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报大全集(新版全译本)
- (苏联)维·比安基
- 3800字
- 2025-03-27 14:09:22
城市快报
屋顶上的音乐会
每天到夜晚的时候,猫咪们就会在屋顶上举办音乐会。不过,每次的音乐会,都会以歌手们大打出手而告终。
在阁楼上
近些天来,一位《森林报》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市中心的住宅区,目的是考察动物们在阁楼上的生存条件。
住在阁楼上的鸟儿们,对自己的住宅非常满意。谁怕冷,谁就住得离壁炉的烟囱近一些,享受免费的暖气。母鸽子已经开始孵蛋了;麻雀和寒鸦满城搜集做窝用的稻草和做垫子用的绒毛和羽毛。

鸟儿最讨厌猫儿和男孩子们,因为他们总是破坏自己辛辛苦苦才搭好的窝。
麻雀风波
椋鸟家旁边吵闹声不绝于耳,绒毛、羽毛和稻草到处乱飞。
原来是主人椋鸟飞回来了,它们发现麻雀占了自己的家,就揪住麻雀轰走了它们,然后把它们放在自己家的羽毛被子都扔了出去。椋鸟可不希望自己的家里有麻雀的味道。
一个水泥工人正站在梯子上把屋顶的裂口糊上。麻雀在屋顶上蹦蹦跳跳的。突然,它们看着屋檐,然后大叫着向水泥工的脸上扑去。水泥工只好用泥铲挡着。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把裂口里麻雀的窝给封住了,而麻雀下的蛋还在窝里呢。
吵闹声、叫嚷声不断。鸟的绒毛、羽毛到处乱飞。
《森林报》通讯员 斯拉德科夫
刚出生的苍蝇
街上出现了一些苍蝇,它们个头儿很大,身上蓝色中透着绿色,还带着些金属的光泽。它们跟秋天的时候一个样儿,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呢。只能勉强用它们的小细腿在墙壁上摇摇晃晃地爬行。
白天它们一天都在外面晒太阳,晚上就爬回墙壁和围栏的缝隙里去。
苍蝇,小心流浪汉
在列宁格勒的街头上,出现了一些流浪汉——苍蝇虎。
有句谚语说:狼活着靠腿。苍蝇虎也一样。它们不像蜘蛛,能织出复杂的网;它们四处游荡,遇到苍蝇或者别的昆虫,就使劲跳到猎物的背上去吃它们。
石蚕
从河面冰上的缝隙里,爬出了一些呆头呆脑的灰色小虫子。它们爬上岸后,蜕去了身上的皮衣,变成了有翅膀的飞虫,它们的身子纤细又匀称。它们不是苍蝇也不是蝴蝶,而是石蚕。
现在,这些小飞虫的翅膀长长的,身体很轻盈,但它们还不能飞,因为它们的身体太弱了,还需要晒晒太阳呢。
它们爬着穿过马路,冒着被人踩、被马车践踏、被车轮碾压和被麻雀啄食的危险。许多石蚕因此而死去,但是活着的石蚕还是坚忍不拔地向前爬——它们的数量多得很 ,有几千几万只呢。

