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述要
第一节 单味药
一、苍耳子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传统应用]
风寒表证;鼻渊;风湿痹痛。
[现代应用]
降血糖,镇咳,降血压,抑制细菌。
[个人临床]
1.苍耳子10g,白芷15g,川芎15g,蔓荆子30g,治疗风寒头痛。
2.苍耳子10g,白芷15g,辛夷15g,细辛5g,治疗鼻渊头痛。
3.苍耳子10g,白芷15g,桂枝6g,细辛5g,治疗过敏性鼻炎。
4.苍耳子10g,加75%的酒精100ml,浸泡3天,涂抹患处,治疗尖锐湿疣、扁平疣。
[按语]
苍耳子治疗鼻炎、鼻窦炎效果优良,用量是10g。过大可使人头晕、恶心、呕吐等,一定要炮制之后服用。外用可用生品。
二、柴胡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传统应用]
少阳证,表证发热。肝经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现代应用]
安定镇痛,解热镇咳,中枢抑制作用,抗炎,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增强免疫力等。
[个人临床]
1.柴胡10g,黄芩15g,姜半夏10g,党参10g,甘草10g,治疗少阳寒热往来。
2.柴胡30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10g,甘草10g,葛根30g,治疗外感发热。
3.柴胡6g,升麻15g,黄芪30g,陈皮15g,当归15g,治疗脏器下垂。
4.柴胡 10g,枳实 15g,白芍 30g,甘草 10g,治疗气滞便秘。儿童剂量酌减。
[按语]
柴胡有良好的解肌退热的作用,要用到30g,汗出热退。高热者加石膏30~60g,退热更好。
三、蝉蜕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发散风寒,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传统应用]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热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
[现代应用]
抗惊厥。
[个人临床]
1.蝉蜕 10g,柴胡 10g,炒莱菔子10g,木贼 15g,防风 15g,治疗急性结膜炎。
2.蝉蜕10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10g,甘草10g,治疗急性咽喉炎。
3.蝉蜕6g,僵蚕6g,炒莱菔子6g,酒大黄5g,炒白芍10g,钩藤6g,治疗小儿夜惊。
4.蝉蜕15g,白芷10g,乌梅10g,三七6g,治疗面部黄褐斑。
5.蝉蜕 30g,金银花 30g,连翘 15g,土茯苓 30g,秦皮 15g,治疗过敏性皮炎。
[按语]
蝉蜕有明显的美容作用,笔者经验,治疗色斑,往往半月即可见效。
四、葛根
葛根,甘辛凉,归肺、脾、胃经;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泄。
[传统应用]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消渴证。脾虚泄泻,热泄热痢。
[现代应用]
抗急性心肌缺血,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解热和降糖。
[个人临床]
1.葛根30g,黄芪 30g,当归 15g,炒白芍 30g,甘松 15g,三七 9g,治疗冠心病。
2.葛根 30g,黄芪 30g,丹参 30g,干姜 10g,檀香 10g,治疗心绞痛。
3.葛根 30g,夏枯草 30g,决明子20g,川牛膝15g,石决明30g,治疗高血压。
4.葛根30g,黄芪30g,黄连10g,马齿苋30g,治疗急性泄痢。
5.葛根 30g,羌活15g,炒白芍30g,延胡索 30g,菊花 15g,天麻 15g,治疗颈性眩晕。
6.葛根30g,羌活 15g,炒白芍 30g,全蝎 6g,白僵蚕 10g,治疗面部肌肉痉挛。
7.葛根30g,柴胡30g,羌活15g,石膏30g,甘草10g,治疗外感发热。
[按语]
葛根有很好的解肌退热作用,用量30g,配伍柴胡作用更强;有很好的解痉作用,配合全蝎更好。
五、龟甲
龟甲,甘寒咸,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传统应用]
阴虚阳亢证,虚风内动证,阴虚内热证。肾虚骨蒸证。崩漏,月经过多。心虚惊悸,失眠健忘。
[现代应用]
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加动物血清钙水平。
[个人临床]
1.龟甲 30g,鳖甲30g,生龙牡各 30g,甘松 15g,当归 15g,酸枣仁 30g,治疗心悸,心律失常。
2.龟甲30g,鳖甲30g,怀牛膝15g,木瓜30g,炒白芍30g,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3.龟甲 30g,当归 15g,炒白芍 30g,羌活 15g,蝉蜕30g,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4.龟甲30g,葛根30g,白芍30g,当归30g,治疗头颈部抽动症。
5.龟甲30g,鸡内金 5g,三仙各 6g,炒莱菔子 10g,制大黄 3g,治疗小儿疳积。
6.龟甲3g,益智仁 10g,土茯苓 15g,秦皮 10g,制大黄6g,治疗小儿多动症。
[按语]
龟甲止痉、止抽动力量很强,对于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者良,对于帕金森病、心律失常、无名抽动、小儿多动症等有良好疗效。
六、鬼箭羽
鬼箭羽,苦寒,归肝经;破血通经,杀虫。
[传统应用]
血瘀闭经,痛经,产后腹痛。心脉瘀阻,胸痹。癥瘕。跌打损伤。虫积腹痛。
[现代应用]
抗血栓,降血压,降血糖。
[个人临床]
1.鬼箭羽30g,乌梅30g,白芍15g,天花粉15g,治疗糖尿病。
2.鬼箭羽30g,菝葜5g,玉竹15g,治疗银屑病。
3.鬼箭羽30g,当归15g,三七10g,治疗冠心病。
4.鬼箭羽30g,当归15g,橘核仁15g,治疗痛经。
5.鬼箭羽30g,金樱子15g,山药30g,治疗糖尿病肾病。
6.鬼箭羽30g,菊花15g,茺蔚子15g,治疗糖尿病眼病。
7.鬼箭羽30g,甘松15g,三七10g,治疗冠心病。
[按语]
