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官亭圣旨急

  • 明代风云
  • 勤蚁
  • 2363字
  • 2025-05-03 21:05:08

京郊,卢沟桥畔。

时值未时三刻,一阵南风骤然而至,卷起官道两侧杨树的花絮,在空中打着旋儿。

漫天飞舞的白色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竟真似六月飞雪,将整个官道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在这“雪幕“深处,一顶杏黄色的龙纹伞盖若隐若现。

“卫帅,”王获手搭凉棚,眼尖的他看见了官道尽头那面缓缓移动的杏黄旗,“是东宫仪仗!太子殿下到了!”

“传令下去!”卫颖闻言霍然起身,“所有人整肃衣甲,不得有半点差池。若有失仪者,军法从事!”

此时的辇架上,朱齐正透过纱帘好奇地打量着这周围环境——这场景让他恍惚间回到了前世那个熟悉的城市,每到这个季节,恼人的飞絮总会迷了行人的眼。

奇怪的是,今日这些讨厌的飞絮竟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亲切。

此刻,他顿觉胸中畅快难抑,顿时玩心大起,转头对董平吩咐道:“备马!孤要骑马前行!”

“主子三思……”虽然见过他射艺精湛,但是对太子马术精通情况,董平实在太没有把握。

董平赶忙制止了他这危险的念头,“您瞧前方,这么多将士等候您驾临,万一有个闪失……”

触景生情的朱齐被按下来也不气恼,他心中暗道:

虽说在后世骑过马,但这明代的战马性子如何尚不可知。今日出城仪式繁复,若待会当众坠马……

想到这里,他收起了这不符时宜的心思,轻咳一声:“也罢,改日再试不迟。”

辇驾继续前行,还未到接官亭,越是靠近,越是令朱齐心惊。

只见前方开阔的空地上,黑压压的铁甲方阵密密麻麻,甚至排到了官道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卫颖的手笔——今日要迎接太子驾临,他提前半日就派兵在附近实施官道管制,爱看热闹的平民都驱离至5里开外。

府军前卫更是将官道梳理得连片落叶都不剩。

整个队伍庄严肃穆,鸦雀无声。

虽说朱齐在后世也见识过,那些举着标语牌、喊着口号的美利坚游行队伍。

人群相互推搡着,喧闹着,与眼前这令行禁止的阵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股豪情在胸中激荡——这就是大明的将士,这就是守护江山的基石!

不远处,两名将领疾步而来,在距辇驾十余步处同时单膝跪地,精钢打造的甲叶在阴云下依然寒光凛冽。

“末将卫颖——”

“末将王获——”

“叩见太子殿下!”

声如洪钟,在寂静的官道上回荡。

紧接着,远处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叩见太子殿下!”

刀剑与铠甲碰撞之声此起彼伏。

朱齐深吸一口气,示意停辇。

他稳步走到两位将领面前,抬手虚扶道:“两位将军甲胄在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随即转身对众将士朗声道:“众将士平身!”

终究有了让他称呼“众将士”的一次机会。

“谢殿下!”卫颖、王获齐声应道,随即起身。

见到刚下马的商辂,几人抱拳行礼:“见过商指挥使!”

卫颖身为三品武将,王获乃从三品参将,倒是与商辂品级相当。

此行虽以商辂为首,但武官相见,行拱手礼即可,不必跪拜。

商辂微微一笑,同样抱拳还礼,举手投足间隐隐多了几分指挥使的威严。

众人见礼完毕,王获快步上前,躬身引路道:“殿下,请移步官亭稍歇。”

朱齐微微颔首,在众将士肃立注目中,缓步走向官亭。

早有亲兵在亭内备好了锦墩,甚至还准备了清茶数盏。

商辂从怀中取出兵部调兵堪合,与卫颖仔细比对印信。

只见羊皮纸上兵部的朱砂大印格外醒目,两人反复验看无误后,商辂这才开口:“卫将军此番调度,不知可还有其他安排?”

卫颖抱拳回禀:“回指挥使,末将已命先锋营押送治水器械沿运河南下,若是水路畅通,预计十日后可抵张秋。”

说着,他眉头微蹙,“只是近日探马来报,卫辉府已有流民作乱,常平仓调粮一事恐生变故。末将斗胆请命,愿亲往卫辉督办粮草……”

话到此处,卫颖目光不自觉地瞥向一侧的太子,心中平添了几分担忧。

但是作为团营将领,通常无地方行政权。

若要他插手粮务,那么他必须具备商辂手中的钦差文书、户部调粮堪合等系列完备文件,方可临时介入地方事务。

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征得商辂首肯。

朱齐脑中在飞快运转,似乎也理解了卫颖的顾虑——此行钦差乃商辂,卫颖作为武将擅调地方钱粮,稍有不慎便会惹来御史弹劾。

商辂沉吟片刻,手指在早就铺好的地图上缓缓移动:“若依将军所言……”

他的手指最终停在卫辉府与张秋镇之间,“两地相距不过五百里,快马两日可往返,倒也不耽误工期……”

就在商辂即将决断之际,官道尽头突然扬起一阵烟尘。

守卫将士立即警觉,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只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骑士高举一面金光闪闪的东西,高声喝道:

“陛下圣旨到——!”

那传旨官在距官亭百步外便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恭恭敬敬地捧着圣旨站在原地——这是规矩,再急的事务,也不得冲撞东宫仪仗,更何况团营精锐在侧。

朱齐心中暗自诧异,自己这才刚出京畿,陛下的旨意便接踵而至,莫非是——

他仔细感受了一下,脑海中并未响起那熟悉的危机预警,看来此番传旨当无蹊跷。

朱齐当即率先迈步向官亭外走去。

“太子殿下接旨!”传旨官远远唱道。

身后商辂、卫颖等人闻言立即止步,默契地退至三丈开外。

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最是明白分寸,若是不慎听闻陛下给太子的密旨,轻则惹来猜忌,重则招致杀身之祸。

朱齐整了整衣冠,在官道石板路上恭敬跪下:“儿臣接旨。”

那传旨官肃立在前,高声宣道:“陛下口谕!”

声音在空旷的官道上格外洪亮,“命太子沿途加强警戒,如遇贼逆挡驾,凭此金牌,格杀勿论!”

说完传旨官躬身双手将金牌递给跪在地上的朱齐,压低声音道:“陛下吩咐得急,还望殿下恕罪。”

“儿臣谨遵圣谕!”朱齐双手接过金牌,只觉掌心一沉。

这令牌通体金色,正面铭刻“如朕亲临“四个篆字,背面则是栩栩如生的五爪盘龙。

待传旨官退下,商辂等人这才敢近前,方才旨意并非密旨,他们几个都听得一清二楚。

商辂的目光落在那面金牌上,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尽管他今日出城前听闻背后一声惊雷巨响,但由于此前骑马急追殿下,他并没有细思个中缘由。

卫颖在城外则毫不知情,他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佩刀,一脸茫然。

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惊疑——陛下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只有朱齐知道——他的手炉起到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