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舢板滑行

二呆说道:“那感情好,咱就这样弄,来你变吧。”

小娃娃说道:“那你们休息好了么?”

二呆说:“你甭管我们,你变你的,真能变成小船咱在上面坐着也算休息。”

小娃娃点头道:“那我变了,你们往后走几步,等我变成毯子上来就成。”

二呆说:“行了,赶紧的吧,别墨迹。”

小娃娃说完趴在了阶梯之上,身体膨胀展开,变成了一米见方的麻布片。

我说道:“我先来,踩上就成呗?我试试林南星给咱准备的交通工具。”

说完我上前一步,踩在了这麻布之上,麻布起了变化,变硬之后又长大了许多,果然化作了一艘奇怪的小木船,就跟有浮力一般,只有后边边缘挨着台阶,以一种不符合力学原理的造型漂浮。

二呆看到都乐了,他说道:“哎呦这船造型够别致的,剃头挑子一头沉。”

云燕说道:“古法黄河舢板?林南星还挺讲究,咱们上去吧,五哥你在上边感觉如何?有没有不适感。”

我说道:“没有,就跟飘水里差不多,咱也不知道船前面怎么翘起来的,我这一动还微微颤悠。”

大伙见没有什么异样,一齐上了来,把这小船坐的满满当当。

二呆说道:“行了,都上来了,小木偶开船吧。”

那船没法搭话,人家嘴变没了啊,只是微微颤悠点了点船头,算是回应。

紧接着这船后缘还是挨着阶梯,船头下压,开始以四十五度角倾斜,缓慢开始下滑。

二呆说道:“就这速度?还没我走着快了。”

我说道:“我觉得它在加速,越来越快,咱们安心等着就成,对了云燕,你说古法舢板是什么意思,反正现下坐船下楼梯也省力气,咱聊聊打发一下时间。”

云燕说:“好,那我就啰嗦两句,原始时代,人们认知有限,过河不方便,当发现木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后启迪了人们的想法,就学会了抱着木头渡水。再到后来,原始人类砍伐了一些很粗大的树干,削平一面并挖空中心,制作成最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这咱们都知道,就是独木舟,直到今天,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民族依然使用独木舟作为渔猎和交通工具,五哥你应该见过。”

二呆说道:“果然快了,至少有三十多公里的时速,比自行车都快,小嫂子问你舢板你说独木舟,这不所答非所问么?”

云燕说:“我这不还没说完么?又过了一段时间,咱们在长江流域区逐步出现了木筏和竹筏,北方竹子很少,则学会了将兽皮充气后捆绑在筏子上以增加浮力,这种浮具最常用的兽皮是羊皮,被称为羊皮筏,在九曲黄河沿岸一带应用最为广泛。”

王宝庆说道:“对羊皮筏至今在黄河流域还有手艺人做,后来的事我讲吧,无论是独木舟还是木筏、竹筏、羊皮筏都不是理想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的大小受木材本身的限制;筏子没有船舷,装载量大一点就会没入水中;羊皮筏在结构上也不稳固。在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随着对木材加工能力的提高,木板船就诞生了,起初是人们为了增加独木舟的容量,在独木舟的周围加上4块木板,这样原来的独木舟就变成了船底。后来,在四周安上木板,就形成了木板船,木板船是造船史上第一次飞跃,开启了河运和航海的新时代。最早出现的木板船称作舢板,原名三板,顾名思义是由三块木板组合而成。”

云燕点头道:“就是这么个流程,1975年江苏武进出土了一条汉代的船,就是由三块木料拼接而成,一块底板和两块舷板,舢板的底板往往要用火烘烤过,使两端向上翘起,两侧的舷板则直接嵌入底板,然后用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的缝隙还要用草、麻或竹一类的纤维塞堵,最后用油灰捻缝,达到水密的效果。当然用铁钉连接各构件都是比较靠后的事,最原始的舢板各部件都是卯榫连接的,舢板基本上算是比较正式的船了。”

二呆说道:“那这小木偶变的还挺讲究,讲头还不少,诶,现下足有四五十公里的时速了吧,我觉着跟小巴车差不多。”

我说道:“从风就能感觉出,确实速度快了很多,要不了几小时咱就能走完这三百里阶梯。”

二呆说道:“等见了林南星咱们是先礼后兵还是先动手?”

我说道:“你这就不怕这布娃娃变的小船是林前辈的耳目了?咱有嘛计划也不能现在说啊。”

二呆说道:“行,到时候听你招呼,我看你眼色行事。”

舢板飞速向下滑行,走了足有三个多小时,我们倒班在小船上各自打了一会盹,终于到了终点。

小船到了地方消散无踪,这是一个不大的正方形石厅,前面有一个豁口,并没有门,传过去后外面是一个露天长廊。

长廊尽头是小型码头,码头停靠着一艘船,那可不是舢板,而是大型的明代宝船,体积之巨,比我们当年在张湾船冢见到的明马船还要大。

回头望,我们来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四方屋子,看不出来高耸入云的阶梯,云燕说道:“别看了五哥,咱们出来后里面的情况就再看不见,那长的出奇的阶梯不过是到达思维意识底部的通道。”

二呆说道:“这湖水也看不到边,是湖是海也分不清,不过这船可够气派,失传的明宝船吧?哥,咱只见过马船,宝船可是第一次见啊,这还搭好了木板阶梯,虽然没水手但安排的也算不错,咱们上去吧,林南星应该就在上面等咱了。”

我说道:“走上船,看看林前辈思维之海的尽头有什么,九潮惊梦,果然还是要在潮水中着落。”

二呆说道:“保不齐给咱摆下了鸿门宴,正好吃饼干牛肉干我也不饱,咱们活捉他之前扎下蛤蟆也不错。”

小三问道:“二哥老听您说扎蛤蟆,这是什么意思?”

我笑道:“和打秋风差不多,有敲诈之意,天津的土语,走,咱们上船,咱看看这蛤蟆扎的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