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
- 杜玉开 杨莉华主编
- 2489字
- 2025-03-14 23:08:30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策略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远比知识文化的教育更为重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基本适宜技能,从而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自救自护能力。在校园生活活动中,学校在尊重和保护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应当以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其防范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管理中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和管理性原则
进行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时必须体现以教育为主导的原则,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和方向。在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中,要注重传授相应的生命安全知识,促使儿童青少年通过教育了解生命安全知识、懂得和掌握生命和安全的基本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条件,尤其要求必须制定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来进行保障。
2.全员性和全程性原则
生命安全教育需要贯穿生命的各个阶段,也就是全生命周期。因此需要坚持全程性的原则,对儿童青少年分阶段和分层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根据儿童青少年生命不同阶段和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和重点性地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使生命安全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部分区域或者某几所学校的儿童青少年,也不应被划分为某个部门的专职工作机构,而应当是全社会、全体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多部门联合,使儿童青少年参与到教育中,既是教育的受益者,也是教育的推动者和维护者,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全程性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3.预防性和持续性原则
生命安全教育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是中国维护健康尤其是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法宝。在儿童青少年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预防和发现可能的不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儿童青少年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预防不良事件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随时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不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反思和教育。
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是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仅仅在不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才重视和警示安全教育。必须认真对待,将生命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持之以恒不能松懈。只有通过反复地加强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儿童青少年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
4.系统性和规范性原则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儿童青少年需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完成相应教育内容。既要精心安排正规系统的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个体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促使生命安全教育有条不紊地顺利运行。要保障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完善系统的规范原则。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规范化,要遵循国家的基本规定,把规范建立在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社会层面还应加强各级专业教育机构的队伍建设,使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走上规范之路,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5.多样化和现代化原则
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知识讲授和各种教学模拟及创新活动加深儿童青少年的理解及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媒体等,推出丰富多样、别致新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吸引儿童青少年积极主动参加生命安全教育活动。
二、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指导策略
1.促进体格生长发育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对其未来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长发育问题,通过具体措施予以解决和处理,对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及改善民族未来的健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加强体质监测,制定具体措施,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适宜的体育锻炼,以保障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促进儿童青少年体格健康生长。
2.促进心理发展
儿童青少年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与人格生长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心理行为发展过程中,需要给儿童青少年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和良好的氛围。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关心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注重培养其良好健康的人格心理状态。在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中,要采取正确的培养和引导方式,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积极乐观健康的儿童青少年群体。青春期的到来,带给儿童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身体整体快速成长,第二性征的出现改变了儿童期所具有的稳定和平衡。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除了认知发展还有人格发展,即心理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具备健全人格才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在面临困难与抉择时,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才更有可能促使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没有健康的人格,当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和逃避的态度,不敢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因此往往容易形成各种困扰和心理问题。因为人格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儿童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遵循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管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应对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生命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减少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茁壮地成长。对儿童青少年过度保护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只注重成绩却轻视社会适应能力,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对身心健康的正确认知。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视健康成长,营造个性化发展的社会氛围,提倡体力活动、积极户外运动、减少看屏幕时间的生活方式,重视家庭生命安全教育、社会支持等良好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