鬼箭羽有显著的养心、活血、止痛作用,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且可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是治疗糖尿病的标本同治的药物,用鬼箭羽、天花粉、乌梅等组方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
七、桂枝
桂枝,辛甘温,归肺、肾、心、脾经;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传统应用]
风寒袭表。寒凝血滞诸痛症及风湿痹证。阳虚证。
[现代应用]
解热,利尿强心,心脑疲劳症等。
[个人临床]
1.桂枝10g,白芍30g,甘草10g,治疗风寒表虚证。
2.桂枝10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10g,甘草10g,风热证流鼻涕者。
3.桂枝10g,黄芪30g,当归30g,制川乌10g,治疗痹证血虚。
4.桂枝 6g,黄芪 30g,党参 15g,白术 15g,茯苓 15g,甘草 10g,治疗气虚心悸。
5.桂枝6g,黄芪10g,白术15g,防风10g,治疗气虚外感。
6.桂枝10g,茯苓30g,三棱15g,莪术15g,治疗子宫肌瘤。
7.桂枝6g,葶苈子10g,苍耳子10g,白芷15g,细辛5g,治疗鼻炎。
[按语]
桂枝解表通阳,治疗风寒外感最好,桂枝治疗鼻流清涕特效。凡表阳不振者,桂枝可以用之,而肉桂则主里阳虚者。
八、菊花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利头目,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疮疡肿痛。
[现代应用]
抗炎抗病毒,扩张血管,降血压,解热抗炎等。
[个人临床]
1.菊花15g,金银花30g,连翘10g,桔梗10g,甘草10g,治疗风热感冒。
2.菊花10g,桑叶10g,木贼草15g,防风15g,薄荷6g,治疗急性结膜炎。
3.菊花15g,决明子20g,夏枯草30g,车前草30g,降血压。
4.菊花10g,甘松15g,丹参15g,砂仁10g,治疗冠心病。
5.菊花15g,决明子20g,薄荷6g,柴胡10g,枸杞子15g,治疗白内障。
6.野菊花15g,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 30g,治疗痈肿。
7.菊花 15g,决明子 20g,瓜蒌 15g,枳实 15g,白芍 30g,治疗便秘。
[按语]
菊花疏肝明目,治头痛头晕;白菊解毒;野菊花疗疮。菊花有较好的通便作用。
九、苦参
苦参,苦寒,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传统应用]
湿热泄痢,黄疸,带下阴痒,湿疹等。疮痈,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疥癣瘙痒。
[现代应用]
抑菌、抗炎、利尿、抗过敏、免疫抑制、镇痛、镇静、催眠、平喘、抗滴虫等。其生物碱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保护急性心肌缺血、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个人临床]
1.苦参 15g,茵陈 30g,栀子 15g,当归 15g,白芍 30g,青皮 15g,水煎服,治疗黄疸。
2.苦参 15g,大黄 30g,芒硝 30g,地榆 30g,三七 5g,白矾 6g,水煎外洗,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带下病。
3.苦参10g,金银花30g,连翘15g,土茯苓30g,秦皮15g,蜈蚣2条,水煎服,治疗湿疹。
4.苦参 10g,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 30g,紫花地丁 30g,当归 15g,水煎服,治疗疮痈。
5.苦参10g,猫爪草30g,大蓟50g,山慈菇15g,黄芪30g,水煎服,治疗颈部淋巴瘤。
6.苦参10g,甘松15g,当归 15g,川芎 10g,酸枣仁 30g,水煎服,治疗心律失常。
7.苦参 10g,金银花 30g,连翘 15g,桔梗 10g,甘草 10g,射干 15g,水煎服,治疗咽喉肿痛。
8.苦参 10g,黄连10g,生地30g,升麻 15g,细辛 5g,当归15g,水煎服,治疗口舌生疮肿痛。
9.苦参10g,田基黄15g,茵陈30g,虎杖15g,水煎服,治疗乙肝“大三阳”。
[按语]
苦参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心律作用,属于热证者更为贴切。
十、瓜蒌
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传统应用]
热痰燥痰,咳喘。胸痹痛,结胸。肺痈,肠痈,乳痈。
[现代应用]
祛痰,扩张冠状动脉,抗癌,抑菌,泻下等。
[个人临床]
1.瓜蒌10g,薤白10g,半夏10g,治疗胸痹痛。
2.瓜蒌30g,枳实15g,白芍30g,火麻仁15g,治疗便秘。
3.金银花30g,瓜蒌 10g,连翘 15g,前胡 15g,射干15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4.瓜蒌10g,半夏10g,黄连6g,延胡索30g,治疗肋软骨炎。
[按语]
瓜蒌有很好的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作用,治疗胸肋痛。用量差异较大,通便用30g,其他10~15g即可。有一例胸痹患者,服用30g,泄下虚脱。
十一、雷丸
雷丸,微苦寒,归胃、小肠经;驱虫。
[传统应用]
绦虫症,蛔虫症。
[现代应用]
广谱驱肠虫剂,提高免疫力,溶菌作用。
[个人临床]
1.雷丸2g(冲),金银花30g,板蓝根15g,石榴皮10g,治疗流行性感冒。
2.雷丸1g(冲),石榴皮5g,苍术5g,研末,1日3次,1次3g,冲服,治疗慢性结肠炎。
3.雷丸50g,研末,1次1g,1日2次,水冲服,治疗精液不液化。
4.雷丸2g(冲),川楝子2g,鹤虱2g,水煎服,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按语]
雷丸,竹子的根部菌核,药苦性寒,有广谱杀肠道寄生虫作用,主要成分是蛋白水解酶、雷丸素,抗炎溶菌。我用来治疗精液不液化,效果良好。一患者用雷丸治疗精液不液化,半个月后复查液化正常,其妻怀孕生子。雷丸有溶菌作用,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效果显著,我曾与王女士联合用雷丸配方治疗、预防禽流感,效果肯定。
十二、大蓟
