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工业型社会向信息与知识型社会的转变,使得信息、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在信息与知识型社会里,交易成本降低、知识价值提升、信息收集方便、创业门槛降低,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创业活动。随着创业活动的兴起,创业教育随之蓬勃发展。创业教育最初萌芽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兴起。以美国为例,创业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以清华大学1998年举办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标志,创业教育才正式开始。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教育部2002年创业教育试点的九所高等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开始推广我国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以推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为目的,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

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推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关于创业活动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Shane和Venkataraman(2000)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很多知识和技术信息都包含于最终的产品和服务中,而创业提供了一种机制使技术信息向产品和服务进行转化;第二,创业作为一种机制可以发现和降低经济中时间和空间上的无效率;第三,创业推动产品和过程创新,从而是变化过程的至关紧要的发动机[1]。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1985年提出“创业型经济”概念,认为小企业由大企业的追随者变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小企业在就业、产值、推动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了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思想。因此,创业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最具有学习能力,也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担,对其进行创业教育必然能够快速地为社会培养出创业型人才,推动创业活动的繁盛。

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仅仅是作为文化传递与延续的载体而存在,而创业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注入新的教育内容,寻求新的结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培养一代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有认真专注的执行能力又具有叛逆精神和创业能力,既能从事一般生产劳动又能从事某种开拓性的创业活动的劳动者[2]。这就把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开拓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为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创业教育理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