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寻根(3)

  • 致命缉凶
  • 黄粱
  • 2037字
  • 2025-03-22 14:15:12

余生脑海中的声音同样在劝告着他。但他就像是走火入魔般,执拗的说:“既然今天我回到了这里,就没有半途而废的可能。老人家,请您如实相告。”

在一声叹息后,老人家缓步走到几块堆在一起的石头旁,掸了掸尘土,缓缓的坐在石头上,“说来就话长了,一晃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在老人低沉的嗓音中,早已被遗忘的记忆在余生面前缓缓展开。

村里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弟俩,老大跟老二差了九岁,在老二出生后没几年,一场山洪卷走了兄弟俩的父母,他们成了孤儿。老大当时才13岁,带着仅有4岁大的弟弟独自生活。

原本有亲戚打算把弟弟抱走,但孙家老大说什么也不同意,他知道自己没人愿意收养,但更不愿意和唯一的亲人分别,倔强的撑起养育弟弟的重担。

孙家老大在村里拼命劳作,因为是孩子的缘故,赚的工分比大人少,但干的活却不比大人轻松。在平时干活时,他就把弟弟放在村里的亲戚家里,拜托对方代为照看。毕竟是同住一个村的,大家都可怜他们这对命途多舛的兄弟,能搭把手的,都会尽量帮一把。

就这样,兄弟俩一天天的长大,孙家二小变成了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漫山遍野的跑。孙家老大就每天早出晚归,想尽一切办法多干活、多赚钱,为了让弟弟能吃饱穿暖。

在当年,读书是一件绝对的奢侈,村子里的孩子大多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了。孙家老大却连读小学的时间都没有,但他却把弟弟送进了学校。

只不过孙家二小不喜欢读书,就知道满山遍野的风玩。孙家老大动手打了弟弟几顿,但最终也只能放弃。他仍旧逼着弟弟去读书,但不再过问弟弟的成绩好不好。他自己喜欢上了读书。

弟弟长大了,孙家老大的时间也多了,他挤出时间去读书、写字。村里人都笑话他不务正业,有时间就把快要翻烂的课本拿出来看,哪有半点庄稼汉的样子

孙老大面对村里人的嘲弄都只是一笑而过。他没上过几天学,却对知识如饥似渴。虽然从小没吃过几顿饱饭,但孙家老大生得一副强壮的身板。他高大健壮、长相英俊,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有村里的姑娘小媳妇就为他争风吃醋。原本就不怎么受待见的兄弟俩,在村子里过得更艰难了。

对于风言风语,孙家老大从不辩解。他每天本本分分的上工干活,一有时间就翻阅辛苦淘来的旧书。村里的书他全都看过,为数不多几次去县城,一向省吃俭用的孙老大把带去的钱全都买了书,都没顾得上给弟弟买礼物。

只有孙家二小知道,哥哥读书的真正目的:哥哥想离开这座闭塞的小村子,带着弟弟去过好生活。

孙家老大时常会对调皮捣蛋的弟弟讲述他的愿望:他会带弟弟去大城市过好生活。他们会住在楼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每年都能穿到新衣服。

这些在孙家二小听来简直是梦里才有的美事,他很喜欢哥哥,但听不太懂哥哥说的话。他不理解为什么哥哥就能把那些书看进去。那一个个像是蝌蚪的字,他一个都读不进去。既然哥哥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不去上学?反而逼着我去呢?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兄弟俩的生活似乎也变好了些。哥哥加入了村篮球队,还是主力。他终于能拿成人的工分了,赚的更多,兄弟俩的日子过的也没那么紧巴。

突然有一天,孙家老大跑回家中,把藏在炕席下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看着哥哥准备干粮、打算出远门的样子,孙家二小问出啥事了。

“特招考试。”哥哥激动的说,“我听书记说自愿报考。我也能报考。”

“特招是啥?”

“是咱们兄弟俩走出村子的最好机会。”

孙家二小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不知道哥哥口中的这个什么考试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哥哥这么兴奋,那肯定是好事。他也跟着兴奋起来,在狭小破败的家里蹦蹦跳跳。

整理好行装后,孙老大把弟弟带去了张寡妇在家里。因为算得上是远亲——他叫姑姥——所以经常把弟弟托付给张寡妇照料。在临走前,他给张寡妇留了笔钱,叮嘱弟弟一定要听话后,孙家老大毅然决然的走了。

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孙家老大才再次返回村子,整个人瘦了不少。捧着一包书回到家中,从那之后他就闭门不出,夜以继日的啃着那一本本破旧的教科书。

孙家二小没了哥哥的管教,成天在外面疯跑疯玩。他能听到村里人在背后说着哥哥的坏话,说孙家老大这是读书读傻了,竟然想着去参加什么考试。连正经学都没上过一天,能考上就有鬼了。

每每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哥哥,孙家二小都会拿石头偷偷丢他们。有几次他被抓住,挨了顿打,但回到家中他都没有跟哥哥说。他不想让哥哥分心,他虽然不懂啥叫特招,但他知道哥哥认准的事准没错,哥哥和村子里的那些懒汉不一样。

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哥哥再次整理好行装,说是要去县城考试。孙家二小很想跟着哥哥一起去,他还没去过县城。但他还是听了哥哥的话,乖乖的在张姑姥的家中等着哥哥回来。

哥哥一走就是十几天。孙家二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看到了哥哥的身影。他扑进哥哥怀中,说着哥哥不在的这段时间他又捉到了几只虫、跑遍了几座山。还是张姥姥问了句‘考试怎么样?

哥哥腼腆一笑:“尽力了。”

张姥姥拍了拍哥哥的肩膀,“尽力了就行。来,回家吃饭吧。”

那之后日子恢复了平静,哥哥仍旧成天忙到晚,弟弟仍旧漫山遍野的疯跑疯玩。似乎这场考试只是场白日梦。

一天晚上,一个不速之客的造访,令毫无防备的兄弟俩始料未及。是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村民都管他叫郑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