那些顺利穿过马路的石蚕爬到了房屋的墙壁上晒太阳去了。
列斯诺耶观察站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凯戈罗多夫教授从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列斯诺耶进行物候学观察,这种观察已经坚持了八十多年。
现在,俄罗斯地理协会设有一个以凯戈罗多夫命名的专门的委员会来主持这项工作。
全国爱好物候学的人,都把自己的报道寄到委员会。委员会已经有很多的观察记录,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编成一部《自然历》,它能够帮助我们预报天气,安排各种农事。
现在,列斯诺耶的森林村里,成立的中央物候观察站已经有五十多个了。全世界有这种资历的同类观察站只有三个。
森林里发来的第二封电报
椋鸟和云雀飞来了,它们唱起了欢快的歌儿。
我们焦急地等着,但是熊还是没有从洞中爬出来,莫非它们冻死在洞里了?
突然,雪微微地颤动起来。
不过,从雪下面钻出来的不是熊,而是一头从来都没有见过的野兽,它比小猪崽大些,身上长满了毛,肚皮是黑色的,脑袋是灰白色的,上面还有两条黑色的条纹。
原来这不是熊洞,而是獾的家,瞧,洞里爬出来的不正是獾吗!
现在,它们已经结束了冬眠,准备趁着夜色去寻找蜗牛和各种甲虫,吃树根,逮老鼠来充饥。
我们开始在森林里到处搜寻,又找到了一个洞,这才是熊洞。熊还在里面睡觉呢。
水浸到冰面上来了。
雪塌了下来,琴鸡到了求偶的季节,啄木鸟在咚咚地啄着树木。
啄冰的小鸟也飞来了,人们叫它白鹡鸰(jí líng)。
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雪橇也不能再使用了,农民们都驾起了马车。
给椋鸟预备住宅
要是希望椋鸟来自己家居住,就要赶快给它预备住宅了。这个屋子一定要干干净净的,门一定要开得很小,使椋鸟能钻进去而猫不能进去。
在门板上也一定要钉上一块三角形的模板,以防猫的爪子伸到屋里去。

蚊虫的舞蹈
在晴朗暖和的日子里,蚊子开始在空中舞蹈了。
不用怕,这是一种不叮人的蚊子,它们是蚊群。
蚊群一群一群地聚集在一起,像一根圆柱子一样在空中旋转飞舞。天空中到处都是小黑点儿,就像人的脸上长了雀斑一样。
最早的蝴蝶
蝴蝶飞出来透气了,在阳光下晒晒它们美丽的翅膀。
最先出现的蝴蝶,是在阁楼顶上过冬的暗褐色、带着红色斑点的荨麻蛱(jiá)蝶和浅黄色的柠檬蝶。
园子里
在花园和果园里,淡紫色胸脯、浅蓝色脑袋的雌燕雀在欢快地高声歌唱。它们在一起等待着雄燕雀的到来——它们总是迟到。
新的森林
植树造林的会议召开了。为了在我们祖国的草原上实施造林工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科学勘察和实地栽种。选定了三万种乔木和灌木在草原中造林,它们能适应草原上各种生活条件。比如,对顿涅茨草原来说,将栎树和锦鸡儿、忍冬及其他灌木一起种,就最为合适。
在我国的工厂里,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机器,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栽上很多树苗,能大大提高造林的效率。
现在,我们已经造出了几十万公顷的森林了。
最近几年,我们还要造出几百万公顷的新森林。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春天的花朵
公园、花园和庭院中,都开出了一种叫做款冬的小黄花。
街上还有人在叫卖一束束森林中最早开放的春花,卖花人叫它“雪下紫罗兰”,其实它们的颜色和香味与紫罗兰一点儿也不一样,它们真正的名字叫做蓝花积雪草。
树木也苏醒了,白桦树的树干内已经有树液在流动了。