大蓟,苦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传统应用]
血热出血,热毒疮疡。
[现代应用]
降血压,抑菌,抑制病毒。
[个人临床]
1.大蓟15g,小蓟15g,土茯苓30g,车前草15g,治疗膀胱炎血尿。
2.大蓟30g,蒲公英30g,炒王不留行15g,金银花30g,治疗急性乳腺炎。
3.大蓟60g,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10g,浙贝母10g,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按语]
大蓟,凉血止血,解毒作用良好,可用于恶性肿瘤血热者。我用大蓟60g,加猫爪草30g等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显著。邓某,老年女性,患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经过3年治疗,颈部淋巴肿块消失。也用于其他血液病的治疗,如急性紫癜,效果良好;用于病毒性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较好。
十三、侧柏叶
侧柏叶,苦涩寒,归脾、肝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传统应用]
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
[现代应用]
止血、止咳定喘,抑菌抗病毒、生发、祛风湿。
[个人临床]
1.侧柏叶15g,金银花30g,连翘15g,桑白皮15g,治疗肺热咯血。
2.侧柏叶30g,金银花30g,连翘15g,土茯苓30g,秦皮15g,治疗银屑病。
3.侧柏叶30g,金银花30g,连翘15g,紫草 15g,地黄 15g,治疗过敏性紫癜。
4.侧柏叶15g,白果10g,地榆15g,苍术15g,治疗带下症。
5.侧柏叶15g,当归15g,熟地30g,枸杞15g,治疗脱发。
6.侧柏叶15g,当归15g,羌活15g,煎汤洗发,治疗脂溢性脱发。
[按语]
侧柏叶凉血解毒止血效果明显,用于治疗脱发、斑秃等,疗效肯定。侧柏叶、当归、羌活水煎洗发,治疗脂溢性脱发,去头皮屑,生发明显。
十四、仙鹤草
仙鹤草,苦,涩,辛,归心、肝经;收敛止血止痢。
[传统应用]
各种出血症,腹泻,痢疾。
[现代应用]
收缩血管,促进凝血,杀绦虫、肠道滴虫、疟原虫,抗菌消炎,抗肿瘤,镇痛。
[个人临床]
1.仙鹤草30g,荆芥15g,地榆15g,旱莲草15g,治疗崩漏。
2.仙鹤草 15g,黄芪 30g,当归 15g,白芍 15g,熟地 15g,治疗贫血。
3.仙鹤草30g,地榆30g,黄柏15g,马齿苋30g,治疗结肠炎、痢疾。
4.仙鹤草10g,雷丸6g,焦三仙各15g,鳖甲15g,治疗小儿疳积。
[按语]
仙鹤草为传统收涩止血药,治疗各种出血,效果显著,用于治疗贫血、虚证有一定疗效,应用范围较广。
十五、红花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传统应用]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跌打损伤及疮疡肿痛。
[现代应用]
兴奋心脏,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循环。兴奋子宫,兴奋肠道平滑肌,抗炎镇痛,调节免疫,降血脂,抗肿瘤。
[个人临床]
1.红花10g,桃仁10g,当归15g,川芎15g,治疗月经不调。
2.红花15g,黄芪30g,当归30g,地龙15g,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3.红花30g,瓜蒌15g,半夏10g,白芥子10g,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4.红花适量,冲水饮,健脾益胃,治疗慢性胃炎。
[按语]
红花为传统活血化瘀药,通经止痛,在月经病、冠心病、中风等病治疗方面应用较多。我用本药,治疗慢性胃炎,有一定作用,饮后肠蠕动加强,饥而思食,消化功能增强,食物排空速度加快。曾治疗一例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用红花30g,胸腔积液消除特别快,2周消尽。
十六、马钱子
马钱子,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活血,通经止痛,散结消肿。
[传统应用]
跌打损伤,痈疽肿痛。风湿痹证,麻木。
[现代应用]
镇静、镇痛、镇咳作用,兴奋中枢作用,促进消化功能、骨髓造血功能。
[个人临床]
1.马钱子1g,黄芪30g,当归30g,治疗肌无力症。
2.马钱子1g,研末,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
3.马钱子1g,制乳香、没药各10g,鹿角胶6g,炙麻黄5g,治疗疮痈久不收口者。
4.马钱子1g,当归15g,三七5g,枸杞15g,治疗颈椎病马尾神经损伤。
5.马钱子2g,三七9g,白芷10g,研末,黄酒调,外敷,治疗跌打损伤。
6.马钱子1g,炙麻黄6g,杜仲15g,淫羊藿30g,治疗阳痿。
[按语]
马钱子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疮痈肿痛,效果可靠,我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外敷患侧有效;治疗阳痿,效果肯定。
十七、天竺黄
天竺黄,甘寒,归心、肝经;清化热痰,清心定惊。
[传统应用]
小儿惊风、中风。痰热咳喘。
[现代应用]
镇咳,祛痰。
[个人临床]
1.天竺黄3g,钩藤3g,僵蚕5g,治疗小儿惊风夜啼。
2.天竺黄10g,竹茹30g,黄芩15g,桑白皮15g,治疗肺热咳喘。
3.天竺黄10g,蒲公英30g,沙参15g,生地30g,治疗精液不液化。
4.天竺黄10g,川贝6g,薄荷6g,治疗痰喘症。
5.天竺黄10g,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5g,枳实15g,治疗消化不良。
6.天竺黄10g,乌梅30g,鬼箭羽30g,生地30g,治疗糖尿病。
[按语]
天竺黄,清热化痰定惊,治疗惊风有效。用于治疗精液不液化、糖尿病,有良好效果。
十八、苦杏仁
苦杏仁,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定喘,润肠通便。
[传统应用]
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现代应用]
