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血战郑州

接下来的几天,赵仁杰又组织了十几次进攻,可守军在赵嘉的指挥下,那箭雨般的防守几乎使得赵仁杰寸步难行,多次进攻均被打退,战事一时进入焦灼状态。

夜晚,双方暂时停止了战斗,赵仁杰与众位将领聚集在大帐内商讨着应对之策,可对于赵嘉这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毫无破绽的防守,众人纷纷面面相觑,默默无言。

许久,赵仁杰问道:“博望侯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众将纷纷摇头,没有人知道郑州是什么情况。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士奇遇到了和赵仁杰同样的困难,因为郑州守军不是预估的三万人而是六万六千人,为了快速拿下郑州,李士奇将军队分成六个批次,日夜不断地攻城,攻城车投出的巨石有数十万石,周边山上的石块都快被撬光了。

攻城第三日,巨石将郑州西北城墙砸出了一个大缺口,为了争夺这个缺口的控制权,双方爆发了开战来最激烈的战斗,守军一边抵抗一边修复城墙,而进攻的士兵冒着城上的箭雨踩着前面倒下士兵的尸体一波一波的往里冲。这一日的战斗极其惨烈,双方阵亡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余人,战至日落,西北城墙几次易手,最终以守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战大大地打击了攻城士兵们的士气,几日前那种北伐胜利的锐气荡然无存,连李士奇也被谭昇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文官给震惊到了。

谭昇字允升,利州剑门人,年少家贫,但十分喜爱读书,常常躲在书院外隔墙偷学。为了能看书,甘愿给富家子弟当肉球,以供其取乐,在那些公子哥们满意之后,谭昇会得到一些他们不要的“破书”,这就是富人眼里所谓的等值交换。

成年后,凭借自学的知识,谭昇当起了状师,专为贫苦百姓辩解伸冤。

大治十年,二十四岁的谭昇因不畏权贵,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而名声大噪,后由丞相姚嵩举荐入朝为官,初任吏部主事、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

仅仅一天功夫,谭昇就从一个小小的五品郎中升为一个正三品大员,这个速度遍览整个燕国史册也是少见的。而李士奇遇到的就是这么个牛人。

李士奇询问部下,此人何许人也,为何我从未听过。

底下的将军们也是面面相觑,不知这个谭昇是从哪冒出来的。

李士奇急道:“如果我们迟迟未能拿下郑州与皇上(赵仁杰)会合”,时间一长,皇上恐有陷入被反包围的险境。

众将一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可面对这铜墙铁壁般的郑州城,大家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谭昇在与李士奇交战几天后才发现不对劲,因为赵仁杰与好几名大将都不见了,而且城外兵力明显少了许多。按理来说,二十万人攻城不会如此吃力,很明显,对面兵力不足。

发现不对劲的谭昇在夜间悄悄派出斥候打探消息,当他得知赵仁杰率主力已经兵临燕京城下时,心中一惊,如果燕京被攻破,那么自己将无颜面对丞相。

那一夜,谭昇与李士奇两位各为其主的主将,各自怀着自己的心事一夜未眠,桌案上的烛光左右摇曳,好似随时都会熄灭,他们的大脑神经和面前的烛光一样,在高度运转下,好似到了快要崩溃的节点。

他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这天下的归属,悄然间,谭昇和李士奇竟成了这场皇位博弈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其说主战场在燕京,不如说郑州之战的胜败才是决定燕京之战最终输赢的至要一步。

谭昇苦思一夜,决定派出一队奇兵摧毁李士奇的战马,只要李士奇失去骑兵的优势,谭昇即使不依靠城池也敢和李士奇一战。

第二日上午,谭昇亲自挑选了五十人组成五个小队,趁着夜色悄悄爬下城墙,前往北军大营寻找骑兵的马场。

经过一番刺探,其中一个小队终于在一个山坳处找到了北军临时的蓄马场。可让小队长不解的是,这片马场似乎过于安静了,万余匹马竟只有区区几十人在看守。虽然小队长心中疑惑,但此时是绝佳的机会,他不可能因为一点不好的预感就放弃。

