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天降的国债

翌日一早,雒阳司徒府。

“王司徒,你快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首先沈稻不得不说,哪怕是内心强大如他,也无法接受要上交朝廷1000万钱的这个现实。

这和预料中的有些不一样倒也算了,关键要不是刘宏派人将圣旨宣驾到汉为酒楼,他估计现在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

“这当然是真的,此乃陛下的旨意。”王允脸色严肃,表示就是这样。

沈稻怀疑王允在说谎,但是他没有证据。

“汉为酒楼开业不过也就才两个月,怎么可能拿得出1000万钱?”

沈稻哀叹一声,万恶的封建王朝。

“沈公子,天子他自然是知道汉为酒楼拿不出那么多钱的。”

这时,一袭青衣披身的貂蝉,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茶水走了进来。

扫了眼来人的胸脯,沈稻心中更是冷静不下来,合着穷凶极恶的刘宏就知道欺负老实人是吧?

貂蝉将茶水分别置于两人桌前,缓缓开口:“天子对出钱打造农具之事,应该多是不情愿的。他知晓汉为酒楼与父亲的关系,此番让酒楼出钱,恐怕是存了让父亲知难而退的心思……”

感到莫名的熟悉,王允忍不住出声制止了她:“好了蝉儿,奉好茶就且出去吧,国事非同小可,勿要妄加猜测。”

貂蝉闻言眸子瞥向沈稻,红润的小嘴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随即乖巧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沈稻听得有些恍惚。

不过可以确定,现在他身上背的大汉国债,王允多多少少是有暗中助力的。

王允干咳了一声,挺直胸膛恢复往日的高高在上,道:“小女不懂朝堂之事,此番话语你切莫记上心头。”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国债放在我背上开玩笑。

欠债的无形黑手不记心头,难道记坟头啊!

“我尽力而为。”沈稻嘴角上扬,扯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王允闻言肃容,语气如冰,一字一句问道:“沈稻,老夫我且问你,汉为酒楼可拿得出这1000万钱?”

“不能,把酒楼卖了也可能不到六百万钱。”沈稻掐指一算。

“嗯……果然不出老夫所料。”王允抿住嘴唇,慎重地开始沉思。

沈稻狂喜,用力握紧拳头:“王司徒难道要帮在下出这1000万钱?”

“你倒是直白得紧,毫无顾忌。”王允眉头轻挑,“你眼下只管将汉为酒楼脱手,余下之事,老夫自有计较。”

“王司徒如此厌恶我涉足商贾之事吗?”

沈稻无奈苦笑,官家大族向来看不起商人,可却把自身变成了最大的商人,不断通过商业手段来敛财。

斜倚木椅,沈稻双眸半睁半闭,透出一股子慵懒,“请司徒大人宽心,汉为酒楼,我这几日便着手处置。”

对于沈稻无礼的举止,王允并没有在意,仅是淡淡瞥了沈稻一眼,未置一词,随即起身离去了。

……

几天后,汉为酒楼关门大吉。

其中坊间流传最广、最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是那段关于沈稻倾尽家财、为百姓谋福的佳话。

传言中,汉为酒楼楼主得知朝廷欲兴农事,却苦于资金匮乏,遂毅然决定,将汉为酒楼这一心血之作,悉数变卖。

所得钱财,尽数用于打造农具,用来助百姓耕田播种,安居乐业。

一时间,汉为之名,响彻雒阳,百姓皆赞其义举,称其为“大汉之光”,更有孩童以其为榜样,传唱童谣。

而在雒阳的酒馆中,众人听到耳中的版本,大多都是经过了点说书人的艺术加工,多了很多艺术编纂的成分。

说书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段楼故事演绎得更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为听书人,他们总会有一些细节没有记清楚,但又不能说自己不知道或是忘了,一般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遗忘的空白。

每个人忘的地方不一样,填补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关于汉为酒楼有各种各样的传闻。

“你们听说最近那个名叫汉为的大善人了吗。”

“哪个?是那个入赘王司徒府上,开了酒楼经营不到三个月就干倒闭了的那个刘汉为?”

“也许是吧,不过我听到的消息是他姓沈,他家祖上三代都是种田的,还有酒楼倒闭,是因为那地方风水不好!”

“我还听说是天子想要纳他进宫当男宠,沈汉为不愿,便卖了汉为酒楼出家当道士去了!”

“真的假的,咱们陛下还好这一口?皇宫里那三千佳丽还不够天子他闹腾的?”

“嘘!你不要命啦,小声些,皇帝他是真龙天子,有点龙阳之好这不是挺正常的吗!”

……

嘉德殿里正在召开朝会。

刘宏现在的心情很不好,额头发黑,脸色苍白如纸,嘴角更是时不时地抽搐一下。

刘宏最近身体每况愈下不说,内心也十分憋闷。

京城里的流言蜚语实在是太多了,近前宦官传来的消息,更是直接到了脏耳朵的程度。

大汉皇帝的寿命最长者也不过三十六七,刘宏心知肚明自己时日无多,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可是大汉的天子啊!

这些愚民在背后如此议论天子,就不怕被朝廷连坐诛灭九族吗?

既如此,他不妨让这群愚民亲眼看看,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是有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愚蠢可笑!

刘宏不接受这样的冤枉,所以他得用事实摆在这群愚民面前来解释。

“传朕旨意,沈稻竭尽家资,忠诚可鉴也,朕今特此擢拔,授其为雒阳城门校尉之职,秩比两千石,令其昼夜不懈,固守雒阳城门,以卫朕躬及京师之安!”

站着的朝臣们,闻言纷纷躬身跪拜,口中齐声应和:“陛下圣明,臣等唯从!”

儍子都知道刘宏现在的心情很不好,那双平日里或许还藏着几分玩味的眼眸,此刻却如同深渊般深邃莫测,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即便是心中有着千般疑问,万般揣测,也只能默默咽回肚子里。

朝会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结束,刘宏离开了正殿,群臣正要散去之时,大将军何进笑着走过来,说有要事与诸位大臣相商。

天子已经离开,群臣听到大将军何进的话语,也都选择停下脚步聚靠在了一起。

不过,当众臣察觉到何进是在为皇帝嫡长子刘辩承袭大统拉拢人心时,朝臣们又各自找了理由散去了。

大汉的世子之争素来就不简单。

刘宏喜欢刘协,不喜欢太子刘辩,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

在情况尚不明朗前,他们做臣子的屁股不能提前坐下,更不能提前坐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