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肯特山脉2

我们在拉达车旁点燃了香烟,一边抽烟一边看着这虔诚的牧民,不敢过去打扰,看了一会,我看有的牧民还拿着小鼓,我看了看小飞,之后问道:“小飞这是……萨满鼓么?”

小飞接过香烟,点燃后深吸了一口,推了推金丝边眼镜说道:“没错,这些东西都是暗自藏下的,其实苏联人对蒙古国的渗透管制相当厉害,虽然59年的强制定居政策以失败告终,可80年代初牧户已被编入牧业合作社,每部落配备1名苏联顾问监督,年度交售指标,青年牧民需轮值到乌兰巴托皮革厂劳动,甚至导致传统马头琴制作技艺出现断代,近几年随着阿富汗军事行动牵扯苏联精力,经济也不太好,管制才有所放松,佛教寺庙在30年代基本都遭到损毁,可部落的老人仍会在蒙古包西南角秘密供奉成吉思汗画像,用马奶酒洒祭敖包,你们看,现在他们用的萨满鼓是被伪装成儿童玩具才能留下,其鹿皮鼓面绘有伪装成花朵的翁衮,就是他们的神灵符号。”

我点头道:“翁衮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神偶,多用木雕、皮画、毡制、铜铸等制成的略具人型的偶像,是蒙古族萨满教神具之一,萨满神灵的象征。作为神灵寄附体,翁衮的种类很多,有氏族部落翁衮、动物翁衮、祖先翁衮等,每家多悬于帐壁或竿上,不得随意触动,并适时礼拜。食时,先以食献,以肉或乳涂其口,以示崇敬,祈求保佑。咱内蒙古博物馆的翁衮多为青铜铸造的小神偶,包括自然神、动物神,尤以祖先神为多,其中有一个主翁衮统率诸翁衮,博请神时,首先主翁衮附体,查明事情原委,再根据需要,派其他小翁衮来职司其事,和东北萨满的出马仙同宗同源。”

小飞问道:“您怎么对萨满教这么了解?您也不是东北人吧,不是五仙不出山海关吗?”

我说道:“你连这个都知道?看来是对民俗很喜欢啊,我认识一个出马仙童,他现下就在牡丹江替我办事呢,是我的好兄弟,你什么时候回国我介绍你认识,让他给你讲出马仙的奇闻传说。”

小飞说道:“你们等我一会,我去和牧民交流一下,别靠近火源,人家有忌讳。”

就听他冲牧民们招手,喊了一句塔那日赛奴,之后用蒙语交流了一通,然后回来喊着我们和司机过去。

我们也握手施礼,小飞说了我们是从中国来的朋友,大家都很热情,盛情邀请我们去蒙古包里共进晚餐。

小飞说道:”二位,我给你们说说进蒙古包的规矩啊,入乡随俗么,还是要尊重一下,我的司机大哥也是蒙古族汉子,这些他都知道,进入蒙古包前,须用右手无名指轻触门框上沿,这个动作源于萨满教对门槛精灵的安抚,无名指象征纯洁,触碰高度需与眉毛平齐,同时身体保持15度前倾,避免影子完全覆盖门槛,一会你们跟着我做就行,入包后必须沿顺时针方向移动,经过火炉时用右手虚抚炉沿三次,若携带马鞭,鞭梢必须始终指向西北方,那是他们祖先灵魂的方向,咱没有马鞭,车钥匙也要这样放。”

我们跟着牧民们进了蒙古包,按小飞说的施展礼仪动作,蒙古朋友非常高兴,让我们落座,开始忙碌着准备晚宴。

晚宴很丰盛,手抓肉、各种奶酪、酸奶、奶油制品,蒙古包子、油炸面点、马奶酒、奶茶一应俱全,按小飞教我们的礼仪跟着主人喝酒吃肉自不用提。

我看二呆在那也听不懂蒙古话,却跟牧民打成一片的样子挺滑稽,我小说问道:”小飞,蒙古收人民币么?”

小飞说道:“放心吧,我有准备,卢布、蒙古图格里特、人民币我都有,这里的牧民没什么花钱的地方,他们会集中去乌兰巴托购买生产资料,不过卢布现在几近崩盘,他们比较认咱们的钱,你们该办事办事,后续的事有我,您什么也不用管。”

我说道:“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啊,看来生活还可以。”

小飞说道:“咱说实话啊,其实苏联十来年前对于蒙古牧民的生活是有一定帮助的,也不能全盘否认,每年冬天合作社配发的GAZ66卡车会负责运输冬季饲草,就是咱们俗称的嘎斯,虽然牧民更喜欢骆驼队穿越克鲁伦河从南面送来草料,但运输量和机械化没法比,苏联医疗站配备的青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羊群肺炎,可接生牛犊羊羔他们还是相信用狼毒草根部消毒的传统助产术,工业商品更别提了,基本都是苏联货,比如相机到半导体收音机,全都是苏联品牌,广播电台每天播放15分钟蒙古长调,牧民会在半导体收音机旁用马头琴即兴伴奏,赶上好年景,他们会买苏联产的泽尼特相机拍摄那达慕大会,这娱乐大会前身就是蒙古族的祭敖包,咱们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也有这习俗,但是这里洗照片就费力了,冲洗胶卷需跋涉一百多公里到乌兰巴托,东边的牧民就要去乔巴山市,或者温都尔汗。”

我小声说道:“今天在就在这部落过夜,明天一早我们以什么名义溜号呢?”

小飞说道:“你们带好东西,我会说你们是探查矿产的中国专家,想要投资什么的,您就甭管我怎么说了,走你们的,而且我不会亏待这部落的乡亲,会给他们留下够一个冬季的草料钱。”

我点头道:“这我就放心了,来二呆,咱们吃肉喝酒,敬这些乡亲一杯,不,应该说是一碗。”

肉和马奶酒的香气充斥着蒙古包,姑娘们也弹奏起了马头琴,大家一起哼唱起了蒙古长调,二呆还唱了一曲中文版的乌拉巴托之夜,这是85年的新歌,由蒙古诗人桑堆扎布作词,格斯尔扎布-普日布道尔吉作曲,非常流行,虽然二呆五音不全,但还是引起了牧民的共鸣,有几个姑娘竟然被他感动的留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