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全城暴动
- 元末:我在乱世争天下
- 四月的枇杷
- 20000字
- 2025-04-13 20:35:46
濠州城外,万千流民聚集如蚁,怒吼声震天动地。城墙上,红巾军士兵紧张地站立着,手中弓箭已然搭上,只待命令即下。
驱逐出城的乞丐与流民,加上本就聚集在城外的难民,人数已逾万,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眼睁睁看着城内烟火升腾,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
如今又得知城中清剿乞丐,更是将怒火推向了顶峰。
“还我们公道!开城门!”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顿时傍晚,郑晓来医院探望,带来了工作室的情况汇报和一些好消息——蒋莜的设计作品获得了一项重要奖项的提名,评审团特别称赞她对海洋元素的独特诠释。
“他们不知道你从未真正见过大海,直到最近,“郑晓微笑着说,“这让你的作品显得更加神奇和直觉。“
蒋莜听闻这个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完成最后一组设计——以明澜湾为灵感,以我父母的故事为主题。“
郑晓热泪盈眶:“我会带来所有需要的材料,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晚上,林秋语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她帮助蒋莜梳理明澜湾之行的情感体验,以及面对生命倒计时的复杂心绪。
“你似乎比我预期的更加平静,“林秋语观察道,“是什么给了你这种力量?“
蒋莜思考片刻:“也许是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根,知道了自己从何而来。即使生命有限,即使记忆每天消失,但我不再是迷失的了。我有明确的来处,有血脉的传承,有爱我和我爱的人。这些认知,即使不以具体记忆的形式存在,也给了我面对一切的勇气。“
林秋语微微点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存在感悟。许多人即使拥有完整的记忆和更长的生命,也未必能达到这种境界。“
夜深时,蒋莜坐在病床上,翻看明澜湾之行的照片和视频。虽然对具体事件没有记忆,但每张照片都唤起某种熟悉的情感共鸣,仿佛心灵的某个角落依然记得那些经历。
陆骁发现她反复凝视父母墓前的那张照片,轻声问:“在想什么?“
“时间,“蒋莜回答,眼神若有所思,“就像一个沙漏,沙粒不断流逝,无法挽留。但或许重要的不是沙粒的数量,而是它们的质量——每一粒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她拿起笔记本,开始写下今天的感悟:“亲爱的明天的我,今天我们从明澜湾返回医院,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奇怪的是,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恐惧或绝望。也许是因为明澜湾之行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感,让我明白自己不再是无根的孤儿,而是有着明确来处和血脉传承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有多少,我都想让它们更有意义——关注'记忆家园'的进展,完成最后一组以明澜湾为灵感的设计,为未来的陆骁留下一些东西。时间像沙漏中的沙粒,不断流逝却无法挽留。但重要的不是沙粒的数量,而是它们的质量——每一粒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芒。即使记忆每天重置,即使生命步向终点,我依然能在当下体验完整和平静。这或许就是找到自己根源的最大礼物。“
写完后,蒋莜轻抚颈间的灯塔项链,仿佛通过这个小小的银质物件,与远方的明澜湾,与逝去的父母,与自己的根源保持着某种神秘的连接。窗外的夜色渐深,城市的灯光如同遥远的星辰。在这静谧的夜晚,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和解——与自己的过去,与不可避免的未来,与每天流失的记忆。
“陆骁,“她轻声呼唤坐在一旁的他,“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子,请记住今晚的我——不再害怕,不再迷失,找到了自己的来处,也接受了自己的去处。“
陆骁握住她的手,眼中含泪却努力微笑:“我会记住,每一个你,每一天的你,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却留下灿烂的轨迹,如同生命的隐喻。
故事衔接点
·返回医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
·确认剩余生命可能不足一个月
·对接下来时间的规划和思考
·对生命与记忆关系的深层思考
伏笔设置
·情感记忆的保留现象(对明澜湾的感受)
·“希望生命最后时刻能回到明澜湾“的愿望(为结局铺垫)
·计划完成以明澜湾为灵感的最后设计(为艺术创作支线做准备)
·“为未来的陆骁留下一些东西“的想法(为情感传承做铺垫)
经典台词
·“我记得......不是具体的画面,而是一种感觉,站在高处,面对大海,心中充满平静和归属感。“——蒋莜描述情感记忆的保留
·“即使生命有限,即使记忆每天消失,但我不再是迷失的了。我有明确的来处,有血脉的传承,有爱我和我爱的人。“——蒋莜对存在意义的感悟