镇咳定喘,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杀肠道寄生虫,抗突变,镇痛,调节免疫。
[个人临床]
1.杏仁6g,麻黄6g,甘草10g,治疗风寒咳喘。
2.杏仁6g,前胡15g,射干15g,治疗痰黏咳嗽。
3.杏仁6g,酸枣仁30g,桃仁10g,红花15g,治疗血瘀疼痛。
4.杏仁10g,火麻仁30g,当归15g,治疗便秘肠燥。
5.杏仁10g,酸枣仁30g,石菖蒲10g,郁金15g,治疗神经衰弱。
[按语]
杏仁,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有化瘀作用,临床用于咳喘,治疗时一般用6g即可,止咳又不影响排痰,不会引起胸闷。若咳嗽有痰用6g正好。若干咳无痰,刺激性咳嗽或润肠、镇静等,可用10g,量大有毒。
十九、代赭石
代赭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凉血止血。
[传统应用]
眩晕头疼;呕吐、呃逆、嗳气;咳逆喘息;血热吐衄,崩漏。
[现代应用]
镇静,保护胃黏膜,促排便,抗贫血。
[个人临床]
1.代赭石10g,旋覆花10g,半夏10g,治疗肝逆呕吐。
2.代赭石10g,吴茱萸3g,乌贼骨30g,浙贝母10g,治疗胃溃疡。
3.代赭石10g,川芎15g,熟地30g,治疗贫血。
4.代赭石15g,天麻15g,钩藤15g,龟板30g,治疗高血压。
5.代赭石 15g,陈皮 15g,半夏 10g,三七 6g,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胃炎。
[按语]
代赭石,降逆止呕,治疗胃溃疡,可沉积于溃疡面,直接收敛,促进溃疡愈合,有保护胃黏膜作用。还有一定的促进肠道排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腹胀。
二十、蜈蚣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经止痛。
[传统应用]
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头痛及风中经络。
[现代应用]
抗惊厥,镇痛,降血压,强心,抗炎,抗癌。
[个人临床]
1.蜈蚣2条,制川乌10g,当归15g,白芍30g,治疗痹证。
2.蜈蚣2条,土茯苓30g,秦皮15g,治疗过敏性皮炎。
3.蜈蚣2条,穿山甲5g,蒲公英30g,皂角刺15g,治疗乳腺结节。
4.蜈蚣2条,蔓荆子30g,白芷15g,延胡索15g,治疗血管性头痛。
5.蜈蚣2条,白花蛇舌草30g,猫爪草30g,白术15g,治疗胃癌。
6.蜈蚣3条,芝麻油100ml,浸泡24h,外用治疗烧烫伤,消肿止痛,效果良好。治疗痔疮术后肿痛,效果可靠。
7.蜈蚣2条,百部15g,玄参15g,牡蛎30g,治疗瘰疬。
8.蜈蚣2条,炙麻黄10g,杏仁10g,细辛5g,白果10g,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
[按语]
蜈蚣止咳平喘力强。
二十一、僵蚕
僵蚕,咸、辛,归肝、肺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
[传统应用]
惊风抽搐。风中经络,口眼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热痉挛。
[现代应用]
抗惊厥,镇静催眠,抗肿瘤,抗菌。
[个人临床]
1.僵蚕10g,白附片6g,全蝎10g,治疗面中风。
2.僵蚕10g,木贼15g,菊花15g,治疗急性眼结膜炎。
3.僵蚕10g,天麻15g,白术15g,治疗痰湿性眩晕。
4.僵蚕6g,钩藤6g,全蝎6g,治疗小儿惊风。
5.僵蚕10g,浙贝母10g,竹茹15g,石菖蒲15g,治疗中风痰多。
6.僵蚕10g,蜈蚣2条,猫爪草30g,治疗肿瘤。
[按语]
僵蚕,化痰祛风通络,镇惊,临床应用较广。僵蚕含蛋白质和脂肪,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良好的营养调节剂,可治疗虚损类疾病,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替代冬虫夏草。
二十二、阿胶
阿胶,甘辛,归肺、肾经;止血滋阴。
[传统应用]
血虚证,出血证,阴虚证。
[现代应用]
促进造血和凝血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平衡,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利尿等。
[个人临床]
1.阿胶 30g,黄芪 30g,当归 10g,陈皮 10g,治疗贫血。
2.阿胶10g,艾叶10g,白蒺藜15g,浙贝母10g,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
3.阿胶 10g,艾叶 10g,地榆 15g,荆芥 15g,治疗崩漏。
4.阿胶10g,黄芪10g,沙参15g,玉竹15g,治疗肺燥证。
5.阿胶10g,猫爪草30g,薏苡仁30g,治疗肿瘤性贫血。
[按语]
阿胶生血止血,养阴润燥,有良好的提高免疫作用,尤其对于慢性病属于虚损者,疗效更好。阿胶出自山东东阿者为正宗。东阿阿胶治疗出血和贫血,用量宜大,笔者用此药治疗肺癌化疗血虚,每日用阿胶60g口服,生血作用更迅速,不影响化疗进程,病人耐受力增强,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十三、石榴皮
石榴皮,涩、温,归大肠经;止泻止血。
[传统应用]
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现代应用]
收敛止泻,抗菌抗病毒,杀虫。
[个人临床]
1.石榴皮10g,大青叶30g,金银花15g,连翘15g,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石榴皮15g,滑石30g,甘草10g,肉豆蔻10g,治疗慢性结肠炎。
3.石榴皮10g,苦杏仁6g,陈皮10g,半夏10g,治疗咳嗽。
4.石榴皮10g,乌梅15g,雷丸2g,治疗肠道寄生虫。
5.石榴皮15g,地榆30g,三七9g,马齿苋30g,治疗痔疮下血。
[按语]
石榴皮有良好的治疗腹泻作用,也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榴皮有很好的抗菌抑病毒作用,肠道疾病急性期可以用石榴皮治疗,不犯禁忌。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用石榴皮抗病毒治疗,有明显的止咳作用。
二十四、赤石脂
赤石脂,涩,归大肠、胃经;止血止带,敛疮生肌。
