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荣久《国际贸易》(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551字
- 2021-04-30 14:51:22
4.2 课后习题详解
1.当代世界市场是如何构成的?
答:当代世界市场由国家与地区、贸易厂商、交易商品、交易场所与渠道以及管理与协调机构构成。
(1)国家与地区
按照经济发展类型,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三个主要类组。其中,发达国家占有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的绝大部分,它们成为世界市场的主体,在世界市场上起着主导作用。
(2)贸易厂商
世界市场上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公司、企业主联合会以及国家机关(政府各部和各主管部门)和机构。其中,公司是指那些追求商业目的的订约人,它们是在工业、贸易、建筑、运输、农业和服务等方面以谋利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企业主联合会以协会、联盟和代表会议等形式参与政府的决策活动,为企业扩大出口、开拓世界市场服务的企业家集团联合组织;国家机关和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有在得到政府授权后才能进入世界市场,从事外贸业务活动。
(3)交易商品
交易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
交易场所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和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两种类型。其中,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是指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可分为单纯的商品购销以及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两大类。
商品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环节,其作用主要有:①沟通生产与销售;②节约企业推销商品所需的人力和时间;③为贸易各方提供各种方便;④化解企业商品生产后的风险;⑤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指物流活动超越国家疆界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目的是降低运输费用,加快商品周转和提高竞争力,获取销售效益。
(5)运输和信息媒体网络
运输网络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组成,承担着世界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服务。
信息媒体网络由国际电话、电视、广播、报刊、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等组成,承担着世界市场上的信息传播和通信。
(6)管理与协调机构
管理与协调机构包括世界市场上各种管理组织和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商会、仲裁机构、各种认证机构、标准化组织等。通过它们的运作,保证世界市场有序、健康地运行。
2.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第二次科技革命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主要有:
(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
1870年后,由于国际分工的形成以及更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世界市场,过去国家对国家的贸易单边支付被多边贸易的多边支付体系取代。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便利了贸易的往来,有助于资本输出和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流动。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19世纪后期,黄金被各国确立为世界货币,建立起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给世界市场上各种货币的价值提供一个互相比较的尺度,并能使世界各国货币间的比价(汇率)保持稳定;②给世界市场上各国的商品价格提供一个互相比较的尺度,把各国的价格结构联系在一起。
(3)世界市场上商品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19世纪下半叶,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展和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各种制成品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以及对工业原料的需求增加,一些大宗产品的统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出现了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大型、固定的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博览会;建立健全了航运、保险、银行等各种专业机构;建立了比较固定的航线、港口、码头。这一切都把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规律诸如基本经济规律、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在世界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波动。
3.如何进入世界市场?
答:开拓世界市场的准备:
(1)调研国家市场环境所需要关注的因素有:
①经济因素:即要进入国家的市场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
②政治因素:即要进入国家的政体、政府机构、法律体系和是否与他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结盟。
③文化因素:即要进入国家的宗教、信仰、教育文化水平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④社会因素:即要进入国家的办事效率、工会组织和政府稳定状况等。
(2)确定进入具体市场目标
确定进入具体市场目标包括以下内容:①商品进入哪个地区或城市;②商品面向哪一个消费者阶层;③进入市场的范围。
(3)分析商品市场动向
分析商品市场动向需要考虑以下内容:①需求数量;②面临的竞争对手;③需求的变化;④潜在的市场需求;⑤本身的供应能力。
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和阶段:
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产品出口阶段、国外生产阶段和跨国企业经营阶段。
(1)产品出口阶段
一般是先间接出口,即通过代理人出口。间接出口的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缺点是需支付佣金,且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待间接出口到一定阶段,取得经验,就转为直接出口,即甩开中间商,直接进入市场。
直接出口方式包括:①在国外设立经销点;②设立分支机构;③派推销人员到国外推销。相对于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优点是:直接面向市场,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缺点是:投资较多,遇到的风险大。
(2)国外生产阶段
企业到国外生产时,一般采取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国际分包和技术许可三种方法。
①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指外国和国内投资者之间为了从事商品生产或其他经营活动(如建筑或提供技术服务)而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所作的安排。企业也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进入其市场。但在市场开拓早期,投资者对当地情况不熟悉,独资企业的经营困难可能会更大一些。
②国际分包
在国际分包安排中,承包商将其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当地的分包商。分包后所生产的产品(零、部件)发运给承包商以组装成最终产品;若是成品则由承包商去销售。
③技术许可
按照技术许可这种办法,当地生产者的产品制造权是通过“许可协议”从专利(或商标)持有人处获得的。专利持有人(许可人)给予买方(被许可人)该产品的制造和在当地市场及指定的出口市场销售的专有权。根据许可协议,被许可人通常以支付专利权使用费的形式购买制造权。
(3)跨国企业经营阶段
①跨国企业经营的特点
跨国企业经营的特点主要有:a.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产、销售活动;b.总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c.经营战略和目标是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
②跨国企业经营的类型
按跨国企业进行国际性经营的目的,跨国经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为获取本国供给不足的资源,如各种矿产、能源等;b.绕过进口国在进口上设置的各种贸易障碍,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成为变相贸易;c.进入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d.为延长本企业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e.吸引和利用当地的技术、管理和资金;f.控制和垄断某个国家、地区或某种产品的市场等。
4.世界市场上有哪些交易方式?