·“时间就像一个沙漏,沙粒不断流逝,无法挽留。但或许重要的不是沙粒的数量,而是它们的质量——每一粒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蒋莜对时间与生命质量的思考
·“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子,请记住今晚的我——不再害怕,不再迷失,找到了自己的来处,也接受了自己的去处。“——蒋莜对陆骁的嘱托
第二十六章:最后的创作出场人物
·蒋莜:主角,开始最后的艺术创作
·陆骁:未婚夫,全心支持与陪伴
·郑晓:助理,提供专业协助
·瞿子默:艺术评论家,特别探访
·岳阳:摄影师,提供明澜湾素材
·梁笑笑:纪录片导演,记录创作过程
章节内容
第二十六天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病房的白墙上。蒋莜在熟悉的迷茫中醒来,环顾四周陌生的环境。床头柜上,那块来自明澜湾的蓝色石头和灯塔项链安静地躺着,如同时空的锚点。
陆骁轻轻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束鲜花——勿忘我和海芋的组合,蓝白相间,如同明澜湾的海浪和浪花。
“早安,莜莜,“他温柔地说,“今天感觉如何?“
蒋莜阅读了笔记本,了解了明澜湾之行和自己病情的最新进展。奇怪的是,虽然具体事件没有记忆,但每当看到明澜湾的照片,特别是那座白色灯塔,心中就会泛起一种难以名状的亲近和温暖,一种血脉深处的召唤。
“今天我想创作,“她合上笔记本,声音轻柔但坚定,“趁着身体还允许,我想完成一组作品——以明澜湾为灵感,以我父母的故事为主题。“
陆骁微笑点头:“郑晓已经在来的路上,带着你需要的所有材料。“
上午,郑晓带着各种设计工具和材料抵达医院。在医生的许可下,病房的一角被临时改造成简易工作区,摆放着绘图板、颜料、画笔和电脑。岳阳也来了,带来了在明澜湾拍摄的大量高清照片,从各个角度展现那片海湾的壮美与细节。
“这些是灯塔的特写,“岳阳展示照片,“还有你父母旧居的内外景,以及他们墓地周围的环境。希望对你的创作有帮助。“
蒋莜感激地接过照片,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虽然没有明确记忆,但这些画面在她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仿佛唤醒了沉睡的灵魂记忆。
“我想创作一个完整的系列,“蒋莜向郑晓解释她的构想,“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一个融合故事、情感和记忆的综合作品。每一幅都将展现明澜湾的一个侧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
创作很快开始了。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尽管蒋莜的身体状况日渐虚弱,但一拿起画笔,她的手就变得异常稳定和精准,仿佛某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力量支撑着她。
第一幅作品是灯塔的特写,但与她之前的素描不同,这次灯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灯塔光束穿透风暴,指引着迷失的船只;灯塔基座被海浪冲刷却岿然不动;灯塔周围盘旋着海鸥,如同守护的精灵。构图精妙,技法娴熟,超越了简单的风景再现,成为一种情感的外化。
“这是希望与坚韧的象征,“蒋莜轻声解释,“就像我的父母,在风暴中依然坚守,为他人指引方向。“
第二幅是父母旧居的木屋,但蒋莜赋予它生命般的温暖——窗户如同慈爱的眼睛,门廊如同张开的怀抱,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化作守护的双手。每一笔都渗透着深厚的情感,仿佛不是在画建筑,而是在描绘一个有灵魂的家。
“这是爱与奉献的象征,“蒋莜说,“一个简单的木屋,因为里面居住的人而变得神圣。“
中午,瞿子默来到医院,带来了艺术界对蒋莜作品的最新评价和反响。当他看到正在创作中的新作品时,这位资深评论家忍不住发出赞叹。
“这些作品与你之前的风格既有延续又有突破,“瞿子默仔细观察道,“技法上依然是你擅长的精确与流畅,但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特别是这种将具象与抽象完美融合的手法,将风景与情感巧妙结合,显示了非凡的艺术直觉。“
蒋莜微笑感谢,然后继续她的创作。下午,她开始第三幅作品——一艘在风暴中挣扎的小船,象征父母最后的救援行动。这是整个系列中最为动态和戏剧性的一幅:翻腾的海浪,倾斜的船身,却有两个模糊的人影坚定地站在船头,向海中的落难者伸出援手。
“这是牺牲与勇气的象征,“蒋莜解释,声音低沉而坚定,“他们明知风险,却依然选择前行,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本质。“
这幅画耗费了她大量体力,完成后她明显疲惫,但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陆骁和医护人员建议她休息,但蒋莜坚持要继续。
“时间不多了,“她轻声说,“我想趁着还能握笔的时候,完成这个系列。“
傍晚,梁笑笑带着摄制组来到病房,记录蒋莜的创作过程。镜头捕捉到她专注的神情,灵活的双手,以及那些渐渐成形的杰作。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创作过程,“梁笑笑在旁白中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诞生,更是一种生命的传递——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蒋莜将自己的故事,父母的故事,以及明澜湾的故事融为一体,创造出超越时间的艺术语言。“
