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创新型企业案例(第六辑)
- 李新男 梅萌
- 5075字
- 2021-03-27 18:00:59
创新助推民营能源企业腾飞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案例
一、企业概况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集团)创办于1988年,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的大型民营综合能源企业。伊泰集团由一家仅靠5万元开办费起家的地方小企业,仅用三年的时间即实现利润过千万元,成为当时本地区利润过千万元的两户企业之一;用四年时间建成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用八年时间建成国家大型企业;用十年时间创造了利润超亿元的骄人业绩,成功发行了B股,成为煤炭行业首家B股上市公司。伊泰集团现为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煤炭企业百强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企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骨干企业之一。集团公司下属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等直接和间接控股公司8家,“伊泰”商标为煤炭行业的“中国驰名商标”,是煤炭类产品中“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伊泰集团现有总资产370亿元,员工52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478人。拥有机械化安全高效矿井14座,年生产煤炭近4000万吨,连续6年生产煤炭13221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建成并控股经营的运煤铁路近300千米。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示范工厂,示范装置通过满负荷运行性能考核,实现了安全、满负荷、长周期运行的生产目标。
2009年伊泰集团生产煤炭3666.87万吨,销售煤炭4155.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8.95亿元,实现利税88亿元,上缴税金超过45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20亿元,连续8年位居鄂尔多斯地方企业第一名。
伊泰集团经历了1988年伊盟乡镇企业到1992年伊克昭盟煤炭公司成立的创业期、1993年自主经营到2001年资产重组的发展期、2002年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成长期,目前已发展成为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互补的大型多元化生产企业。
二、企业主要创新活动
1.一体化运营模式为导向的技术领先战略
伊泰集团基于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出发,计划在未来5~10年的时间,进入煤炭行业第一发展集群。公司致力于以煤炭相关产业纵向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煤及煤化工为主体,适度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多元化,将企业建设成为煤及煤化工产、运、贸一体化的国际产业集团。
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瞄准国内外前沿技术,加强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根据国际化产业集团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科学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以技术领先配合公司拓展市场。
在创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伊泰集团牢牢把握煤炭市场的走势和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的导向,坚持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集中、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积极探索战略转型的新路子。一方面,本着“科学、节约、效益”的原则,对原有27座矿井实施了技术改造,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实现了矿井开采装备的现代化和形成了高效集约生产系统;另一方面,从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出发,进入煤制油技术领域。目前已建成一期16万吨工业化示范厂,实现工艺装置全线打通流程并产出合格油品,成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条工业化示范生产线。
2.建立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创新机制
为实现创新发展战略,伊泰集团在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上探索新的机制。2006年4月,伊泰集团斥资2.27亿元依托中科院合成油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煤炭间接液化的技术研发并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加强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的建设,2008年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在此次增资过程中,技术团队通过参与增资(约3.2亿元)拥有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约32%的股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团队的发展激励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团队的稳定和发展。公司现已拥有研发中心、工程公司、1500吨/年催化剂厂等无缝衔接的科研业务部门,集聚了总数400多人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专业队伍。2008年,“国家煤炭间接液化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公司荣获“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伊泰集团通过建立技术研发组织新机制、实行期权期股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研发人才和骨干管理人员的积极性。2001年以来,为了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伊泰集团秉着改革改制方案合法合规、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广大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盟。通过以产权为纽带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形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激发了科技骨干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内外结合的开放式研发支撑体系
伊泰集团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研发管理与支撑中心,并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使研发支撑体系呈现内外紧密结合的特点。
在体系内部,企业技术中心是集团的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负责对集团技术发展战略、重大新技术采用等事项进行咨询、论证、评估和评审,致力于培养自有开发技术力量和队伍。同时,经过多年发展,伊泰集团认识到,企业的自主创新必须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并与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双边、多边合作关系。2002年伊泰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核心科技团队共同开发煤基合成油浆态床技术,进军煤制油高新技术领域;2006年2月,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为煤制油项目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后备力量。2006年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煤间接液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11月,被认定为国内唯一一家煤间接液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伊泰集团以下属子公司伊泰药业公司为依托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小分子药物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目前伊泰集团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过去三年研发经费共投入近30亿元。
4.建立创造、应用、管理、保护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为满足伊泰集团创新战略的要求,公司依据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
