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公元前57年之大汉王朝(二十五)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039字
- 2025-05-04 21:57:06
就在赵充国稳步推进他的战略时,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汉宣帝,请求立即出兵攻击罕、开羌。
辛武贤的建议得到了一些官员的支持,
他们认为应该迅速采取军事行动,以显示汉朝的威严。
但赵充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他认为,此时出击罕、开羌并非最佳时机,
因为罕、开羌尚未与先零羌形成紧密的联盟,
如果此时贸然出击,可能会将罕、开羌推向先零羌,
从而加剧羌族各部落的联合,使局势更加复杂。
在百官商讨的过程中,多数人都认同辛武贤的建议,认为应该立即出兵。
汉宣帝也对赵充国的犹豫不决表示不满,
下书责备他,要求他解释为何反对辛武贤的计划。
面对皇帝的责备,赵充国没有退缩,
他再次上书,详细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指出,先零羌是此次叛乱的主导者,
只有先消灭先零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建议集中力量先诛灭先零羌,
这样罕、开羌等部落自然会因失去依靠而归顺汉朝。
赵充国的这番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最终打动了宣帝。
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先对先零羌采取军事行动。
在随后的战斗中,先零羌果然不堪一击,
他们纷纷逃走,大量羌人被杀或被俘。
随着先零羌的溃败,罕羌等部落见大势已去,纷纷前来归顺汉朝。
西汉时期,边境局势紧张,
先零羌部落屡次作乱,给西汉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汉宣帝在十二月时,本打算命令赵充国率军出兵攻打先零羌,
以迅速平定叛乱,维护边境的安宁。
然而,赵充国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消耗,认为单纯依靠军事打击并非长久之计。
于是,他毅然上书,坚持提出屯田的奏疏。
他建议朝廷在湟中地区(今青海省湟水两岸)推行屯田政策,
将其作为解决边境问题的持久之策。
赵充国详细阐述了屯田的好处,提出“亦兵亦农”的策略,
即让将士们在耕种之余参与军事训练,在作战之余进行农业生产。
这样一来,军队可以就地筹粮,实现“因田致谷”,
既保障了军队的粮食供应,又减少了从内地长途运输粮草的困难和损耗。
同时,屯田政策还能使当地居民得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做到“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避免因战争频繁而荒废农田。
对于将士们而言,他们也能在稳定的环境中找到必胜之道,
“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在耕战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战斗力。
此外,屯田还能节省大量的国家财政开支,
“大费既省”,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徭役预息”,可谓一举多得。
赵充国在奏疏中总结了屯田的诸多好处,称之为“十二便”。
赵充国的奏书每次上报,都会被宣帝交给公卿大臣们进行讨论。
起初,赞同赵充国计策的人只占十分之三,
许多大臣对这种非传统的军事策略持怀疑态度,
认为应该直接出兵攻打,以迅速解决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认识到屯田策略的可行性和长远意义。
到了中期,赞同的人数增加到了十分之五,
到了后期,更是达到了十分之八。
宣帝看到这种情况,下诏质问那些先前说赵充国计策不好的人。
面对皇帝的质问,这些大臣们经过反思,
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短视和错误,纷纷磕头认错,
承认赵充国的策略确实高瞻远瞩,符合国家和边境的长远利益。
最终,汉宣帝综合各方意见,
同时采纳了赵充国的屯田建议以及辛武贤、许延寿出击的建议。
一方面,通过屯田政策稳定边境,发展生产;
另一方面,结合军事出击,打击先零羌的叛乱势力。
这一决策既体现了赵充国的智慧,也展现了宣帝的英明,
为西汉王朝的边境稳定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充国的这次军事行动,不仅成功平定了羌族的叛乱,
还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部边疆的统治。
他的军事才能和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再次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的决策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
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对当地百姓的影响,
为汉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60年,夏季五月,
赵充国的屯田奏疏得到了汉朝朝廷的正式批准。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实施,屯田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仅稳定了边境局势,还为军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赵充国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整顿军队,
有序返回内地,继续为国家效力。
同年秋季,西羌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
羌人部落中的若零、离留、且种、皃库等首领,
联合起来采取了果断行动。
他们共同诛杀了先零羌的两位重要首领犹非和杨玉。
这一举动表明,羌人内部的分裂势力逐渐被削弱,
各部落开始寻求与汉朝的和解与合作。
随后,若零、离留、且种、皃库等首领与羌人其他首领弟泽、阳雕、良皃、靡忘等人会合,
率领煎巩、黄羝等部落的四千多人,主动向汉朝投降。
这一大规模的投降行动,标志着羌人部落对汉朝的归附意愿,
也显示了汉朝在边境政策上的成功。
为了妥善安置归降的羌人,
汉朝政府决定在金城地区(今甘肃省兰州市一带)设置“金城属国”。
属国制度是汉朝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一种灵活方式,
既保留了羌人的部落组织和生活方式,
又将其纳入汉朝的行政管理体系,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与融合。
通过这一举措,汉朝不仅解决了羌人的安置问题,
还进一步巩固了对西羌地区的统治。
至此,西羌地区实现了长期的稳定与安宁。
赵充国的屯田策略和汉朝的灵活政策,共同促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
西羌的平定,不仅为汉朝的边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也为后来的西域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