随着夜幕降临,蒋莜开始了第四幅作品——父母的墓地。与前三幅的动态不同,这幅作品安静而平和:两座并排的墓碑,沐浴在夕阳的金色光芒中;远处的灯塔和海岸线若隐若现;墓前放着两块蓝色石头和一幅素描,象征着终于实现的团聚。
“这是永恒与和解的象征,“蒋莜解释,声音中带着淡淡的感伤,“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的灵魂,终究会以某种方式重聚。“
夜深了,医院走廊的灯光渐次熄灭,但蒋莜的病房依然亮着。她体力不支,需要频繁休息,但创作的热情依然燃烧着。郑晓和陆骁轮流陪伴,提供专业协助和情感支持。
“还有最后一幅,“蒋莜说,声音虽轻但坚定,“最重要的一幅。“
这是整个系列的核心作品——一幅融合了前四幅元素的综合画作。画面中央是灯塔,周围环绕着四个场景:木屋、救援船、墓地,以及一个全新的元素——一个站在灯塔下的女子,面朝大海,手中握着两块蓝色石头。
“这就是我,“蒋莜轻声说,“寻找根源的女儿,承载记忆的容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幅作品极具象征性,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女子的影子与灯塔融为一体,暗示血脉相连;她的裙摆如同海浪,与海面浑然一体;她举起的双手中,两块蓝色石头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星辰。
深夜,当最后一幅作品完成时,蒋莜已经筋疲力尽,但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平静。这个由五幅作品组成的系列,她命名为《灯塔下的回声》。
“这是我的生命总结,“她靠在床头,轻声对陆骁说,“我的来处,我的根源,我的灵魂记忆。即使明天我会忘记创作的过程,但这些作品依然存在,作为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陆骁注视着这些作品,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在这短短一天的创作中,蒋莜仿佛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画布上,创造出超越时间与记忆的艺术语言。这些作品不再是简单的创作,而是她存在的证明,是对生命的致敬,是留给世界的永恒印记。
就寝前,蒋莜以微颤的手在笔记本上写下:“亲爱的明天的我,今天我完成了一个名为《灯塔下的回声》的五幅作品系列,以明澜湾和父母的故事为灵感。这是我的心灵之作,是对自己根源的探索与致敬。明天醒来,你可能不记得创作的过程,但请相信这些作品承载着你最真实的情感和记忆。每一笔每一色都是灵魂的语言,是超越认知记忆的存在方式。
这些作品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那对在明澜湾英勇献身的父母,属于那片养育我们的海湾,属于所有在记忆迷雾中寻找自我的灵魂。时间或许会带走记忆,但创作留下的痕迹将永远存在,如同灯塔的光芒,穿越黑暗,指引归途。“
故事衔接点
·蒋莜完成《灯塔下的回声》系列作品
·艺术创作作为情感与记忆的外化
·作品系列成为蒋莜对生命的总结和致敬
·瞿子默对作品的专业评价与肯定
伏笔设置
·五幅作品系列的象征意义(为后续艺术展览做铺垫)
·“我的生命总结“(暗示蒋莜对生命终点的预感)
·梁笑笑对创作过程的记录(为纪录片完成做准备)
·“超越时间与记忆的艺术语言“(为蒋莜艺术遗产的长远影响埋下伏笔)
经典台词
·“这是希望与坚韧的象征,就像我的父母,在风暴中依然坚守,为他人指引方向。“——蒋莜解释灯塔作品的象征意义
·“这是牺牲与勇气的象征,他们明知风险,却依然选择前行,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本质。“——蒋莜解释救援船作品的象征意义
·“这是永恒与和解的象征,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的灵魂,终究会以某种方式重聚。“——蒋莜解释墓地作品的象征意义
·“这是我的生命总结,我的来处,我的根源,我的灵魂记忆。即使明天我会忘记创作的过程,但这些作品依然存在,作为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蒋莜对整个系列作品的感悟
第二十七章:记忆家园出场人物
·蒋莜:主角,探访即将完工的“记忆家园“
·陆骁:未婚夫,展示建筑成果
·徐嘉木:陆骁的合伙人,负责建设进度
·沈墨:医生,评估外出可行性
·章雨萱:护士长,医疗陪护
·建筑工人老张:新角色,现场工作人员
章节内容
第二十七天的清晨,蒋莜在病床上醒来,如常经历了迷茫与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不同的是,今天她醒来后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墙上挂着的五幅崭新画作——《灯塔下的回声》系列。这些作品虽然由她亲手创作,但对于每天失忆的她来说,却如同初次见面的陌生创作。
“这些是......我画的?“她惊讶地问陆骁,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陆骁微笑点头:“是的,昨天你一天之内完成的。“
蒋莜起身走近这些作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奇怪的是,虽然不记得创作过程,但这些画面给她带来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和共鸣,仿佛它们直接来自她的灵魂深处。
“我能感觉到它们,“她轻声说,手指轻触画布表面,“不是记忆,而是一种更深层的连接,就像这些画作是我内心的一部分。“