[传统应用]
久泻久痢;崩漏便血;带下;疮疡久溃不收。
[现代应用]
吸附作用,保护胃肠黏膜,制止胃肠道出血;抗血栓作用。
[个人临床]
1.赤石脂15g,禹余粮15g,石榴皮15g,治疗慢性结肠炎。
2.赤石脂15g,白及15g,三七6g,白术15g,治疗胃溃疡出血。
3.赤石脂15g,炒白芍30g,乌梅15g,干姜10g,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4.赤石脂15g,阿胶6g,地榆30g,治疗崩漏。
[按语]
赤石脂,对于久泻久痢治疗可谓良药,张仲景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传世。在临床应用中,要强调此药半冲服,半煎服。一般用量,5g入煎剂,5g冲服,现改为9g入煎服,1g研末冲服,临床效果大增,全入煎剂效果较差。
二十五、金樱子
金樱子,酸,涩,归肾、膀胱、大肠经;固精止带,止泻缩尿。
[传统应用]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久泻久痢。
[现代应用]
收敛止泻,抑菌,抗动脉粥样硬化。
[个人临床]
1.金樱子30g,芡实15g,石榴皮15g,治疗慢性结肠炎。
2.金樱子30g,芡实15g,肉桂6g,炙麻黄6g,治疗老年性尿失禁。
3.金樱子15g,石榴皮15g,木香10g,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4.金樱子30g,白果10g,苍术15g,薏苡仁30g,治疗脾虚带下。
5.金樱子10g,白果10g,杏仁6g,枳壳15g,治疗肺虚咳喘。
6.金樱子30g,乌梅30g,鬼箭羽30g,治疗糖尿病。
7.金樱子15g,五味子10g,萆薢10g,山药30g,治疗遗精。
[按语]
金樱子治疗遗精、肾虚尿频,效果可靠,但要配合化浊之品。治尿频,要配合肉桂,临床上有单用肉桂粉3g冲服,治疗老年肾虚遗尿者,验之有效。近期治疗一病例膀胱下垂,走路时加重,躺下时无此症状,与体位有关,用金樱子、肉桂、黄芪、升麻,治疗效果显著。
二十六、硼砂
硼砂,甘、咸、凉,归肺、胃经;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传统应用]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痰热咳嗽。
[现代应用]
广谱抑菌,防腐,对皮肤黏膜起保护作用。抗惊厥,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平衡。
[个人临床]
1.硼砂1g,冰片1g,枯矾2g,外用治疗口腔溃疡,中耳炎,湿疹。
2.硼砂1g,鸡内金30g,治疗胆囊结石。
3.硼砂1g,冰片1g,外用点眼,治疗胬肉攀睛。
[按语]
硼砂是外用良药,治疗口腔溃疡、中耳炎,有一定疗效。治疗胆囊结石效果也好,我用硼砂、鸡内金等配伍,治愈满袋胆囊结石病例。
二十七、鹿角胶
鹿角胶,咸温、甘,归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止血。
[传统应用]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吐衄便血、崩漏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
[个人临床]
1.鹿角胶6g,生熟地各15g,当归15g,补骨脂15g,水煎服,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再生。
2.鹿角胶6g,炙麻黄6g,枸杞子15g,仙茅、淫羊藿各15g,治疗阳痿。
3.鹿角胶6g,枸杞子15g,仙茅、淫羊藿各15g,菟丝子30g,生精壮阳,治疗不育症。
4.鹿角胶6g,炙麻黄6g,白芥子10g,熟地黄30g,治疗疮疡久不收口。
5.鹿角胶6g,杜仲15g,桑寄生30g,狗脊30g,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6.鹿角胶 6g,当归 15g,炒白芍 30g,熟地 30g,盐橘核 15g,治疗慢性盆腔炎。
[按语]
鹿茸与鹿角胶均补肾壮阳,鹿茸偏于强筋壮骨,鹿角胶偏于补肾生精血。常用量为6~10g。
二十八、麻黄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脾、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利尿消肿。
[传统应用]
风寒表证;咳嗽喘证;水肿,小便不利。
[现代应用]
发汗解热,平喘利尿,升血压,提升心率。
[个人临床]
1.麻黄6g,杏仁6g,甘草10g,石膏30g,治疗急性肺炎。
2.麻黄 6g,细辛3g,五味子10g,金银花30g,连翘 15g,干姜 10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麻黄6g,杏仁6g,白果10g,地龙15g,乌梅15g,治疗支气管哮喘。
4.麻黄 6g,附子 10g,细辛 5g,黄芪 30g,干姜 10g,当归 15g,治疗心动过缓。
5.麻黄6g,附子 10g,干姜 10g,山萸肉 30g,熟地 30g,治疗慢性肾炎阳虚型。
6.麻黄6g,蜈蚣2条,当归15g,熟地30g,治疗阳痿。
7.麻黄6g,桂枝10g,鹿茸1g,当归15g,治疗低血压。
8.炙麻黄 6g,鹿角胶 10g,白芥子 10g,熟地 15g,当归 10g,肉桂 6g,治疗疮疡久不收口。
[按语]
麻黄有很好的解痉平喘作用,过敏性咳喘必用;升高血压,提高心率,治疗阴疽等为必需。
二十九、蔓荆子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传统应用]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目赤肿痛。
[现代应用]
镇静,止咳,退热,抗炎抗病毒。
[个人临床]
1.蔓荆子30g,当归15g,川芎15g,白芷15g,治疗血虚头痛。
2.蔓荆子30g,羌活15g,独活15g,制川乌15g,治疗风湿痹痛。
3.蔓荆子 30g,金银花 30g,连翘 10g,川芎 10g,白芷 15g,治疗风热头痛。
[按语]
蔓荆子治疗头痛,效果良好,无论风寒、风热、气滞血瘀,适当加减配伍,用之效果迅捷。
三十、石膏
石膏,辛苦,甘甜,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煅用可收湿敛疮。
[传统应用]
温病气分热;肺热咳喘证;胃火上炎;疮疡不敛或湿疹。
[现代应用]
解热,抑制神经应激能力,治疗肺炎等。
[个人临床]
1.石膏30g,知母15g,麦冬15g,生地30g,治疗阴虚发热,阳明经热证。
