信息保密等诸多方面。

(3) 科学的期限管理。东方卡有效期限的管理由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实现,有效期满,只要持卡人在上一期未发生恶意透支,卡片在联机交易时经银行主机核实就能自动延长有效期。这样,既可避免持卡人换卡的麻烦,节省开支,又可保证持卡人连续使用。

(4) 低微的通信成本。浦发卡不仅可执行POS与银行主机相连接的联机操作,而且可进行脱离银行主机的脱机使用。脱机使用没有通信线路和场地的限制,商户每日营业终了,只需拨通一次电话就可实现POS与主机的通信对话,完成交易转账、接受黑名单等信息传递工作。

第一张“一卡通”——招商银行于1995年在全国金融系统中第一个推出储蓄“一卡通”,集本币、外币和各种储蓄种类于一身,打破了几十年来中国传统的储蓄方式。人们再也不需要为一大把定期存单、活期存折、外汇存单的保管而烦恼;再不需要隔一段时间翻箱倒柜地找是不是有一张存单找不到了;再不需要翻看是不是有某一张存单到期了……“一卡通”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目前,“一卡通”功能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招行各大产品中的“皇冠上的明珠”。

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1995年4月,广东发展银行在广州市同时发行人民币广发维萨卡和外币广发维萨卡。同年,广东发展银行ATM系统成功与维萨联网,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为全球5亿多维萨卡持卡人提供ATM服务的国内银行。随后,又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客户无须存入保证金,即可享有消费购物透支功能。

第一张直接使用国际品牌的卡——1998年12月,深圳市商业银行发行的万事顺卡,作为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卡的代表,是第一张按照国际标准直接使用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银行卡品牌作为自己发行名称的银行卡,充分利用了国际品牌优势,对市场推广极为有利。

第一张中外合资信用卡——2004年1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联合推出信用卡——浦发花旗信用卡,成为国内第一张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支持的信用卡。

第一张女性信用卡——2002年11月1日,广东发展银行的“广发真情卡”在上海亮相。成为国内第一张为女性量身订做的信用卡,这张卡也是国内第一张被设计为透明的信用卡,紫色彰显着尊贵时尚,深受女性客户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近年来,在国家“金卡工程”及“银联”的推动下,我国银行卡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0年末,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已逾24亿张,是2002年初的7倍;受理商户达到218万户、POS机(商户刷卡机)333万台、ATM机(自动取款机)26万台,分别是2002年的11.8倍、12.4倍、5.8倍。按照跨行交易额计算,“银联”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卡品牌。2010年共发生银行卡业务257.56亿笔,银行卡业务金额达246.76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5.1%。

特别是银行业对外真正开放后,取消了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卡的限制条件,国内银行卡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无论是市场策划还是具体营销手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