陆骁观察着她的反应,内心既欣慰又感伤。即使记忆每天重置,蒋莜的本质——她的感知力、审美观、以及对美与真实的追求——始终如一,证明有些东西确实超越了表面的记忆,深深根植于灵魂之中。
早餐后,沈墨前来检查。令人欣喜的是,尽管昨天进行了耗费体力的创作,蒋莜的状态却比预期稳定。
“今天的活动安排是什么?“蒋莜问,阅读完笔记本后。
陆骁微微一笑:“如果你感觉可以,我想带你去看一看'记忆家园'。它已经接近完工了。“
蒋莜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那个为我——为我们设计的特殊建筑?“
“是的,“陆骁点头,“徐嘉木和建筑团队日夜赶工,进度超出预期。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内部装修也接近尾声。“
沈墨考虑片刻后,同意了这次外出计划,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医疗保障要求。章雨萱将全程陪同,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
上午十点,一行人出发前往郊区的“记忆家园“建设现场。沿途,蒋莜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偶尔询问关于建筑的细节。虽然她每天都会忘记前一天的事,但通过笔记和陆骁的讲述,她对这个倾注了双方心血的项目有了清晰的认知。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对吗?“她轻声问。
陆骁握住她的手:“是的,是我们对抗遗忘的方式,是记忆的物质化形态。“
抵达建设现场,徐嘉木已在入口处等候。看到蒋莜,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心疼——自上次见面,她明显更加消瘦和苍白,但眼神依然明亮,充满期待。
“欢迎来到'记忆家园',“徐嘉木微笑着说,“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惊喜。“
他带领众人沿着临时铺设的平坦小路,来到主建筑前。令蒋莜惊讶的是,建筑的规模和完成度远超她的想象。那是一座融合了现代感与自然美的半圆形建筑,正如设计图所示,面向一个人工湖,远处是郁郁葱葱的山景。
建筑工人老张——一位六十多岁的资深木工,正在调整入口处的细节。看到蒋莜,他恭敬地点头致意:“蒋小姐,很高兴见到你。这是我参与过的最有意义的项目。“
进入建筑内部,蒋莜惊叹于空间的宽敞明亮和细节的精致考究。每个区域都如设计图所示,分为不同功能和主题:中央的“回忆厅“,东翼的创作空间,西翼的医疗护理区,北面的生活区,以及面向湖泊的南面玻璃温室。
最令人惊喜的是,建筑的每个角落都融入了明澜湾元素——墙面上的波浪纹饰,天花板上的灯光设计模仿灯塔的光束,甚至连扶手的弧度都像是海浪的形状。
“这些都是根据你的明澜湾之行增加的细节,“陆骁解释,“我们希望把你的根源,你的来处,也融入这个空间。“
蒋莜深受感动,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一一参观每个区域。在中央的“回忆厅“,她看到了设计中提到的“记忆墙“——一面巨大的互动装置,展示着她和陆骁的照片、影像和文字,以及所有支持她的人的故事。
“这比我想象中更加壮观,“蒋莜轻声说,眼中含泪,“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有灵魂的存在。“
在东翼的创作空间,一切都按照她的习惯和需求精心布置——光线充足的工作台,收纳完善的材料柜,墙上挂着她的代表作品复制品,包括昨天完成的《灯塔下的回声》系列。
“我们想确保你随时都能创作,不受任何限制,“徐嘉木解释,“所有你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都会准备充足。“
西翼的医疗护理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被设计得温馨舒适,完全不像冰冷的医院,但暗藏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应急系统。
“沈医生提供了专业建议,确保这里能满足你的所有医疗需求,“陆骁介绍,“但我们希望环境依然像家一样温暖。“
北面的生活区融合了他们公寓的元素,从家具的选择到色彩的搭配,都充满了熟悉感。特别是卧室,被设计成一个安宁的避风港,窗外正对湖景,床头摆放着他们的合影和小灰的照片。
最后,他们来到南面的玻璃温室。这里是整个建筑中最特别的区域——一个融合了海洋元素的室内花园。中央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周围种植着各种植物,特别是一些来自海边的品种。最令人惊喜的是,一角摆放着一个特制的沙盘,里面是来自明澜湾的真实沙子、贝壳和小石子。
“这是岳阳从明澜湾带回来的,“陆骁解释,带领蒋莜走近沙盘,“我们想把那片海湾的一部分带到这里,让你随时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蒋莜跪在沙盘旁,轻轻触摸那些来自故乡的沙子和贝壳,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这些简单的物质,跨越了数百公里的距离,将她与那片从未真正记住却深深烙印在灵魂中的海湾连接在一起。
午后,他们在面向湖泊的露台上休息。阳光温和,微风吹拂,远处山色如黛。蒋莜坐在轮椅上,静静欣赏这片即将成为她最后栖息地的美丽景色。
“你觉得如何?“陆骁轻声问,在她身旁坐下。
蒋莜微笑,眼中闪烁着平静的光芒:“比我想象中更美,更完整。这就像是把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灵魂都具象化了,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存在。“