2.石膏30g,金银花60g,连翘15g,生地90g,治疗红斑肢痛症。
3.石膏 15g,黄连 6g,生地 30g,升麻 15g,细辛 5g,治疗牙痛。
4.石膏30g,知母15g,乌梅30g,鬼箭羽30g,治疗糖尿病属阴虚者。
5.石膏15g,竹叶10g,麦冬15g,治疗阴虚内热。
[按语]
石膏有良好的生津退热作用,配伍金银花、连翘可解表热;配麻黄、杏仁、细辛、生地黄可清肺胃热;煅后外用,收敛疮口。脾虚发热、阳虚发热者忌用,热退即停,不可久用。
三十一、天花粉
天花粉,甘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解毒消痈。
[传统应用]
温热病气分热,表证,烦渴。胃热口渴,消渴症。肺热燥咳。热毒疮痈。
[现代应用]
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早孕,免疫调节等。
[个人临床]
1.天花粉15g,知母15g,石膏30g,芦根30g,治疗气分热证。
2.天花粉10g,麦冬15g,石斛15g,玉竹15g,治疗阴虚口渴症。
3.天花粉10g,麦冬15g,沙参15g,桑叶10g,治疗肺阴虚咳嗽。
4.天花粉15g,穿山甲3g,皂角刺15g,当归15g,解毒透脓疗疮。
5.天花粉10g,生地30g,乌梅30g,鬼箭羽30g,治疗糖尿病。
6.天花粉10g,穿山甲5g,桃仁10g,红花15g,益母草30g,治疗闭经。
7.天花粉10g,白芥子10g,白芷15g,泽泻30g,治疗卵巢囊肿。
[按语]
天花粉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有良好的破膜通经作用,因含植物毒蛋白,要慎用,不可久用。
三十二、黄连
黄连,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传统应用]
胃肠湿热、痢疾等湿热病症。心、胃、肝经热盛诸证。热毒痈疽、烧烫伤等。
[现代应用]
抑菌抗病毒,减慢心率,抗心律不齐,降血压,利胆,降血糖。
[个人临床]
1.黄连10g,葛根15g,黄芩15g,治疗急性咽炎。
2.黄连10g,白芍30g,木香6g,马齿苋30g,治疗急性痢疾。
3.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5g,清热解毒,治疗败血症。
4.黄连6g,吴茱萸3g,乌贼骨30g,蒲公英30g,治疗慢性胃炎。
5.黄连6g,金银花 30g,连翘 15g,蒲公英 30g,紫花地丁 30g,治疗急性疮痈。
6.黄连10g,黄柏10g,白豆蔻15g,砂仁6g,治疗湿热证。
7.黄连1g,加鲜奶50ml,浸泡2小时,点眼,治疗急性结膜炎。
8.黄连6g,生地30g,鬼箭羽30g,乌梅30g,治疗糖尿病。
9.黄连6g,麦冬15g,酸枣仁30g,甘松15g,苦参10g,治疗心律失常。
[按语]
黄连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燥湿功能,解毒用10g,健胃用3g,并配伍健胃药物,以防损伤肠胃。肠道菌群失调者禁用。
三十三、水蛭
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
[传统应用]
瘀血闭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现代应用]
抗血栓,溶血栓,降血脂,消除斑块。
[个人临床]
1.水蛭 15g,三棱 15g,莪术 15g,桃仁 10g,红花 15g,治疗闭经。
2.水蛭10g,浙贝母10g,薏苡仁30g,皂角刺15g,桂枝10g,治疗子宫肌瘤。
3.水蛭、红参、三七,各等份,研成碎末,每次3g,1日2次,口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斑块,效果良好。
4.水蛭 10g,三七 10g,苏木 15g,制没药 10g,制乳香 10g,治疗软组织损伤。
[按语]
水蛭有很好的抗栓溶栓作用,活血破瘀、通经活瘀散结,水蛭可导致皮下出血,用三七配伍,不会出血。
三十四、乌梅
乌梅,性涩,温,味酸,归大肠、肺、脾经;敛肺止咳;安蛔,生津止血。
[传统应用]
久泄久痢;久咳;蛔厥腹痛,呕吐;虚热消渴;崩漏、便血、尿血。
[现代应用]
抑菌,调节免疫。
[个人临床]
1.乌梅10g,炒苍耳子10g,白芷15g,辛夷10g,香附10g,治疗鼻息肉。
2.乌梅10g,浙贝母10g,薏苡仁30g,皂角刺15g,地榆15g,治疗肠息肉。
3.乌梅肉烘干研成碎末,适量外用,可以治疗疮疡肉芽水肿,胬肉增生,促进伤口愈合。
4.乌梅30g,鬼箭羽30g,天花粉15g,葛根30g,白术15g,治疗糖尿病。
5.乌梅10g,地榆30g,赤石脂10g,肉豆蔻15g,治疗慢性结肠炎。
6.乌梅 10g,石膏 30g,淡竹叶 10g,石斛 15g,天花粉 15g,细辛 3g,治疗干燥综合征。
[按语]
乌梅治疗息肉有良好的效果,如胃肠道息肉。生津降糖作用显著,治疗糖尿病有效。
三十五、细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脾、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传统应用]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证。鼻渊。肺寒咳喘。
[现代应用]
解热、抗炎、镇静、局麻、抗惊。
[个人临床]
1.麻黄6g,细辛5g,附子10g,桂枝 10g,升血压,提高心率。
2.麻黄6g,细辛5g,附子10g,黄芪15g,治疗阳虚外感。
3.细辛5g,干姜10g,五味子10g,麻黄6g,白果10g,治疗寒痰咳喘。
4.细辛5g,炒苍耳子10g,辛夷15g,香附15g,蔓荆子30g,治疗鼻窦炎。
5.细辛 5g,附子10g,干姜10g,炙麻黄 6g,制川乌 10g,当归 15g,治疗风湿寒痹。
[按语]
细辛解表散寒,止痛效果明显,并且有局麻作用,为治疗痹证、鼻部疾病必用之品。
三十六、紫草
紫草,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传统应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麻疹不透。湿疹,水火烫伤、疮疹。
[现代应用]
抑菌抑病毒,抗突变,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兴奋心肌,降血糖,保肝。
[个人临床]
1.紫草10g,金银花30g,连翘10g,薏苡仁30g,治疗掌跖脓疱病。
2.紫草10g,金银花30g,连翘15g,板蓝根30g,治疗手足口疮。
3.紫草10g,金银花15g,防风15g,薄荷6g,治疗急性风疹。
