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完信后,年羹尧立即去往了陕甘的各大世家谈合作。
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要反清的话,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才可以。
他把目光看向了世家。
因为这些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有人人,只要能与这些人达成合作,给出一些利益,那大事成矣。
西疆。
“这个年羹尧,居然真他娘的反了。”老十三胤祥在接过年羹尧回信后,大骂了一句。
旁边的胤禛装上了眼睛默默无声,仿佛是认命了那般。
而这件事又被邬思道这个瘸子说中了。
当初胤禛写信给年羹尧时,邬思道就说不让写,因为年羹尧不可能回来。
但胤禛不相信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奴才会背叛自己,于是就写了一封信。
结果真的让邬思道说中了。
而之所以胤禛如此着急让年羹尧归队,是因为这段时间打下西疆时,大军死伤高达三万之多,而老十四胤禵留下来的十万大军,在看到守不住后,立马弃了城,逃回了京城。
胤禵的这十万大军也被胤禛杀的七七八八了。
因此,现在胤禛急需要补充一波兵力。
于是将目光对准了年羹尧的十万兵马,希望他能归队。
结果没想到,年羹尧居然拒绝了。
这让胤禛很是难受。
正当胤禛准备要怒斥回年羹尧时,东北胤礽的信终于来到了,打开一看,信中写道:“老四,你快来帮朕抵挡老十四,不然,朕就投降老十四了。”
胤禛:“.......”
胤祥:“........”
邬思道:“......”
见过不要脸的,但是真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你丫的在东北称帝了,现在老十四要去打你,你却变成了这个熊样。
居然还威胁对手去帮你御敌,亏你想的出来。
脾气最爆的老十三,第一时间就开骂道:“二哥本就是个废物啊,他自己把东北圈起来称帝就不说了,现在面对老十四攻打,居然这么怂,真是丢死人了。”
“四哥,依我看,不要理他,让他自生自灭吧。”
“不可。”邬思道立马反驳道,他接着说:“二爷这招看似荒唐,实际上是瞧准了才走的。”
“老朽斗胆问十三爷一句话,假如二爷向投降十四爷投降了,他第二个目标会是谁呢?”
“这,总不会是我们吧?”胤祥顺着邬思道的思路想了下去。
邬思道点头说道:“不错,如果让十四爷平定了北方,那他下一个目标不是我们就是江南的八爷,但更多的可能是我们。”
“所以,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一定不能让十四爷平定北方,否则我们危矣。”
邬思道的话说进了胤禛的心里。
他没有想到蠢了一辈子的胤礽会想出这种计谋来。
这让胤禛有些难受。
正如邬思道说的那样,如果让老十四平定了北方,那他们就危险了,可是如果自己出兵帮胤礽御敌,那自己损失兵马不说,可能还会让老十四来攻打自己。
那可就麻烦了。
要知道现在老十四可是占据着大义,号称是正统皇帝,如果老十四调转枪头来打他们,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一时间胤禛陷入了进退两难之际。
就在胤禛不知道要不要出兵时,全国各地忽然出现了各种“谶语”。
如江浙的嘉州和湖州两地忽然流传了一句话,现在百姓们全知道了,这句诗是这样的。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在诗传开后,立马有读书人解读了开来,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三江口的地方要出皇帝,而嘉州和湖州正是他的战场。
一时间,这句传遍了江浙两地。
.......
凤阳县。
此时一名从三品的游击参将朱志正在策划一场兵变,因为他是前朝大明王朝朱家皇族的后人,他现在正对着面前的几百名汉人士兵喊道:“兄弟们,推翻大清的机会终于来了。”
“现在满清朝廷出现了四个皇帝,镇守在边关的八位旗主也纷纷自立,现在是时候了。”
“大家跟我喊。”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
......
随后朱志带着几百人杀了当地的县令,占据了城池,随后朱志像他先祖朱元璋那样,自称为吴王。
南文,粤省。
此时留洋回来的李文华,在看到腐败的清王朝后,当即劝导人们剪掉辫子,重拾汉人自信,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喊出了一句口号:“驱逐蛮夷,恢复华夏。”
这口号一出,引来无数人共鸣,众人纷纷响应,割掉了狗辫子,做回了堂堂正正的汉人。
而,这股运动最后引来了军队的支持。
原来,底层的汉军将领在听了李文华的激动人心的演讲后,立即回去鼓动军队人造反,结果这一讲便成功了。
由此可见,清朝在华夏大地多么不得人心。
很快,驱逐蛮夷,恢复华夏的口号响彻了大清朝,这一声怒吼,犹如热油里加了一滴水那般,立马开炸了。
“清狗滚出华夏,这是我们汉人的江山。”
“滚出去吧蛮夷,这里不是你们的地方。”
“想要征服我们汉人,做梦吧,我们是不会屈服的。”
于是在这股风暴中,越来越多人剪掉了头上的辫子,期间各地县衙也派兵出来制止过,但是最后都被人给干死了。
而南文的李文华正是张汉所扮演的。
他深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唤醒起百姓的民族之心,这样一来,失去民心的大清,自然就会倒下了。
因为如果一个朝廷得不到百姓支持的话,是绝对坐不稳江山的。
所以,张汉这一招直接又是动摇到了大清的根基。
而当反清的声音传到清朝的四位皇帝耳边时,他们都做了同样的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杀!
杀掉一切反抗的声音。
杀掉一切剪辫子的人。
杀掉一切与大清作对的人。
于是东北、京城、西疆、江南四地的皇帝仿佛跟约好似的,全部都下达了史上最凶残杀“汉”令。
简单的意思就是,杀掉一切反抗的人。
接着,在这种有杀错不放过的严令下,被逼的没有生路的百姓们,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在下达杀“汉”令的第三天,一夜之间大清出现了上千支起义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