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新房

三叔跟李冬生俩人吃的是大快朵颐。

白米饭一会儿一碗,一会儿一碗。

三叔也就罢了,没想到李冬生这小子也这么能吃。

一会儿功夫,就下去三碗白米饭了。

李秋生都忍不住说他:“我说,你悠着点啊,别撑坏了肚子。”

李冬生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这才多点啊,我能吃这么五大碗。”

三叔也说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小子现在比我都能吃。”

李秋生心说您老人家吃的也不少了。

便换了话题,说道:“三叔,我现在就琢磨着,你说他们两边这么一折腾的话,会不会影响到咱们承包那片芦苇地啊?”

三叔拿起酒瓶,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酒,抹了把嘴,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要他们两边斗得越狠,对咱们就越有好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想拉拢咱们啊。放心吧,芦苇地没啥问题。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芦苇地咱拿不下,咱也可以去西边沟邓村去包嘛,他们那片芦苇地更大。而且,养鸭子这一行啊,最挣钱的还不是养,而是中间的卖。我这琢磨着啊,多找几个人,一块来养鸭子,然后呢,咱们开个加工厂,从他们手里收鸭肉、鸭毛、鸭蛋,鸭肉卖给外边的饭店,鸭毛卖给服装工厂,鸭蛋呢,就做成松花蛋、咸鸭蛋往外卖,肯定比单纯的养鸭子更挣钱。”

李秋生想了想,说道:“有道理,还是三叔想的远,这买卖要真能干成了,那咱们也成大老板了。”

三叔说道:“大老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就一步一步的来,中间也许会摔几个跟头,不过没关系,爬起来继续走就是了,能走多远,这个就看命,老话不是说了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来到这个世上,不是看你做成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做了多少事。只要咱们尽力去做了,那结果怎样,说实话,不重要。大老板怎么了?老农民怎么了?大鱼大肉能吃,萝卜咸菜也照样饿不死人。”

李秋生听了这番话,很受启发。

就三叔的这番见地,说实话,他前世今生加起来都达不到。

可惜,前世他跟三叔这样坐在一块交流的次数太少了,没有从三叔身上学到这些东西。

不然的话,他前世也不会那么苦逼。

但是好在,老天爷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这一世,跟三叔一起,说不定还真能干出点成绩来。

其实他也不要求多大的成绩,首富什么的他压根儿没去想,他现在就想着,能当个人人艳羡的大老板,谁见了他都能高看一眼,就行了。

吃饱喝足,又跟三叔在这儿闲聊到了深夜,三叔跟李冬生两人才回家去了。

李秋生也回小世界里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喂了下鸡羊,就从小世界里出来了。

此时外面也就夜半时分。

李秋生拿着砍刀,又去后山了。

还是得继续砍荆棘条子啊。

白天来砍的话,容易被人撞见,到时候他没法解释,还是晚上来砍方便些。

一路打着手电来到山上,还是昨天那地方,继续砍了起来。

从半夜砍到天亮,吃了点东西,又继续砍。

直到日上三竿了,李秋生才收工。

这大半个晚上的时间,又砍了一大堆的荆棘条子。

只是相比起小世界那边围羊圈所需要的,还差不少。

他要围的那片羊圈,一面挨着小河,另外三面都要围上篱笆墙,篱笆墙的长度,差不多得有十里地了,光刨那沟就刨了一个来月。

需要的荆棘条子,没有十万根也差不多了。

他这还早着呢。

如果光靠他去山上砍,那他一年也砍不够。

不过好在呢,小世界这边已经是春天了,这些荆棘条子栽种下去,很快就会生根发芽,这玩意儿繁殖的很快,一年的功夫,就能繁殖出一大片来。

到时候,光是小世界里繁殖的这些荆棘条子,就够围篱笆的了。

把刚砍的这些荆棘条子全都栽种上,李秋生这才从小世界里出来,回家去了。

经过他新划的那片宅基地的时候,停下来看了看。

这里是整个村子的西北角了,最后一排。

原本这里是晒谷场的,等于是在晒谷场上划出这一块地来。

后边这晒谷场就只能往后边挪了。

街里那边,属于老村子了,那边的房子当时盖的时候就没什么规划,东盖一处,西盖一处,里面的小胡同小巷子,七拐八拐的,还很窄。

而到了村子后边的这些房子,基本都是近几年新盖的,按照公社的要求,所有的新房都是统一规划的,整整齐齐,一排新房是二十八间,一般是七户人家,每户四间。

不过也有的是六间、八间的。

李秋生跟三叔这一排,现在还一处新房都没有,属于新起的一排,李秋生跟三叔就是打头的两家。

李秋生在靠西边的位置,六间房,三叔紧挨着他,八间房。两人加起来等于是占了半排。

这里地方是足够的宽敞,进出也十分的方便。

不过西边的这条路,在李秋生看来,还是窄了点。

也就能跑个牛车,跑个大卡车就有点勉强了。

后期可以的话,李秋生准备跟大队里商量一下,把这条路再往西边扩一扩。

当然,这是后话了。

先把这房子盖起来再说。

李秋生打算正儿八经的把这六间新房收拾一下。

基座就用山上的大方石,就是陈国成家那采石场开出来的。

一块方石,长半米,宽三十来公分,厚十多公分,方方正正的,搭基座正好。

也不贵,采石场那边,之前是论车卖的,牛车。

一牛车差不多能拉这么十块大方石,两块钱。

后来有了大卡车,采石场就不安车卖了,而是按块卖。

一块大方石两毛钱。

基本上起六间屋的基座,连屋墙带院墙,差不多得两千来块大方石。

四五百块钱。

对别人来说,有点小贵,但对李秋生来说,倒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