答:根据交易双方的标的和支付能力,在世界市场上形成了不同的交易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单纯的商品购销、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期货交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和租赁贸易等。
(1)单纯的商品购销
单纯的购销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是通过独立洽商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单纯的商品购销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买卖双方自由选择成交对象;②洽商商品的品质、规格、数量、价格、支付、商检、装运、保险、索赔和仲裁;③在相互意见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成交合同。
(2)包销
包销(Exclusive Sales)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内,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包销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售定性质。在包销方式下,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是本人(Principal)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不是本人与代理(Agent)之间的代销关系。
②独家销售权利。即包销方式的买方享有一定期限在指定地区内的独家销售权。
③签订包销协议。包销协议的主要条款包括:商品种类、包销地区、包销期限、专营权、最低购买数量或金额及价格等内容。
(3)代理
①代理的含义
代理(Agency)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由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指定的商品。
②代理的特点
同包销方式相比,代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a.双方的关系是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关系。代理人只能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代表委托人从事商业活动;b.代理人一般不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者签订合同;c.代理人通常是运用委托人的资金从事业务活动;d.代理人不负责交易中的盈亏,只收取佣金;e.代理人只是在中间介绍生意、招揽订单,并不承担履行合同的责任。
③代理的类别
代理分为独家代理和一般代理。其中,独家代理是指委托人给予代理商在规定地区和一定期限内享有代销指定商品的专营权的一种贸易方式。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否则无论是由代理商做成交易,还是由委托人同其他商人做成交易,代理商都有享有获得佣金的权利;一般代理是指不享有独家代理的专营权利,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委托人可以选定一家或几家客户作为一般代理商,根据推销商品的实际金额付给佣金的一种贸易方式。委托人可以直接与其他买主成交,无须另外付给代理商佣金。
(4)寄售
寄售(Consignment)是指货主为开拓国际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售出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的费用和佣金。寄售的特点主要有:
①代销性质。寄售是一种委托代售关系,寄售人是委托人,代销人是受托人。
②货物所有权仍属于货主。在寄售方式下,虽然货主把货物运交给国外指定商号,但货物的所有权和风险并未转移,仍然属于货主。
③先售后结。委托人根据寄售合同,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的寄售商号,待货物售出,再由代销人扣除费用和佣金后,把售出货款汇给货主。
(5)拍卖
拍卖(Auction)是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贸易方式。拍卖的特点主要有:
①在一定的机构内有组织地进行的。
②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和规章。
③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交易。
④通过拍卖成交的商品通常是品质难以标准化,或难以久存,或按传统习惯以拍卖出售的商品,如裘皮、茶叶、烟草、羊毛、木材、水果以及古玩和艺术品等。
(6)招标与投标
①招标与投标的含义
a.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是指招标人(买方)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提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b.投标(Submission of Tender)是指投标人(卖方)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规定条件,在所规定投标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②招标与投标的内容
招标与投标是一种贸易方式的两个方面。招标、投标业务的基本程序包括招标前的准备工作、投标、开标、评标、决标及中标和签约等几个环节。
(7)商品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即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的交易行为。其中,期货市场是指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买卖期货合同的有组织的市场,由期货交易所、场内经纪人与期货佣金商以及清算所等构成。商品期货交易的特点主要有:
①合同的条件必须标准化。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合同中的品名、质量和数量必须标准划一。因此,期货交易双方只需就期货合同的份数、交货期及价格达成一致。
②保证合同绝对能够履行。期货交易所通过订立包括保证金在内的各种规定,保证在交易所中订立的合同能够绝对地履行,从而使期货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③脱离实际货物的交付。期货交易所只管买方卖方的登记结算,自己不进行直接交易,交易的全过程一般不发生实际货物的收交。
(8)易货贸易
易货是指以物易物,从狭义上说,就是以货换货的一种贸易方式;如果交易双方所供货物相等,则不涉及货币;如果允许双方所交货物有差额,该差额可用货币支付或稍后提交货物来抵付。
易货贸易的特点是:交换商品的价值相等或相近,没有第三者参加,并且是一次性交易,履约期较短。
(9)补偿贸易
①补偿贸易的含义
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是指在信贷的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的方法,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和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②补偿贸易的特点
a.贸易与信贷结合。一方购入设备等商品是在对方提供信贷的基础上,或由银行提供信贷。
b.进口与出口、生产相联系。设备进口与产品出口相联系,产品利用引进的设备来制造。
③补偿贸易的做法
a.回购(Product Buyback)。回购是指由设备进口方用对方提供的设备或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直接产品或有关产品,来偿付进口设备的货款。
b.互购(Counter Purchase)。互购是指设备进口方不是用直接产品支付进口设备的货款,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偿付。
(10)加工贸易
①加工贸易的含义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贸易方式。
②加工贸易的方式
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类型。其中,来料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免费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它们按照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而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的贸易方式;进料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贸易方式。
(11)租赁贸易
①租赁贸易的含义