伊泰集团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由公司副总经理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公司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集中精力做好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研究、推广、实施,配合各子公司做好知识产权策划和维权工作。聘请资深专利代理人担任公司的知识产权顾问,对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给予指导,参与企业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在公司内部基本形成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保护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公司先后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专利管理规定》、《商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了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这些规定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伊泰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专利拥有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截至2010年年底,伊泰集团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0件。
5.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
伊泰集团认为影响人才成长、去留和发挥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和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为此,伊泰集团在用人机制上破除在人才成长上论资排辈、使用上求全责备、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做法,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行更为灵活和宽松的开放式的人才制度。通过在开放中广纳贤才,促进人才成长和流动,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技术职务方面实行技术工资和项目成果奖、技术革新奖等多种奖励形式,对拔尖人才实行重奖。大胆进行股权制度改革,建立集团经营管理者和科技骨干相对控股、一般员工人人持股、聘用科技人员拥有技术期权股的合理股权结构,建立同股同酬的红利分配机制。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创建学习型企业也是伊泰集团一项重要工作。集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职工继续教育的优惠政策,允许员工带资脱产上学,专科以上学历均给予增加一定的薪酬。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第二学历教育,函授学习、自学取得毕业证,均承认学历。在伊泰集团,自学成才的各类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技术革新能手和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环节以上管理领导岗位。企业进步依靠人才,企业进步造福人才,真正达到了“双赢”。
6.以品牌战略提升企业价值
伊泰集团将品牌战略摆在公司各项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深入贯彻品牌是企业灵魂的理念。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实施全过程管理和控制,从煤炭生产中的顶底板煤与普通作业煤的分类储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筛分破碎、到集装站及港口的分类、分堆存储、全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港口配煤,使公司煤炭产品从品种、质量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所产“伊泰”煤拥有良好的品质及品牌效应,被国家质量检验协会授予“国家质量检测质量信得过产品”荣誉称号,获“内蒙古自治区质量管理奖”。2006年6月,“伊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伊泰系列产品被授予“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伊泰坚持“产品零缺陷,满意百分百”,“以客户价值和战略协同价值为基础,创造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狠抓质量管理和合同兑现,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多年来与华东、华南、华北及东北等众多电力、冶金用户建立了长期友好、互惠双赢的稳定供需战略合作关系,与区外22家大型电力企业签订了五年的中长期供货协议,开拓了区内多家大型电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7.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铸造“伊泰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明的显现与标志,关系企业大局。为此伊泰集团启动了“形象工程”,精心构筑企业文化体系,铸造“伊泰灵魂工程”。先后聘请国际国内知名咨询公司,进行全方位的企业形象、发展战略设计。而其实施之深入,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站点,每月都要设立醒目的企业文化警句和字牌。企业精神展现于最突出的位置,企业标语、广告用语、厂区环境规划均实现统一等。
伊泰集团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整合,提炼出“我的伊泰,我的家”、“家以方圆,感恩回报”等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职工创新方面,公司举办技术创新、增收节支活动9次,积极开展“提建议,献计策,为伊泰发展做贡献”以及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完成科技攻关共计6项,其中股份公司集装站“装车平压技术”1项革新为公司增收270万元。
三、企业创新成效
伊泰集团通过开展创新活动,产业集中度得到了较大提升,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
2005年伊泰集团在地方煤炭企业中率先实施煤矿技改,利用三年时间将原有27座矿井和其他企业的5座矿井整合为13座进行技术改造,成为自治区地方产能最大、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最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化煤炭生产企业,煤矿安全检测监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技改煤矿采区回采率由技改前的40%,达到目前的75%,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年生产能力由技改前的不足15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近2600万吨。同时于2008年建成1200吨/年的大型机械化矿井酸刺沟煤矿。
伊泰16万吨/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3月首次正式投料试车,项目总投资27.3亿元,示范项目满负荷稳定运行。该项目于2010年7月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的装置72小时满负荷运行性能考核,获得的主要消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煤制油的产业化、规模化,可以增加我国油品自给能力,对缓解我国石油能源供需矛盾,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伊泰煤制油工厂是国内首套利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煤间接液化技术的成功运行工业化示范厂。以该装置作为试验平台,可进行催化剂试验、新产品开发等研发工作,进行多种产品联产研究,不断提高集成技术的水平。该项目承担了煤制油实现产业化的责任和风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标志着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伊泰集团正在积极推进540万吨/年煤制油商业化示范项目。
结语
创新是伊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伊泰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本质安全型的煤炭产销体系,建立起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战略上,公司将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与传统产业的战略转型能够较好地结合起来,并使之相互促进。在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方面,实行了股权激励这一重要手段,有利于稳定高端人才队伍。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建成了数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等国家科研单位在煤炭间接液化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实质性成果。伊泰公司的案例表明,对于传统的能源型企业,一方面,发展相关产业可以支撑企业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前瞻性的产业聚集与开发更为企业增添活力与后劲;即企业只有看准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保证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