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关于影片的出资划分如下:
一共1000万的投资。中影投资500万,占50%,方阳投资100万占20%,靠着剧本、出演的优势,占个便宜。
内地这边找了光线出200万,占15%,香江这边找了环亚影业,同样出资200万,占15%。
实话试讲,实际拍摄估计是用不了这些钱的。
但是都拿到手了,还能剩下不成?
反正到时候肯定是一毛不剩。
至于这钱怎么花的,你别管!
这还没开拍呢,就先赚了一波了。
两个字,舒服!
一切都很顺利。
毕竟《瞒天过海》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新闻早就传开了。
中影又领投了500万,再加上曹导的支持,环亚这边之前和曹导的合作也很愉快。
所以怎么看这个项目前景都是挺不错的。
手续大概忙了不到半个月,相关的法务事宜全部完成以后。
7月初,两边就把钱都打过来了。中影那边的钱估计还要半个月,毕竟内部走流程也要一段时间。
不过没关系,有了这400万,完全够剧组的前期费用了。
...
6月22日当天。
胡戈在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复出仪式。
去年8月末遭遇车祸,经过接近10个月的治疗休养,总算是重新复出了。
一时间,胡戈复出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娱乐的头版头条。
-----------------
7月6日。
首都机场。
方阳准备动身去香江。
王玉兰、方晨正、曹卫平来送行。
老太太老爷子都是很不放心。
可就像老爷子说的,总攥在手里的孩子长不大。总要让他自己出去经历一下风雨才好。
三人好一顿嘱咐,方阳这才进了候机厅。
曹卫平因为学校这边还有事情,而且电影《瞒天过海》也就快上映了,他这边还要准备宣传、路演,包括后面还要去威尼斯参加电影节。
事情太多就不陪方阳一起过去了。其实曹卫平能做这么多,已经算是对方阳很够意思了。
这次去香江主要就是靠方阳自己闯了。和方阳同行的,就只有一个中影派到剧组的执行制片人。说白了就是一个管家,来到剧组看着别乱搞的角色。
执行制片叫吴思远,今年看样子不到40,人瘦瘦的戴着眼镜,留着一撮小胡子,看起来很精明的样子。
这边剩余其他的剧组人员,包括像美术曹九、摄影赵飞,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都会陆续过去。
因为方阳现在过去可能还要一个星期左右的准备时间。
开拍之前,还要各方好好沟通一下,剧组的所有职员要聚在一起开会,梳理拍摄。
剧组的所有演员导演等也要聚在一起研讨剧本,确定剧本的整体基调和每个角色的定位等等。
总之琐碎繁杂的事情不止一两件,这些都要方阳、吴思远和导演去一一确认。
方阳是出品人之一,也是挂名的联合制片,更是编剧,还是主演之一。
所以这次香江之行,主要就是以方阳为主。两人到了以后还要去拜一下码头。
两人上了飞机就开始聊天,聊电影的制作,聊香江的影坛等等。
一部戏从开始筹备,到准备完毕开拍,再到后期制作发行,中间涉及到的环节很多。
香江的一亩三分地里,有些人和公司是绕不过去的大山。香江如今刚刚才回归10年,别说中影了,就算上面的很多东西在这里执行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地方情绪。
不过好在从千禧年开始,香江更重视内地市场,也很重视和内地影视的文化交流。
其实说白了就是香江不行了,为什么不行,三句两句也说不清楚,这事和宝岛那边还有关系。
所以香江现在和内地的影视交流上,还是趾高气昂的一个状态。
内地人来到香江拍电影,有名有姓的大佬还好一些,像方阳这样的,必须要放低姿态到处都要打招呼。
吴思远也是北电毕业的,之所以中影内部这么多北电人,是因为现在的中影就是以前的北影厂改制过来的。
韩泙之前是北影厂的厂长,后来中影成立了慢慢的才做到了现在的老总。
这次去香江其实对于吴思远来说也是一次历练,他进入中影也有段时间了,不过中影里面大树很多,吴思远即便有些背景也很难出头。
香江电影近些年发展不是太顺利。
普遍认为《无间道》就是香江电影的最后一舞。自此以后香江电影就此没落。
而香江的这些影视公司也纷纷开始和内地合作,转投内地市场。
香江的知名影视公司有很多,包括邵氏兄弟、环亚影业、TVB、英皇影业、国星影业、美亚影业、银河映像、安乐影业等等。
这里面邵氏、TVB都是由邵一夫先生在上世纪创立和控股的,属于香江资历族老的公司。包括环亚影业也都是老牌电影公司。
这些老牌公司的产业布局都非常完整,从制片、到拍摄、到发行,属于全能型的。
制片有电影公司,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拍摄要导演有导演要场地有场地。发行还有院线。
一路上两人都很聊得来。
吴思远发现,方阳虽然才20,但是他的眼界思想和一些观点都比同龄人高特别多。说一声人才是毫不为过。
难怪能在这个年纪就自己筹备一部电影。
方阳说话好听,两人又合得来,所以一路聊下来,吴思远对方阳感官特别好。
下午,飞机才落地香江。
...
到了这里以后两人第一个去拜访的不是娱乐巨头,而是先去拜访了导演。
这部戏的导演徐华是曹卫平通过环亚影业找到的。而影片本身自然也是和环亚合作的。
徐华导演是47年生人,今年已经60岁了,比王玉兰也才小了7岁而已,算是方阳奶奶辈的了老前辈了。
来之前方阳特意的了解过,就是为了一会拜访的时候能说上话。
两人是在徐华的工作室见的面。
徐华面容慈祥和善,短发戴一副圆圆的眼镜。
“徐导您好。”
“你好,请坐吧。”
她知道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很年轻,但是没想到方阳这么年轻。
剧本她看过,她本身很喜欢这种题材,轻松的同时又有深刻的内在表达。要不然她也不会接下来。
三人就围坐在一张小小的咖啡桌前。
徐华开门见山,操着一口港普,直接就和方阳交谈了起来。
她想试试方阳的水。如果是二代子弟来玩耍的,她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二代打发回去。
详细的同方阳聊了关于影片的立意,想表达的核心内容,各个人物的内在做了详细的沟通。
方阳也非常诚恳认真的给徐华详细说了自己的各个想法。
整体都沟通完以后,徐华满意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