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创新战略及其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 张晶 郭凯 牛牧青
- 2700字
- 2025-03-22 18:07:46
2.2.2 开放式创新策略
(1)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国外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策略的研究较为丰富,学者们主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战略或策略,网络化策略、多元化策略、联合策略、协同关系策略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利希滕塔尔(2009)认为企业可以在两个方面开放创新流程,入境开放式创新是指在开放式勘探过程中获取外部技术,而对外开放式创新则描述了开放式开发过程中技术的外向转移。为了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创新绩效及开放式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对136家企业开展了实证研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对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企业内部技术的变动率、交易率和竞争力可以促进其正向影响的程度。相比之下,专利保护程度并不利于成功的开放式创新。结果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管理者制定开放式创新策略要充分考虑技术动荡程度、技术市场交易率以及技术市场竞争强度等因素。
伊卡洛斯(Igartua,2010)等认为开放式创新是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创新管理是这些公司的核心关注点。通过协作创新网络发展中创新管理技术和工具价值的案例研究,学者分析了西班牙一家领先的电梯制造商研究部门在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中对相关软件的应用。这项实证研究将帮助管理者了解创新管理工具在构建基于协作和技术转让的开放式创新策略中的作用。
迪特里希和贝斯特(Dittrich & Duysters,2010)结合了与大公司的研发(R&D)协作战略相关的不同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应用于诺基亚公司在1985—2002年开展的研发联盟项目。通过深入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对联盟协议的大规模定量分析,证实了诺基亚的战略技术网络在变革条件下进行战略重新定位的重要性。这种企业间网络似乎提供了灵活性、速度、创新以及顺利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新战略机遇的能力。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国际创新网络,帮助该公司成为移动电话行业的世界领导者,并使其在一个彻底改变的技术环境中保持这一地位。该研究还表明,诺基亚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及为移动通信应用的当前和未来使用设定技术标准方面有效地采用了开放式创新战略,网络化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策略。
克丽玛(Crema,2013)等从中小企业出发分析公司策略、开放式创新和创新绩效之间的联系,调查企业策略对所采用的开放程度的影响,研究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验证特定情境变量(如公司规模、技术密集度、地理区域、公司经验和技术动荡)对上述关系的影响。通过107份公司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创建和验证研究框架的构造,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追求创新策略的公司是那些对技术技能和核心竞争力进行更多投资的公司。选择多元化策略的公司可能只使用开放式创新的管理实践,而专注于效率战略的公司则倾向于开放式创新实践,并且在较小程度上倾向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海尔基洛斯(Hailekiros,2016)等提出大多数先前的开放式创新实践研究都是针对发达国家企业,因此学者们对开放式创新战略在中小企业实际技术能力和知识基础设施方面的实践与效益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采用运动式创新战略来加速技术学习和绩效,研究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实践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面向知识共同创造、传播和利用的协同关系策略是关键。
万豪韦贝克(2017)认为开放式创新与策略的联系非常重要,大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会制定相应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组织新业务或开发项目,说明了将开放式创新与战略联系起来的必要性,其中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不仅充当创新知识的来源,还为联合策略制定过程提供输入,企业联合策略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活动有重要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从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开放式创新策略,也有学者从实践角度对行业或企业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了归纳总结的策略类型和具体措施,对企业有理论指导意义。
陈劲等(2009)认为如何提高技术能力和产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制定技术能力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模型。学者们还认为,开放式创新战略有助于技术能力的发展。外部技术采购,特别是联盟,在提高公司技术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其现有能力的变化和可用的内部与外部资源不同,公司必须制定区分战略。外部管理以开放式创新为基础,为新兴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
李明锋(2010)通过IBM、摩托罗拉和苹果等案例的对比分析,认为服务领域的开放式创新是企业逃离产品陷阱的重要路线,对企业持续进步有积极意义。开放式创新这一新策略强调的是企业的创新要充分吸收外部知识智慧,并加以利用和完善,融合内外部最佳创意,通过组合带入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张永成和郝冬冬(2011)认为,企业和创新参与者共同组成了动态的、开放的知识网络,创新不再由企业自身知识决定,而是由知识网络中流通的知识资源决定。所以企业为了进行成功的开放式创新必须训练好企业对网络中知识资源的吸收能力,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向外的商业化输出。
高翠娟和王艳秋(2012)全面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指出成功的关键是在开放创新方面制定相应战略、树立相关意识、提升企业的能动性及相关能力、把握主导权和采取全面开放创新策略,这些策略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何郁冰和梁斐(2013)认为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知识的吸收或创造等相关活动不仅发生在企业内部,其活动范围超过了企业边界,增加了对企业内知识进行管理的复杂程度,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与利益相关者的知识互动中提高创新绩效。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链环节及外部知识源,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制定相应策略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高俊光(2017)等在回顾开放式创新及创新合作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界定、研究领域和开放式创新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内外部合作策略和合作网络均衡策略等,并设置了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治理机制,包括契约机制、信任机制和矛盾管理。
张慧颖和王贝芬(2019)认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可以分为宽度外部寻找策略和深度外部寻找策略,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下,为了提高绩效也许会采取不同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将环境竞争性作为调节变量,同时将外部寻找对象划分为竞争对手和非竞争对手,结果显示:当外部寻找对象是竞争者之外的外部组织时,市场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深度和宽度的外部寻找策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当外部寻找对象是竞争者时,市场环境竞争性负向调节深度的外部寻找策略与企业绩效相互作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