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瞎生气,最伤免疫力

没事瞎生气最伤免疫力。《黄帝内经》中有云:“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人在生气、动怒时,呼吸加快,肺泡扩张,耗氧量加大,肝糖原大量损失,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周身都会处于正常生理机能的失控状态。很早之前人们就明白了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也会生气。动物生气之后接下来就是打斗,因此生气是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动作。身体将许多资源进行调整,让身体的配置进入战斗的预备状态,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因此,生气就像国家的战争一样,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

人在发脾气时,肝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头。严重的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程度轻一点的,则血留在肝内,一段时间后可能形成血瘤。

有些闷在心里的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使气在胸腹腔中形成“横逆”的气滞。

还有一种情形是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这种人外表看起来很有修养,好像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理经常处于生气或着急的状态,这种人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

既然生气这么危害人体的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生气呢?

事实上,遇事不生气的人少之又少,做到不生气需要日常保养,需要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找一种宗教信仰。当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把生气的念头消灭掉,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环境经常会使自己生气,那就换一个环境。

细节提醒

《黄帝内经》说:“思则伤脾”,是指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脏。如果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考虑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则会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精微到了脾胃,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输、运送和消化、变化的意思。脾胃把吃进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脾的运化功能,除了运化水谷之外,还有水液。

《黄帝内经》还说“思者气结”,思虑过度,气就淤积在那里,脾胃不能把它运化走,所以就容易得病。因此,千万不可思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