租赁贸易(Leasing)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时间内把租赁物租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付给一定租赁费的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经济活动。根据租约规定,出租人定期收取租金,并保持对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通过租金缴纳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
②租赁贸易的特点
a.租赁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一种物资流动形式;
b.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物资与货币结合交流的运动形式;
c.租赁是国内外贸易中的辅助渠道。
③租赁贸易的形式
租赁贸易主要分为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
a.金融租赁。金融租赁也称为融资性租赁,是指承租人选定机器设备,由出租人购置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交付租金。租赁期满后,租赁设备通常采取退租、续租和转移给承租人三种处理方法。在金融租赁中,租赁期满后,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情况非常普遍。
b.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是指租赁公司购置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出租人负责维修、保养和零部件更换等工作,承租人所付租金包括维修费。
5.当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呈现出哪些特点?
答:(1)市场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国家之间存在政治竞争、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社会竞争和文化竞争,其中经济竞争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其他竞争的基础。而在经济竞争中,市场开拓、维护与占有的竞争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市场竞争格局出现多元化
市场竞争格局包括六个方面的竞争:①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④地区性经济贸易集团之间的竞争;⑤跨国公司、大企业之间的竞争:⑥跨国公司、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3)市场竟争日益广泛与深化
①从局部竞争走向整体竞争。参加竞争的商品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发展。
②竞争方式从粗放式竞争走向集约式竞争。贸易中的非价格竞争已取代传统的价格竞争占据主导地位。
③国际贸易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在传统贸易方式,如经销、代理和寄售、招投标的基础上,出现了加工贸易、对等贸易、技术贸易、租赁贸易和电子商务。
④从封闭式的市场竞争走向开放式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各国从被动的保护转向主动对外开放,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入WTO等国际组织。
⑤构成商品竞争力的要素从自然资源要素走向管理与新兴的科学技术。
⑥商品贸易与投资活动密切结合,资本流动成为进行市场渗透的重要工具。
⑦市场竞争中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出现了很多新的竞争理论。
(4)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下竞争
在当代世界市场竞争中,各主权国家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断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各种方式对竞争进行干预和保护,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负面作用。如通过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措施改善本国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5)公平竞争成为主流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市场活动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加强,公平竞争日益受到各贸易国家的重视。在世界市场上,各国通过贸易条约、契约、惯例等,贯彻公平竞争原则。
6.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哪些?其含义及公式是什么?
答:(1)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国际竞争力可被界定为“一国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货物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的能力。”或“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能够明确要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并且能够为实现其生产和营销目的有效和高效率地管理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从而实现讨价还价的能力。”
(2)国际竞争力的指标
①贸易专业化系数
a.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TSC)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当TSC为1时,即完全出口专业化;当TSC为﹣1时,为完全进口专业化。
b.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计算结果大于零时,表明该产品竞争力较强;反之,如果小于零,则表明该产品竞争力较弱。
②出口业绩相对指数
出口业绩相对指数(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IREP)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表示j国i产品出口额;
表示世界各国i产品出口总额;
表示j国出口总额;
表示世界出口总额;分母为j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子为j国i产品出口额在世界i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IREPij大于1,说明j国i产品出口占世界i产品出口额的比例大于j国出口总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例,表明j国在i产品生产与出口上拥有竞争优势,具有出口竞争力;如果IREPij小于1,则表明j国在i产品上不具有出口竞争力。
③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该产品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若其数值为正数,则表明本国该产品在这一时期内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出口国有所提高;反之,则表明该国竞争力下降。
④显示比较优势指标
显示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CAij表示j国i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国i产品的出口值;表示j国全部产品的出口值;
表示世界上i产品的出口总值;
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
一般认为,若RCAij>2.5,则表明j国的i产品(或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1.25<RCAij<2.5,则表明j国的i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0.8<RCAij<1.25,则表明i产品具有中等程度的竞争力;若RCAij<0.8,则表明j国i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此指标运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的计算结果与出口业绩相对指数相同,只是两个指标中分子、分母的具体含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