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哑巴生煎

2008元旦节这一天,只有恩培回到新加坡。

美妤告诉特蕾莎自己趁休假时间去一趟巴黎,特蕾莎听后只说要美妤照顾好自己便把电话挂了。在启德机场候机的时候美妤接到一个米兰设计工作室负责人的电话,告诉美妤一个好消息。

上次留给他们的绣片已经设计出一批款式,样衣已经做好,他们打算跟美妤订购一批这样的绣片,还要美妤提供更多的款式。美婷说要等假期过后自己才去米兰,工作室的负责人希望美妤最后在假期结束前把一批绣片交到他们手上,假期过后便能够投入生产。看到美妤还在犹豫,对方提出按美妤之前的报价加20%作为补偿,之前的的样品每样从原来订一百片增加到一百五十片,总共是十二款共一千八百片。

美妤算了一下能有两千多欧元的利润便答应下来,改签了当天的机票,然后直接从香港飞到上海。

当天的晚上到苏州的时候美妤记得二姐还在工业园,特蕾莎说自己只有三天假期,哪应该还在苏州,打电话的时候特蕾莎的电话是关机,想着应该是在开会,晚上八九点还开会对特蕾莎似乎的很正常的事情,美妤也知道这点便没有再继续打电话,便找来一家离观前街近酒店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美妤就去到观前街,绣庄刚开门美妤就第一个进去了,收货员看到美妤记起来不久前刚在这里买过不少绣片,忙上前问美妤还要些什么。美妤告诉店员自己想见这家店的负责人,说自己要买一批绣片。收货员听的好事便打电话让真正休假的负责人来到店里。

负责人来后同意四天内把美妤定的一千八百片绣片按时交到美妤手中,还按优惠批发价给的美妤,最后把店里其他的款式都送美妤一份。美誉交了定金后离开绣庄,出门口时问负责人苏语嫣,这里有什么特色吃的,自己一早过来什么也没吃肚子已经饿扁了,苏语嫣说:“余小姐,我请你去吃苏州很出名的包子吧,里这里不远,走路过去几分钟就到了。”

那是观前街的入口往西,延着一条小河边走几百米就到的饮食店,由于是隔着小河才是大马路,虽然河边有许多的小桥,并不引人注目,如果不是有人带着,自己去找定是费一番周折才能找见。

这是一家名为“哑巴生煎”的面食店,门面并不大,店里只能摆六七张桌子,客人多的时候,会把桌子摆到门外。

生煎其实就是煎熟的包子,哑巴是因为这里最早做煎包的是个哑巴,因为包子美味一直传承下去,那是在清朝的故事了。

美妤自然不管这些,只要是觉得好吃就行,虽然读书时候学过世界历史,对于一个只又几十年历史的国家,一百年前就像是地球才开始有生命存在一样的遥远。

“苏小姐,你不要再说了,再介绍我都要流出口水了。”美妤心急道。

苏小姐听了掩面笑起来,道:“我不说清楚怕你吃生煎的时候烫到嘴巴。”

苏小姐帮美妤点了一份生煎和一碗面。美妤终于在险象环生里吃了六个生煎和一碗面,最后实在吃不下了把吃剩的几个生煎带走,最后还说:“我还要来,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

吃饱了和苏小姐说好过几天再来便分开了,美妤才给特蕾莎发一个信息,告诉特蕾莎自己现在在苏州。

很快就收到特蕾莎回的信息:我现不在苏州,三天后才回来。没去巴黎是有什么事到苏州?

美妤看了回道:我到苏州采购一旁绣片所有取消行程,五号从上海飞米兰,不在我自己安排地方去玩,不用担心我。

发出信息后再没收到特蕾莎的回信。

回到酒店美妤突然记起还有一个地方是自己想去的,打开电脑搜索一下,看着上面的介绍,突然被上面的一段文字给吸引了,看了两遍之后美妤收拾好行李,去到酒店前台,告诉接待员自己现在要退房,不过行李先保存在这里,三天后再回来,顺便定四号晚上的房间。然后坐上酒店专门往返浦东机场的大巴,美妤要去赶三个小时起飞的飞机。

当天晚上美妤是住在汕头的一家酒店,晚上就在酒店附近的饮食一条街点了一份炒粿条和要了一碗牛肉丸,这是几个月来第一次吃到在新加坡吃的炒粿条,当美妤吃第一口的时候相信自己是来对了地方,因为这个味道比起在新加坡吃到的更可口,更让人回味。

吃牛肉丸的时候,美妤开始懂得先用筷子把牛肉丸里面的汤汁弄破,再吸一口汤汁才敢咬这种弹性十足的撒尿牛丸。

第二天一早美妤就离开酒店,叫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自己要去的地方,司机一听很是高兴,不但自己接了一个长途的活,而且去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出来只是为了跑出租而已。

路上司机问美妤去哪里是旅行还是找人,美妤说去看一些手工钉珠的工坊,还想去看看余姓宗祠。

司机告诉美妤他去过余姓宗祠,就在司机老家的隔壁镇,不过哪里现在钉珠的工坊没有以前多,现在都是做电脑绣花,也有人工绣花的,绣好之后才拿到附近专门钉珠的地方帮加工。

中午时候就到了要去的地方,司机说到自己家了自己先回去看看家里老小,要是美妤想去哪可以联系他,会给美妤优惠。

美妤谢过司机后先是去了钉珠的工坊,看到很多工坊放假并没休息,打听才知道大家都在赶出货,而且还有很多活,工人都是附近的人,只要得空就来做工了,有些也会带回家了绣好在交回来。

美妤看到哪些做好的成品不仅十分喜欢,想到自己拿着在苏州买的绣片给工作室看之后就马上收到一批订单,看着眼前亮晶晶闪闪发光的成品,眼睛更加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