4.紫草10g,生地30g,丹皮15g,玉竹30g,治疗银屑病。
5.紫草1g,香油100ml,香油烧热,紫草过油即捞出,油中加适量蜂蜡,外用,治疗口唇炎、痔疮、小儿湿疹。
[按语]
紫草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作用,外用治疗皮肤疾病效果良好,内服治疗血液病较好。
三十七、大黄
大黄,苦寒,归大肠、脾、胃、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清解湿热,活血祛瘀。
[传统应用]
便秘积滞。火热上炎的上部出血诸症。热毒疮痈,烧烫伤。瘀血证。淋证。
[现代应用]
泻下,抗病原微生物,退热,利胆,止血,抗肿瘤,抗胃溃疡,降血脂。
[个人临床]
1.大黄10g,生地30g,石膏30g,竹叶6g,治疗胃火牙痛。
2.大黄10g,黄连6g,黄柏10g,治疗热毒疮疡。
3.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芒硝10g,治疗急腹症。
4.大黄10g,丹皮15g,败酱草30g,治疗急性阑尾炎。
5.大黄10g,地榆30g,侧柏叶10g,研末外敷,治疗皮下出血。
6.大黄10g,三七6g,泽泻30g,苍术15g,治疗高脂血症。
7.大黄10g,三七 5g,打细粉。1次 2g,1日2次,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8.制大黄6g,地榆30g,三七5g,赤石脂15g,治疗慢性结肠炎。
9.大黄30g,芒硝30g,地榆30g,三七5g,白矾6g,水煎冲洗阴道,治疗阴道炎。
[按语]
大黄理气活瘀,破积,所向披靡,功同大将军,尤其治疗急腹症,有独特优势。吴咸中教授用大黄治疗急腹症,独具匠心,每用30~60g,疗效可靠。他认为大黄有五方面作用:①调整胃肠蠕动;②改善血液循环;③清洁肠道,减少毒素吸收;④保护肠道屏障;⑤调整免疫,保护器官。
三十八、芒硝
芒硝,咸苦寒,入大肠经;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传统应用]
便秘积滞。咽痛、口疮、目赤、疮疡肿痛。
[现代应用]
抗炎、利尿、组织脱水、容积性泄泻。
[个人临床]
1.芒硝10g,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5g,治疗急腹症。
2.芒硝 10g,黄芪 30g,枳实 15g,槐角 15g,治疗痔疮。
3.芒硝适量,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
4.芒硝5g,冰片1g,局部外敷,治疗口腔溃疡。
[按语]
芒硝润肠保水通便,用量10~12g,分2次口服,量小效果差,量大腹泻明显,慢性病人可以长期间断服用,无不良反应。外伤病人(软组织损伤)不能用芒硝洗浴,越洗水肿越明显,临床中经几个病例验证。慢性肿胀,可以洗浴,效果较好。
三十九、甘遂
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传统应用]
水肿腹胀、鼓胀、胸胁停饮。疮痈肿毒。
[现代应用]
增加肠蠕动,镇痛,抗早孕,免疫抑制。
[个人临床]
1.醋甘遂、醋大戟、醋芫花等量,打细粉。每次服用0.5~1g,攻逐水结。
2.醋甘遂,0.5g(每日服用2次)至1g(每日1次),治疗肾性水肿。
3.醋甘遂、醋大戟、白芥子等量,打细粉。每次0.5~1g,口服,每日1~2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哮喘。
[按语]
甘遂,有良好的攻逐水饮作用,善于治疗慢性水肿,曾治疗一例肾性水肿,每次服0.5g,1日2次,有利水消肿作用,改为每服1g,1日1次,疗效增加,看来量差决定疗效。本品的组方有控涎丹,可止痛,可定喘,效果肯定,本品有毒,治疗用药要慎重,过量则引起胃肠道反应、呼吸循环衰竭等。
四十、萆薢
萆薢,苦、辛,归肾、胃经;利湿,祛风湿。
[传统应用]
湿浊带下。风湿痹证。
[现代应用]
抑菌,降血糖,抗肿瘤,抗动脉硬化。
[个人临床]
1.萆薢15g,乌药15g,益智仁15g,石菖蒲15g,治疗蛋白尿、乳糜尿。
2.萆薢15g,泽泻30g,车前子30g,土茯苓30g,治疗带下症。
3.萆薢15g,白茅根30g,淡竹叶10g,车前草30g,治疗尿路感染。
4.萆薢15g,泽泻30g,独活15g,桑寄生30g,治疗风湿痹证。
5.萆薢15g,泽泻30g,猪苓30g,桂枝10g,治疗下肢水肿。
6.萆薢 15g,苍术 15g,黄柏 15g,土茯苓 30g,秦艽 15g,治疗痛风。
7.萆薢15g,白术15g,石榴皮15g,薏苡仁30g,治疗脾湿泄泻。
8.萆薢15g,泽泻30g,三七10g,山楂10g,制首乌15g,治疗高脂血症。
9.萆薢15g,地骨皮30g,鬼箭羽30g,乌梅30g,治疗糖尿病。
[按语]
萆薢利湿降浊,降血脂,降血糖,降蛋白尿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于乳糜尿必用。
四十一、泽泻
泽泻,甘寒,归肾、大肠经;渗湿利水泄热。
[传统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淋证、泄泻。
[现代应用]
利尿,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
[个人临床]
1.泽泻30g,桂枝10g,茯苓15g,猪苓30g,白术15g,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2.泽泻30g,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酸枣仁30g,治疗痰湿眩晕。
3.泽泻30g,车前草30g,淡竹叶10g,白茅根30g,治疗膀胱炎。
4.泽泻15g,山楂10g,薏苡仁30g,苍术15g,治疗高脂血症。
5.泽泻15g,桂枝10g,白术30g,酸枣仁30g,治疗心悸。
6.泽泻30g,地骨皮30g,乌梅30g,鬼箭羽30g,治疗糖尿病。
[按语]
长于利水消肿,利湿健脾,通利水道,利湿化痰,又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疗效可靠,药性温和,一般用量10~30g。
四十二、茵陈
茵陈,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黄疸。湿疮、湿疹。
[现代应用]
利胆,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心脑血管,抗心律失常。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利尿、定喘。
[个人临床]