徐嘉木走过来,汇报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但如果一切顺利,最快两周内就能正式完工。“
“两周......“蒋莜轻声重复,若有所思。根据沈墨的评估,她的生命可能不足一个月,这意味着她或许能够在“记忆家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你想再看看哪里吗?“陆骁问,注意到她的沉思。
蒋莜点头:“我想再去中央的'回忆厅',多看看那面'记忆墙'。“
回到“回忆厅“,蒋莜仔细观察那面展示着他们生活点滴的互动墙。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是他们共同经历的证明。即使她每天都会忘记,但这些瞬间确实存在过,确实被珍藏和记录。
“如果可能的话,“蒋莜突然说,“我希望在这面墙上增加一些内容——关于我父母的故事,关于明澜湾,关于我的来处。这些同样是我的一部分,是塑造我的重要元素。“
陆骁立即理解她的想法:“当然可以,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区域,展示你的身世和根源。“
傍晚返回医院前,蒋莜在“记忆家园“的入口处驻足,回望这个即将成为她生命最后栖息地的地方。夕阳的余晖洒在建筑上,为它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如同祝福。
“谢谢你们创造了这个奇迹,“她轻声对陆骁和徐嘉木说,“即使我可能看不到它最终完工的样子,但知道它将存在,就足以给我面对剩余时光的勇气。“
陆骁紧握她的手,阳光为两人的侧影描绘出柔和的轮廓:“它会完工的,你会看到的。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在等待你的到来。“
蒋莜微笑,没有反驳这美好却可能无法实现的期望。在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中,她已经学会珍视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为无法把握的未来担忧。
返回医院的路上,蒋莜一直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思绪似乎飘向远方。突然,她转向陆骁:“我想再去一次明澜湾。“
这个请求让陆骁有些意外:“你是说,在'记忆家园'完工后?“
蒋莜摇头,眼神平静坚定:“不,在我还能去的时候。我想最后一次看看那片海,那座灯塔,站在父母的墓前,告诉他们我找到了归属。“
陆骁与章雨萱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考虑到蒋莜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再次踏上长途旅行似乎风险太大。
“我们需要沈医生的评估和建议,“陆骁温和地说,“如果他认为可行,我一定带你去。“
蒋莜点头表示理解,但眼中的期待和决心依然明显。在她的世界里,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完整与圆满,是生命循环的必要闭合。
回到医院后,蒋莜在笔记本上写下:“亲爱的明天的我,今天我们参观了即将完工的'记忆家园',那是一个超越想象的美丽空间。每个细节都充满心意,从中央的'回忆厅'到融入明澜湾元素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南面的玻璃温室里,有一个装着明澜湾沙子和贝壳的沙盘,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气息。
看着这个为我们——为你量身打造的地方,我不禁想到生命的奇妙。即使记忆每天消失,即使身体逐渐衰弱,但我们留下的痕迹却能以这种方式延续。'记忆家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爱与记忆的容器,是超越时间的情感见证。
我还提出了再次去明澜湾的请求。不知道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但我深感内心的呼唤——回到生命的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无论明天醒来时你是否记得这一切,请相信这个愿望的重要性,相信内心深处那个指向大海和灯塔的罗盘。“
故事衔接点
·“记忆家园“参观完毕,留下深刻印象
·蒋莜提出再访明澜湾的强烈愿望
·健康状况的考量与内心呼唤的冲突
·对生命圆满闭合的期待
伏笔设置
·“再访明澜湾“的强烈愿望(为结局做铺垫)
·“在我还能去的时候“(暗示时间紧迫性)
·“生命循环的必要闭合“(预示结局的精神完整性)
·“内心深处那个指向大海和灯塔的罗盘“(强化血脉召唤)
经典台词
·“即使我可能看不到它最终完工的样子,但知道它将存在,就足以给我面对剩余时光的勇气。“——蒋莜对“记忆家园“的感受
·“它会完工的,你会看到的。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在等待你的到来。“——陆骁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我想最后一次看看那片海,那座灯塔,站在父母的墓前,告诉他们我找到了归属。“——蒋莜表达再访明澜湾的愿望
·“'记忆家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爱与记忆的容器,是超越时间的情感见证。“——蒋莜在日记中的感悟
第二十八章:未完的婚纱出场人物
·蒋莜:主角,重拾婚纱设计
·陆骁:未婚夫,支持蒋莜的创作
·郑晓:助理,带来设计图纸
·沈墨:医生,评估明澜湾之行可行性
·林秋语:心理治疗师,协助情感疏导
·婚纱工坊师傅张妈:新角色,负责实体裁剪