小队长先派出几人解决附近一百米内的明哨,而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斩马刀、铁蒺藜等杀伤性武器布置在山坳出口。而后将携带的火油洒在山坳周围。

看来谭昇是想一把火将北军的战马烧个精光,但这个小队携带的火油根本不够,因为北军的战马绵延足足有六里地。如果五个小队都在的话,或许还可以勉强布置。于是小队长又派出几人去联系其他几个小队,让他们向自己靠拢。直到两个时辰后,五个小队终于全聚在一起。

当他们全出现在平地上时,黑暗中某一处草丛里,狠笑着小声说道:“老子终于等到你们了。”

不出意外,五个小队全被包围了。

当他们埋头预埋火油时,黑暗中响起一声口哨声,紧接着在他们周围山上亮起了上千支火把。

看到这一幕,五个小队的成员们惊恐不已,知道中计又突围无望的他们选择了死战,最终全死于乱箭之下。

李士奇在得知成功堵杀对方派出的细作之后,下令将计就计,先将战马转移,而后点燃那些人布置的火油,顿时火焰冲天而起,郑州城上的士兵远远就能望见五里外西北方向的那血红的大火。

最能体现一个顶级将领的地方,就是我能预判你的预判。

谭昇一介书生终究还是嫩了些。

“报”

“何事?”

“谭大人,咱们派去的人成功烧掉了北军的马场。”

又是一夜未眠的谭昇,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有回来的吗?”

“没有,有几个跑到城下被追上来的北军弓箭手给射杀了。”

“去把他们尸体收回来。”

“大人,收不了,尸体都让北军的人拖走了。”

“嗯……?”

谭昇沉吟片刻,喃喃道:“李士奇呀李士奇,你作为一个老将,竟然连我手下士兵的尸体都不放过,心胸未免也太过狭隘了吧!”

此时是寅时三刻,谭昇吩咐传令兵告诉各营,今早提前半个时辰开饭,然后自顾自的走到床边沉沉睡了过去。

他需要养足精神来应对接下来最后的决战。

十月二十八,这一天注定要载入燕国史册。

上午巳时,谭昇率六万人在城外列阵,李士奇也同样将战车方阵一字排开。

战斗由李士奇的率先进攻而开始,李士奇的战车营从正面将谭昇的盾牌方阵撕开一道口子,为后续的步兵打开了通道。不过当战车冲进阵中,就中了埋伏,因为谭昇命人在盾牌方阵后面挖了不少陷马坑。李士奇的战车营损失惨重,还好步兵及时跟上,顺着战车打开的通道往两翼杀去,以长矛对盾牌,步步压缩南军方阵。

谭昇见第一盾牌阵被破,命令两翼散开,把北军放进弓箭营的口袋,而后围而歼之。

为了避免前锋部队被围歼,李士奇派出一万士兵阻截南军右翼,又命投石车攻击南军箭阵,可由于距离太近,投石车无法给前锋部队提供支援。

双方战至午时一刻,北军进攻失败。李士奇下令由战车断后,全军向荥山撤退。

谭昇见大胜在即,遂命全军出击,一路追击到荥山脚下。

这时谭昇发现本来溃败的北军,突然不跑了,反而列阵有序。他回头一看,才感觉大事不妙,因为这里离郑州有二十余里,而且这里地形呈U状,如果此刻后面有支部队往这一堵,那么这里就是块死地。

谭昇内心冒出一丝冷汗,连忙下令退出此地。

可终究还是晚了,伴随着大地的颤抖,李士奇的轻骑兵出现在了谭昇的后方,他不可能出去了……

“骑兵?”谭昇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一切,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一切。

双方战至日落,谭昇大败,四万人战死,两万人投降,全军覆没。

在最后时刻,谭昇拖着伤重的身体,依靠在一块石头上,他望着那已落下一半的残阳,仰天留下最后一句遗言:“恩师(姚嵩),今日之败,乃学生之错也,学生有负您的重托,当以死报恩。”说罢!谭昇眼角含泪,带着无尽的不甘,挥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