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
寻常狼疮是皮肤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占皮肤结核病的50%~75%。
【临床要点】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和颊部,其次为臀部和四肢暴露处。皮疹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的鲜红或暗红色软性结节或斑块,境界清楚,可互相融合成片,称为狼疮结节。特征性表现是用探针探查时,易贯通出血,称为探针贯通现象;玻片压迫结节呈淡黄或苹果酱色。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结节,常见弧形、马蹄形或不规则的活动性边缘。病程持续多年,慢性进行性发展,久之可形成长期不愈的溃疡、致残、致畸形(图3-2-1~图3-2-5)。部分病例伴内脏结核。一般无自觉症状。
【病理学特点】
表皮不规则增生或假上皮瘤样增生,偶见萎缩变薄。真皮浅层见结核样结节,少有干酪样坏死。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通常是核呈边缘排列的朗汉斯巨细胞,也可见到核呈不规则排列的多核巨细胞。不典型者可表现为肉芽肿性改变。病理变化主要在真皮浅层,亦有延及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者。可导致皮肤附属器破坏。
【治疗要点】
标准抗结核治疗,监测药物副作用,为避免耐药产生,推荐异烟肼、利福平、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小片损害可在局麻下刮除,压迫止血。对范围不大的皮损可用注射剂异烟肼环形注入损害周围皮下。

图3-2-1 寻常狼疮(一)

图3-2-2 寻常狼疮(二)

图3-2-3 寻常狼疮(三)

图3-2-4 寻常狼疮(四)

图3-2-5 寻常狼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