章节内容
第二十八天的晨光透过医院窗帘的缝隙,为病房增添一丝温暖。蒋莜从睡梦中醒来,如常地经历了迷茫与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阅读笔记本后,她对“记忆家园“的印象和再访明澜湾的渴望有了清晰的理解,尽管没有具体记忆。
“早安,莜莜,“陆骁轻声问候,“今天感觉如何?“
蒋莜微笑:“很好。我刚才梦见一片海,还有灯塔。奇怪的是,不像噩梦,而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陆骁心头一震,这种无意识的连接再次证明了某些东西确实超越了表面的记忆,深植于灵魂之中。
早餐后,郑晓来访,带来了一叠设计图纸和面料样本。
“这是什么?“蒋莜好奇地问。
“你车祸前正在设计的婚纱,“郑晓解释道,“当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设计图,只剩下一些细节需要确定。我想,也许你愿意继续完成它。“
蒋莜接过那些图纸,手指轻轻抚过纸面上流畅的线条和精细的注释。尽管不记得创作过程,但这些设计风格确实与她的审美相符,特别是那些波浪般的褶皱和海洋元素的细节,与她最近的创作主题高度一致。
“这确实是我的风格,“蒋莜轻声说,“特别是这些海浪般的元素,和明澜湾的联系......就像潜意识里的某种呼唤。“
陆骁坐在她身边:“车祸前,你一直希望有一件特别的婚纱,融合你最喜欢的设计元素。特别是这条由无数细小珠片组成的'浪花',是整件婚纱的点睛之处。“
蒋莜凝视着那个未完成的细节,仿佛看到了珠片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如同海面上跳跃的光点。一种创作的冲动涌上心头,她拿起铅笔,开始在图纸上添加新的细节。
“我想完成它,“她坚定地说,“不是为了婚礼——我知道可能没有那一天了。而是为了完整,为了不留遗憾。“
午后,沈墨来进行例行检查,同时评估蒋莜再访明澜湾的可能性。
“坦白说,风险很大,“沈墨直言不讳,“但我理解这对你的重要性。如果决定前往,需要完善的医疗保障和严格的时间控制。最好是等'记忆家园'完工后,你的状态稍微稳定一些再考虑。“
蒋莜点头表示理解,但眼中的决心丝毫未减:“谢谢您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但无论如何,我希望能再看一次那片海,在灯塔下感受阳光和海风。“
下午,林秋语前来探望,看到蒋莜专注于婚纱设计,便坐在一旁静静观察。当蒋莜暂时停下来休息时,林秋语温和地问:“完成这件婚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蒋莜思考片刻:“完整,我想。每个女孩都梦想过自己的婚纱,而我竟有幸能亲手设计。即使可能无法穿上它走过红毯,但完成这个设计本身就有意义。它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一个美好的平行宇宙,在那里我们有更多的时间。“
林秋语点头:“创作常常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方式,让我们能够表达那些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愿望和梦想。“
傍晚时分,婚纱工坊的张妈——一位有四十年经验的老裁缝——受郑晓邀请来到医院。她仔细查看了蒋莜修改完善的设计图,赞叹不已。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设计之一,“张妈由衷地说,“特别是这些灵感来自海浪的细节,既现代又古典,充满生命力。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开始制作它。“
蒋莜惊讶地看着她:“真的吗?就按这个设计?“
张妈点头微笑:“是的,一丝不差。我会用最好的材料,最精湛的工艺,让它从图纸变成现实。“
这个提议让蒋莜陷入沉思。片刻后,她做出决定:“好的,请开始制作吧。不过,我希望保留一些特别的设计需要我亲手完成——特别是那些'浪花'的珠片缀饰。那是整件婚纱的灵魂所在。“
张妈理解地点头:“当然,我会把基础部分完成,留下那些需要你亲手添加的细节。这样,这件婚纱就真正融入了你的心血和灵魂。“
安排妥当后,张妈向蒋莜保证会在“记忆家园“完工前完成婚纱的基础部分。临走前,她意味深长地说:“婚纱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祝福和期许。无论何时何地,穿上它的女子都会成为最美的风景。“
晚上,当病房只剩下蒋莜和陆骁时,一种平静而温馨的氛围笼罩着他们。蒋莜继续完善婚纱的细节设计,陆骁则在一旁安静地处理“记忆家园“的最后细节。
“你知道吗,“蒋莜突然开口,手指依旧在图纸上勾勒,“我一直在想,婚礼的意义是什么。是仪式?是见证?还是约定的公开确认?“
陆骁放下手中的文件,思考着这个问题:“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对我来说,婚礼的核心是两个人决定共同面对未来的每一天,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蒋莜微笑:“那么某种程度上,我们每天都在举行婚礼,不是吗?每当我醒来,你都在那里,重新选择我,即使我不记得你;而我也每天重新爱上你,即使不记得为什么。这种无条件的选择和接纳,比任何仪式都更接近婚姻的本质。“
陆骁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是的,我们的婚礼已经持续了数十天,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深刻的承诺。“