游来了什么动物
在列斯诺耶公园的峡谷里,一条条小溪在潺潺地流着。我们的工作人员用石头和泥土在一条溪水上筑了一道拦水坝。大家守候着,想看看有什么动物游到水塘里。
等了好久,什么动物也没有,只是漂过来一些小树枝,在水塘里打转儿。
终于,有一只老鼠从小溪的底部被冲了过来。它不是那种长尾巴、灰色的普通家鼠,而是身上长着条纹、尾巴短短的、棕黄色的田鼠。
它可能已经死了一整个冬天了,一直被埋在雪里,现在雪融化了,溪水就把它冲到了这里。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黑色的小甲虫被冲了过来。它挣扎着,旋转着,但是怎么也爬不出来。大家开始都以为它是一种在水里生长的甲虫呢,等到把它捞起来一看,原来是让人最不喜欢的屎壳郎呀!
看来,它也是冬眠后刚刚醒来。当然肯定不是自愿到水中去的。
又过了一会儿,有个家伙用长长的后腿一蹬一蹬地自己游进了水塘。你猜它是谁?对!是青蛙!
四周还都是雪,它见到水就立刻赶来了。
它从水塘里跳了出来,然后蹦蹦跳跳地到灌木丛里了。
最后,游来了一只小兽。它浑身都是褐色的,很像家鼠,但是尾巴更短一些。原来是只水老鼠。
看来,它是吃光了过冬的粮食,现在出来觅食了。
款冬
小丘上早早地出现了一簇簇款冬的细茎,它的每一簇都是一个小家庭。那些细细高高的,是年纪大一些的,短短粗粗的则是年纪比较小一些的。
还有一种茎,模样十分滑稽,它们低着脑袋,弯着腰,好像是刚刚来到世上,还十分害羞呢。
这些小家庭,都是从地下的一段母根茎中生长出来的。从去年秋天开始,这段地下的母根茎就为自己的孩子储备了养料。现在养料一点点地消耗了,不过还够整个花期用的。不久,这些小脑袋就会变成一朵朵像向日葵一样的小黄花,准确地说,不是花,而是花序,是彼此紧挨着的小花。
这些小花开始凋谢的时候,根茎里就长出了叶子。这些叶子能制造新的养料使根茎的储备充足。
庆祝会的门票
我们在等待着我们那些长着羽毛的朋友。大队部交给我们少先队员的任务,就是为椋鸟做小屋子。
于是我们大家都开始着手做了。我们有一个木工厂,要是有谁不会做鸟窝,就要到木工厂去学习。
我们将把许多的鸟窝挂到学校花园里的果树上,让鸟儿们能在这里住下来,保护我们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让它们不受害虫的侵犯。到了爱鸟节那一天,我们要举行庆祝会,每个学生都要把椋鸟窝带来,而鸟窝就是庆祝会的入场券。
空中传来的喇叭声
天空中传来了喇叭声,城中的居民感到非常惊异。那时候晨光初现,城市还在沉睡中,街上寂静无声,所以这喇叭声听起来格外清晰。
眼力好的人仔细看看,就会看到大群白色的鸟,脖子又直又长。这是一群爱叫的野天鹅。
每年春天它们都在城市的上空飞过。一边飞一边扯着它们的大嗓门儿,就像吹着喇叭一样。可是在城市中,在街上吵吵闹闹的时候,很难听到它们的叫声。

现在它们正在赶往科拉半岛阿尔汉格尔斯克一带的路上,忙着飞到那儿去搭窝。
森林里发来的第三封电报(急电)
我们在熊洞的附近轮流守着。
突然,积雪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拱起来了,随后就露出一个野兽的黑色大脑袋。
原来是一只母熊从洞中钻出来了,在它的身后还有两只小熊。
只见它张开大口,打了个哈欠,然后向森林里走去。小熊在后面活蹦乱跳地跟着跑。我们看不清小熊的模样,只能看到它们瘦瘦的背影。
现在是母熊觅食的时间,经过了漫长的冬眠,它已经饿得发慌了,在森林里走来走去,看见什么就吃什么:树根呀,去年的枯草呀,浆果呀,都成了好东西,连小兔子也不放过。

发大水了
冬天的世界颠覆了。云雀和椋鸟欢快地唱起了歌儿。
大水冲破了冰层,自由地漫到了广阔的田野上。
田野上的积雪被太阳染上了火红的颜色,像是燃烧着烈火一般。积雪下冒出了碧绿的小草,让人看了心情非常愉悦。
在春水泛滥的地方,第一批鸭子和大雁到来了。
我们还能看到蜥蜴也从树皮底下钻了出来,爬到树墩上晒太阳。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儿,我们都记录不过来了。
城市里的交通拥堵了——发大水了。
关于这次大水对动物造成的灾难,我们将写成稿件,让飞鸟送回去,在下期《森林报》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