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流程维度

从流程维度对开放式创新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创新活动进程中的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而后,有很多学者从更多的分类维度对开放式创新进行考虑。例如,达兰德和甘恩(Dahlander & Gann,2010)将创新活动投入分为资本投入和非资本投入两个维度,构建开放式创新衡量体系,并将其划分为获取、外求、销售和公开四种类型。冯·希贝尔(1988)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四种,分别是封闭式创新、私有的开放创新、公开的创新和相当于完全开放的创新。克努森和莫滕森(Knudsen & Mortensen,2001)按照创新产生过程的递进性,将创新分为完全封闭创新、完全内部创新、完全外部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四种类型。

开放式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古普塔、特斯鲁克和泰勒(Gupta,Tesluk & Taylor,2007)也提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多层次现象。首先,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维度来看,切萨布鲁夫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漏斗”模型,开放式创新可划分为创新搜索、创新集成、创新商业化和创新反馈四个阶段。其中,涅托和圣玛丽亚(Nieto & Santamaria,2007)、特瑟和塔加(Tether & Tajar,2008)、陈钰芬(2008)等提出在创新搜索阶段企业会利用外部关系网络的合作伙伴获得外部创新成果,斯佩思(Spaeth,2010)提出企业在创新搜索阶段会由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而被动地获得外部创新。道奇森(Dodgson,2006)、施勒(Schiele,2010)提出在创新集成阶段,企业会主动吸收外部技术创新成果,改变对于“非我发明”的态度,形成兼容的企业文化氛围。切萨布鲁夫、迪特里希(Dittrich,2007)、杜伊斯特(Duysters,2007)、斯蒂默(Stuemer,2009)等提出在创新商业化阶段企业将聚焦于开放式创新成果如何为企业创造利润。道奇森(2006)、莫尔塔拉(Mortara,2010)、休斯(Hughes,2010)和韦勒姆(Wareham,2010)等强调创新反馈阶段的开放式创新实现了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反馈循环和双向互动。

其次,从开放式创新的层次维度来看,可以将相关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即组织、项目和个体。组织层面将开放式创新的前因、过程以及实施开放式创新主体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作为关注点。利希滕塔尔(2011)和威兹曼奈(Witzemanet,2006)提出开放式创新在项目层面将决策问题作为关注点,尤其是发生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这些决策主要包括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外部采购、技术的外部转移等。在开放式创新的个体层面,利希滕塔尔、弗莱明(Fleming,2007)和瓦格斯帕克(Waguespack,2007)主要对领导和员工的行为进行研究。组织、项目和个体这三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组织的行为是由员工和领导决定的,组织层面的开放式创新相应地会受到员工和个人的制约,项目层面必须为组织层面的发展服务,服从于组织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