夜深时,蒋莜放下设计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亲爱的明天的我,今天我重新拾起了婚纱设计。这是车祸前的未完成之作,融合了海浪和明澜湾的元素,仿佛冥冥中就预示着我与那片海岸的连接。婚纱工坊的张妈将开始制作它,而我会亲手完成那些象征海浪的珠片缀饰。
完成这件婚纱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仪式或日子,而是为了完整,为了不留遗憾。它象征着一种可能性,一个在另一个宇宙中也许能实现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婚礼的本质不在于一时的仪式,而在于每天的选择与承诺。在这个特殊的旅程中,我和陆骁已经以最独特的方式'结婚'了——每一天醒来,都是重新选择彼此的过程。
同时,沈医生评估了再访明澜湾的可能性。虽然风险很大,但这个愿望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无论明天你是否记得这一切,请记住内心深处对那片海和那座灯塔的呼唤。那是我们的根,是血脉中最原始的声音。“
故事衔接点
·蒋莜重拾并完善婚纱设计
·决定实际制作婚纱,象征完整与不留遗憾
·沈墨评估再访明澜湾的风险与可行性
·对婚姻和承诺本质的深入思考
伏笔设置
·婚纱中的海浪元素(与蒋莜的身世和血脉呼应)
·“我希望能再看一次那片海“(强化结局的必然性)
·对“另一个宇宙中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的提及(留下遗憾的美感)
·蒋莜坚持亲手完成的珠片缀饰(为后续情节做准备)
经典台词
·“我想完成它,不是为了婚礼——我知道可能没有那一天了。而是为了完整,为了不留遗憾。“——蒋莜对完成婚纱设计的动机
·“它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一个美好的平行宇宙,在那里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蒋莜对婚纱象征意义的诠释
·“婚纱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祝福和期许。无论何时何地,穿上它的女子都会成为最美的风景。“——张妈对婚纱意义的阐述
·“每当我醒来,你都在那里,重新选择我,即使我不记得你;而我也每天重新爱上你,即使不记得为什么。这种无条件的选择和接纳,比任何仪式都更接近婚姻的本质。“——蒋莜对婚姻真谛的感悟
第二十九章:逝去的时光出场人物
·蒋莜:主角,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陆骁:未婚夫,面对生命倒计时的焦虑
·沈墨:医生,宣布严峻诊断
·章雨萱:护士长,提供专业照护
·小灰:蒋莜的猫,特殊探访
·徐嘉木:陆骁的合伙人,带来建设进度
章节内容
第二十九天的清晨,蒋莜在沉睡中突然咳嗽不止,惊醒了守在床边的陆骁。他立即按下呼叫按钮,章雨萱快步进入病房。检查后,她发现蒋莜的呼吸变得急促,嘴唇有轻微的青紫色。
“可能是血管瘤压迫到了呼吸中枢,“章雨萱低声对陆骁解释,一边熟练地调整输氧设备,“我已经通知沈医生,他马上到。“
蒋莜渐渐平静下来,但明显比往日更加虚弱,面色苍白得近乎透明。当她恢复意识,环顾四周时,眼神中的迷茫似乎更加深重。
“这里是......“她轻声问,声音微弱。
陆骁握住她的手,感受到那令人心疼的脆弱:“医院,莜莜。你生病了,我一直陪着你。“
蒋莜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简短的解释。与往常不同的是,她看起来没有精力去翻阅笔记本了解详情,只是安静地看着陆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近乎本能的信任。
沈墨到达后,进行了详细检查,脸色越来越凝重。检查结束后,他请陆骁到走廊单独谈话。
“情况不太乐观,“沈墨直言不讳,声音低沉,“血管瘤压迫范围扩大,开始影响基本生理功能。按照目前趋势,预计...“他停顿片刻,似乎在寻找最委婉的表达,“可能只剩一到两周的时间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陆骁心中仅存的侥幸。他深吸一口气,强忍泪水:“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我们会调整药物减轻症状,尽量让她舒适,“沈墨回答,“但从医学角度,治愈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应该考虑她最后的心愿和安排。“
陆骁沉默片刻,想起蒋莜反复提及的愿望:“她一直希望能再去一次明澜湾,看那片海,那座灯塔。现在还可能吗?“
沈墨思考再三:“风险很大,但如果这是她的心愿,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谨慎的计划。不过,必须等她的状态稍微稳定一些,可能要再观察几天。“
返回病房时,陆骁竭力掩饰内心的悲痛。蒋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很糟糕,是吗?“
陆骁坐在床边,轻抚她的脸颊:“我们会一起面对,无论发生什么。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蒋莜微微一笑,那笑容虽然虚弱,却依然美丽:“我知道。即使我每天都忘记你,但我的心记得。“
中午,徐嘉木带来了“记忆家园“的最新消息——建设进度超出预期,最快一周内就能完工。
“所有工人都在加班加点,“徐嘉木解释,“大家都希望能尽快完成,让你有机会住进去。“
这个消息带来一线希望,蒋莜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谢谢你们。如果可能,我真的很想在那里度过最后的时光。“
