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见他有点没反应过来,高加林又道:“说简单点,就是国家现在鼓励待业青年自谋出路,干个体户了。

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只要头脑机灵,敢闯敢干,说不定就能挣大钱哩。

如果不愿意干个体户,也可以继续等招工,因为根据我的估计,以后国有企业肯定会扩大招工规模。”

“是真的吗?如果真的会扩大招工,我还是等国有企业招工吧,个体户……”

这人想了想,最后道:“说的好听,又是鼓励又是支持,又是给予方便,不得歧视。

说白了不就是在扔包袱,让我们自谋出路,不想管我们了么?”

“应该不会错,肯定会扩大招工的,好了不聊了,再见哈。”

高加林笑着和他告辞了,如果是他的亲友,他肯定会劝说早点自谋出路,不要死等招工了。

据他所知,这时候工厂,至少是几年前的工厂,效益还是很好的,工人工作积极性也是很高的。

但随着扩大招工规模,这一切就全变了。

好比原本只能容纳五个人工作,你非让十个人都加入进来,那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能高吗?

可不就变成了每个人都是半闲状态,人浮于事,大家一起磨洋工混日子么?

至于工作,自然是都指望别人多干一点,自己少干一点。

否则别人都偷懒,就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要干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那不成傻子了么?

结果到最后,原本五个人五天就能干好的活,十个人说不定七八天都干不好。

所谓一个人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五个人的饭,十个人来吃,自然是谁都吃不饱。

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工资和各种福利负担成倍增长,这些企业的效益自然就一落千丈。

加之改革开放后,受到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竞争和冲击,效益就更差了,很快就陷入了严重的亏损。

然后就是长期发不出工资,直至工厂倒闭,工人纷纷下岗再就业。

所以高加林才会觉得,与其苦等招工,在工厂苦熬十年后被迫下岗。

还不如不等不靠从个体户干起,说不定还能赶上时代的风口,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还是那句话,这人跟他非亲非故的,他也懒得多说什么。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王队长,让你久等了。”

高加林拉着巧珍的手进了驾驶室,对王长林歉意地笑了笑。

等车开出粮管所后,高加林从包里拿出两包大前门,塞到他裤子口袋里。

“这烟是朋友送的,但我最近把烟戒了,王队长你就帮我抽了吧。”

说话的同时,高加林又重新开了一包烟,给王长林递了一根后,顺手就把烟盒放在仪表台上。

“呵呵,高老师你真是太客气了,高老师,我们是直接去高家村,还是……”

王长林当然知道高加林这是在向他示好,和他拉近关系,顿时对高加林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是这样,我不是马上要结婚了吗?

家里准备箍窑,所以要去粮店买点粮食,想用你的车顺带捎回去。

另外我买了一些炒瓜子香料和器具,还要麻烦再去一趟县立中学的教师大院。”

“高老师马上要结婚呀,恭喜恭喜呀。”

王长林是很豪爽的人,不但主动帮高加林向粮店的人打招呼,还主动帮他搬东西,并很快就和高加林聊得非常热络了。

不久后,就连两人互相的称呼,也变成了王大哥和小高。

据王长林所说,他们这个运输队共有解放卡车五辆,自制拖车一辆,司机、修理工加领导共计十一人,他其实是个副队长,上面还有一个很少出任务的正队长。

他们这个运输队,主要承担全县原粮和成品粮的运输任务。

也即将各个公社收上来的公粮运输到县粮管所、地区粮食局、和地县粮油加工厂,再将成品粮油运输到各个公社的粮站。

因为运输任务重,加之这时候货车司机和货运卡车都非常稀缺。

因此他每个月的工资、奖金、补贴加一起都有一百六以上,最多的时候甚至能超过两百块。

要知道,这可是1981年的两百块,大多数刚参加工作的人,工资只有三十多块。

“你这收入真高哩,顶得上两个拿六级工资的老工人了。”

高加林知道他这还是往少了说,因为他们在路上还经常会给人捎点东西挣点外快。

除此外,给熟人朋友在外地买点东西,也是一笔很大的人情。

“不过虽然挣得多,但一定也很辛苦吧?”

“小高你说的太对了,有时候任务重的时候,一跑就是十几个小时,根本没得休息。

而且我们这里是山区,路况很不好,车子一颠簸就容易坏,每次总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修车上面。”

“除了这些,路上治安好吗?有没有车匪路霸,拦路问你们要钱的?”

“有是有,但不多,主要是小偷扒手,还有油耗子多。

现在有的待业青年真是大胆,只要没守着,连国家的粮食也敢偷!”

“碰到这种事都是怎么处理?”

“还能怎么处理,当然是严防死守,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躲不掉就想办法吓退他们。

如果对面实在不开眼,就操家伙跟他们干。

一旦干起来就不能软,否则他们就会变本加厉。

这就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高加林万万没想到,两人聊天聊得好好的,王长林会提议两人下车切磋一番。

不过他恰好也想找人练练,看王长林的样子,似乎是个退伍军人,正好可以陪他练练手,指点他一下。

等卡车开到一条小沟岔的时候,王长林便把车停下了,熄了火,和高加林一起往荒沟里面走去。

巧珍也下了车,一脸期待地跟在后面。

在她心里,虽然也觉这两个人的行为真是奇怪,简直像小孩一样“幼稚”。

但同时她又很理解,并且相信高加林,所以丝毫不担心高加林会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