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公元前57年之大汉王朝(二十二)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266字
- 2025-05-01 21:57:02
这场胜利不仅在军事上对匈奴形成了沉重打击,
也在心理上震慑了匈奴的统治阶层。
公元前73年的大捷后,常惠被派往乌孙,
再次赏赐其有功人员,进一步巩固了汉朝与乌孙的联盟关系。
在对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汉朝也对西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清理。
龟兹是西域的一个大国,
但龟兹王曾杀害汉朝屯田校尉赖丹,
这一行为严重挑衅了汉朝的权威。
在常惠返回乌孙的途中,他征调了西域诸国的五万兵马,进攻龟兹。
龟兹王在汉军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谢罪,并交出了凶手姑翼。
常惠随即下令将姑翼斩杀,为汉朝的屯田校尉报了仇,
同时也震慑了西域各国,维护了汉朝的威严。
公元前71年冬,匈奴再次发动对乌孙的袭击。
然而,天不助匈奴,一场罕见的大雪突降,使得匈奴军队在严寒中遭受重创。
在这场灾难中,匈奴士兵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乌孙、乌桓与丁令等部落趁势发动攻击,
匈奴损失惨重,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不久之后,汉军派遣三千骑兵出击匈奴,捕获数千匈奴人而还。
面对汉军的打击,匈奴已无力报复,
反而更加渴望与汉朝和平相处,而非继续战争。
车师是西域北的重要道国家,但长期以来被匈奴控制,
对汉朝态度傲慢,甚至多次阻挠汉朝与西域的交通。
宣帝亲政的第一年(公元前68年),他派遣屯田渠犁的郑吉,
率领附近西域诸国的士兵一万余人以及屯田的1500名汉兵,讨伐车师。
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成功击破车师,并迫使其投降。
匈奴得知后,派遣军队前来支援车师,
但郑吉率领汉军迎击,两军遭遇后,匈奴军队竟因畏惧而退去。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郑吉随后派遣300名汉兵屯驻车师,确保了汉朝对该地区的控制。
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拓展了汉朝在西域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4年,匈奴与西汉在车师地区发生冲突。
汉宣帝刘询面临一个重要的外交决策:
如何处理西域车师领土的问题。
车师地处西域要冲,土地肥沃,地理位置靠近匈奴,战略意义重大。
然而,匈奴对车师虎视眈眈,
认为“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
因此多次派兵攻打西汉在车师的屯田,试图夺取这一地区。
当时,西域都护郑吉率领七千渠犁驻兵驻守车师,试图抵御匈奴的进攻。
然而,匈奴兵力强大,郑吉的军队被围困,形势十分危急。
郑吉上书向朝廷求援,他在奏疏中写道:
“渠犁的汉兵较少,势不能相救,希望朝廷派兵增援。”
这一请求引发了朝廷内部的激烈讨论。
在朝堂上,后将军赵充国提出了一个强硬的主张。
他认为,匈奴此时正处于衰弱期,
汉朝应趁机出兵攻打匈奴的右地,彻底削弱匈奴的力量,
使其无法再侵扰西域。
赵充国的建议得到了部分武将的支持,
他们认为这是彻底解决匈奴威胁的良机。
然而,丞相魏相却持不同意见。他指出:
“近年来匈奴对汉朝有友善之意,把俘虏的汉民都归还汉朝了,没有侵犯汉朝边境。
然而现在我们却与匈奴争夺西域车师之地,显得不够诚意,而且师出无名。”
魏相认为,汉朝应以和平为重,避免因争夺车师而破坏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他的主张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支持,他们认为汉朝应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非诉诸武力。
经过深思熟虑,刘询最终采纳了魏相的建议。
他决定放弃车师领土,以维护与匈奴的和平关系。
为此,刘询派长罗侯惠率领张掖、酒泉两郡的骑兵,
前往车师之地,接应郑吉及其兵众撤回渠犁。
同时,汉朝还将车师国民全部迁至渠犁,
彻底放弃了车师故地,将其割让给了匈奴。
这一决策虽然表面上看似退让,但实际上体现了刘询的深谋远虑。
通过放弃车师,汉朝避免了与匈奴的直接冲突,维护了边境的和平。
同时,汉朝将车师国民迁至渠犁,不仅保护了他们的安全,
也巩固了汉朝在西域其他地区的统治。
这一举措使得汉朝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内政,
进一步巩固了“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
刘询的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智慧与远见,
也为后世处理边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他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
体现了汉朝“以和为贵”的治国理念。
这一历史事件,成为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为汉朝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西域南道的局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原本是汉朝在南道的重要盟友之一,
却因野心膨胀,背叛了汉朝的信任。
他先是暗杀了亲汉的莎车国王万年,随后又杀害了汉朝使者奚充国。
在权力的诱惑下,呼屠征自立为莎车王,并开始四处煽动南道诸国叛离汉朝。
他的行为引发了连锁反应,南道的交通因此被阻断,
汉朝与西域南道各国的联系陷入瘫痪,整个南道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当时,郑吉还在北道处理事务,
而汉宣帝派遣的使者冯奉世正巧行进在前往大宛的途中。
面对莎车的叛乱,冯奉世深知事态的严重性。
他没有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令,而是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冯奉世迅速征发了西域诸国的兵力,总计超过15000人,
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讨伐军,直奔莎车而去。
莎车的叛乱分子显然没有料到汉朝的使者会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
冯奉世的军队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很快便攻破了莎车的都城。
面对强大的汉军,呼屠征惊恐万分,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
冯奉世将呼屠征的首级传送到长安,向朝廷宣告莎车叛乱已被彻底平定,南道的交通也得以恢复。这一事件发生在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
冯奉世的果断与勇敢为他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
平定莎车后,冯奉世继续他的使命,前往大宛国。
大宛国王对冯奉世的英勇事迹早有耳闻,对他格外敬重,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为了表达对冯奉世的敬意,大宛国王还赠送了他一匹名马——“象龙”。
这匹马体型矫健,毛色如玉,奔跑如飞,是大宛国的珍宝。
冯奉世带着这匹名马返回长安,
不仅带回了和平的讯息,
也带回了西域各国对汉朝的敬意与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