1.茵陈30g,栀子10g,大黄10g,治疗急性湿热黄疸。
2.茵陈30g,栀子10g,大黄6g,治疗妇女崩漏。
3.茵陈30g,金银花30g,连翘15g,土茯苓30g,治疗湿疹。
4.茵陈30g,黄连10g,吴茱萸3g,乌贼骨30g,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5.茵陈30g,砂仁10g,桑寄生30g,土茯苓30g,治疗孕妇血清抗A、抗B偏高者。
6.茵陈30g,桔梗10g,猪苓15g,泽泻30g,治疗下肢水肿。
7.茵陈 30g,泽泻 15g,白术 15g,薏苡仁 30g,降血脂。
8.茵陈30g,天麻15g,夏枯草30g,决明子20g,降血压。
9.茵陈30g,白术15g,地骨皮30g,鬼箭羽30g,降血糖。
10.茵陈30g,黄连10g,栀子15g,酸枣仁30g,治疗心律失常。
[按语]
茵陈清热利湿解毒,治黄疸用量较重,在30~90g,存在量效关系。茵陈蒿汤也治妇人崩漏,效果良好。茵陈可药可食,利胆清胃,舒畅气机,提高免疫力。
四十三、附子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传统应用]
亡阳证。阳虚证。寒瘀疼痛。
[现代应用]
强心作用,抗炎、镇痛,抗衰老。
[个人临床]
1.制附子10g,人参10g,水煎服,治疗阳虚气脱证(休克)。
2.制附子6g,干姜10g,白术15g,甘草6g,治疗慢性结肠炎。
3.制附子10g,茵陈30g,白术15g,当归15g,治疗阳虚黄疸。
4.制附子适量研末,1次1g,口服,治疗慢性结肠炎。
5.制附子 10g,桂枝 10g,制乳香、制没药各 10g,当归 30g,治疗寒湿痹痛。
6.制附子10g,白术30g,泽泻30g,薏苡仁30g,治疗阳虚水肿。
7.制附子6g,干姜10g,甘松15g,酸枣仁30g,治疗阳虚心悸,胸痹。
[按语]
附子有良好的散寒回阳之功,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附子有毒,应用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大剂量用药时,可久煎分次频服,张仲景用药亦如此。
四十四、干姜
干姜,辛、热,归肺、胃、肾、心、脾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传统应用]
脾肾虚寒。亡阳证。寒饮咳喘。
[现代应用]
镇静,镇痛,抗炎,升血压,抗血吸虫,促进胆汁分泌,止呕。
[个人临床]
1.附子6g,干姜6g,肉桂3g,白术15g,治疗阳虚腹泻。
2.干姜10g,附片10g,人参10g,治疗阳气虚脱。
3.干姜10g,炙麻黄6g,附子10g,细辛3g,治疗肺心病。
4.干姜10g,附片10g,三七10g,川芎15g,治疗心绞痛。
5.干姜10g,茵陈3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治疗慢性胆囊炎。
6.干姜10g,附片10g,黄芪30g,白芷15g,治疗疮疡久不收口。
[按语]
干姜有良好的散寒温中、回阳通脉的作用,治疗寒饮咳喘,疗效可靠。干姜治疗心绞痛效果独特,临床多用于阳虚证,硝酸甘油耐药者之心绞痛,用量在10~15g,效果确切,可加附子、肉桂,增强药力。
四十五、肉桂
肉桂,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温经通淋。
[传统应用]
阳虚证。寒凝血瘀疼痛。
[现代应用]
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以及心脑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抗血小板凝聚,增强消化功能,降血糖等。
[个人临床]
1.肉桂6g,附子6g,熟地30g,山药30g,补肾阳益肾气。
2.肉桂6g,麻黄6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治疗疮疡久不收口。
3.肉桂6g,当归15g,川芎 15g,炒白芍15g,治疗痛经。
4.肉桂6g,附子10g,乌梅30g,鬼箭羽30g,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5.肉桂研末,每次1g,每日1次,口服,治疗老年性尿失禁,夜尿频多。
6.肉桂3g,黄芪15g,砂仁10g,茯苓15g,治疗慢性胃炎。
[按语]
肉桂温阳,散寒止痛,健脾暖胃,益肾,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冻疮等,效果显著。
四十六、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胃、肾经;止呕,疏肝燥湿。
[传统应用]
寒瘀疼痛。胃寒呕吐症。寒湿泄泻。
[现代应用]
治疗胃溃疡,解痉止痛,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聚,保护心、肝作用等。
[个人临床]
1.吴茱萸3g,黄连6g,乌贼骨30g,蒲公英30g,治疗慢性胃炎。
2.吴茱萸3g,小茴香6g,橘核仁15g,当归15g,治疗痛经。
3.吴茱萸3g,丁香30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治疗疝气。
4.吴茱萸3g,肉豆蔻10g,葛根15g,石榴皮15g,治疗慢性结肠炎。
5.吴茱萸3g,苏叶3g,黄连6g,桑寄生30g,治疗妊娠呕吐。
6.吴茱萸6g,蔓荆子30g,当归15g,川芎15g,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按语]
吴茱萸散寒止痛,止呕止泻,作用显著,用量一般在3~6g为宜,多则辛辣对胃刺激明显,导致恶心呕吐、胃部灼烧感等,一般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为宜。
四十七、柿蒂
柿蒂,苦、涩、辛,归胃经;降气止呃。
[传统应用]
呃逆。
[现代应用]
抗心律失常,镇静,止呕。
[个人临床]
1.柿蒂15g,吴茱萸3g,乌贼骨30g,治疗胃酸呃逆。
2.柿蒂15g,丁香3g,生姜15g,治疗胃寒呃逆。
3.柿蒂15g,竹茹30g,芦根30g,治疗胃热呕逆。
4.柿蒂15g,旋覆花10g,代赭石10g,治疗痰湿呃逆。
[按语]
柿蒂为治疗呃逆必用之药,药性温和,加减可用于呃逆诸症。一例疝气患者,因为呃逆而不能手术,用柿蒂冲剂2包(每包相当于原药10g),1次1包,1日2次,5天药量。病人性急,1次口服4包,呃逆停止,当日手术治疗。我在治疗慢性胃炎的九味黄连汤中必用柿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