下午,经特别许可,小灰被带到医院。这只灰蓝色的英国短毛猫一进入病房,就直奔蒋莜的床铺,轻盈地跳上床,小心翼翼地在她身边找了个位置趴下,仿佛知道主人现在很脆弱。
“小灰......“蒋莜虚弱地抚摸着猫咪柔软的皮毛,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你好啊,小家伙。“
小灰轻轻蹭着她的手,发出低沉的呼噜声,那声音似乎有某种神奇的安抚作用。蒋莜的呼吸变得更加平稳,面色也略微红润了一些。章雨萱注意到这一变化,悄悄记录下来——动物的陪伴对患者状态的积极影响。
黄昏时分,蒋莜的状态稍微好转,她请求陆骁帮她坐起来,望向窗外的夕阳。
“真美,“她轻声说,看着金红色的阳光洒在远处的建筑上,“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次的日落都是独特的。即使我明天忘记了今天的景色,它依然存在过,依然美丽过。“
陆骁坐在她身旁,两人一起沉默地观赏这场自然的盛宴。在这宁静的时刻,时间仿佛静止,生命的脆弱与永恒在夕阳的余晖中交织。
“陆骁,“蒋莜突然开口,目光依然停留在渐变的天色上,“如果我没有多少时间了,我想请你答应我几件事。“
陆骁心头一紧,但声音依然平静:“什么事?“
“第一,带我去明澜湾,看那片海,那座灯塔,“蒋莜轻声说,“第二,完成'记忆家园',让它成为你的家,也是我的纪念;第三,照顾好小灰,它已经失去一个主人,不能再失去另一个了。“
说到最后一点时,蒋莜看向仍然趴在她身边的小灰,猫咪仿佛听懂了她的话,抬头与她对视,那双琥珀色的眼睛中似乎包含着某种承诺。
陆骁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情绪:“我答应你,每一项都会做到。但前提是,你也要尽力坚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些心愿。“
蒋莜微笑点头:“我会努力的。我想看到'记忆家园'完工,想再次站在明澜湾的沙滩上,想看着小灰在新家安顿下来。这些愿望会给我继续坚持的力量。“
夜幕降临,病房里只留下昏黄的床头灯。小灰被允许留下过夜,它蜷缩在蒋莜身旁,保持一种保护性的姿势。陆骁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握着蒋莜的手,无声地守护。
这一夜异常平静,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蒋莜的呼吸虽然依然有些急促,但比白天稳定许多。在半梦半醒之间,她喃喃自语:“海...灯塔...回家...“这些断续的词语揭示了潜意识中那挥之不去的渴望。
深夜,当确认蒋莜睡熟后,陆骁轻手轻脚地走出病房,在走廊尽头拨通了徐嘉木的电话。
“嘉木,我需要你帮个忙,“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加快'记忆家园'的完工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同时,开始为明澜湾之行做准备——联系当地最好的医疗资源,准备转院手续,确保万无一失。“
电话那头,徐嘉木明白了事态的紧迫性:“明白了。我立刻着手安排。'记忆家园'最迟五天内必定完工,明澜湾的一切也会准备妥当。“
挂断电话后,陆骁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已进入最后阶段,他必须确保蒋莜的心愿能够实现,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
返回病房前,陆骁在蒋莜的笔记本上留下一段文字:“亲爱的明天的蒋莜,今天你的身体状况有些波动,但请不要担心,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小灰来看你了,它现在就睡在你身边,像个忠实的守护者。
你向我提出了三个请求:带你去明澜湾,完成'记忆家园',照顾好小灰。我全部答应了,并且已经在着手安排。'记忆家园'即将完工,明澜湾之行也在计划中。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起面对,一起找到解决的方式。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即使你每天醒来都是全新的开始,即使记忆不断流失,但我们之间的连接从未断裂。那种连接超越了记忆,存在于更深的地方——心灵,灵魂,或者爱本身。明天见,我的莜莜。“
故事衔接点
·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生命预期缩短至一到两周
·明确表达三个临终心愿(再访明澜湾、完成“记忆家园“、照顾小灰)
·陆骁加快各项安排,争取时间
·小灰被允许留宿医院,提供情感支持
伏笔设置
·“海...灯塔...回家...“的梦呓(强化内心深处的呼唤)
·“加快'记忆家园'的完工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暗示陆骁即将做出重大牺牲)
·小灰的保护性姿势(预示在关键时刻的特殊作用)
·陆骁在笔记本上的留言(为可能的生离死别做情感铺垫)
经典台词
·“即使我每天都忘记你,但我的心记得。“——蒋莜对陆骁的情感确认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次的日落都是独特的。即使我明天忘记了今天的景色,它依然存在过,依然美丽过。“——蒋莜对生命瞬间的感悟
·“我想看到'记忆家园'完工,想再次站在明澜湾的沙滩上,想看着小灰在新家安顿下来。这些愿望会给我继续坚持的力量。“——蒋莜表达生存的动力
·“即使你每天醒来都是全新的开始,即使记忆不断流失,但我们之间的连接从未断裂。那种连接超越了记忆,存在于更深的地方——心灵,灵魂,或者爱本身。“——陆骁对爱的永恒性的理解
第三十章:珍贵的礼物出场人物
·蒋莜:主角,健康继续恶化但精神坚定
·陆骁:未婚夫,准备特别惊喜
·徐嘉木:合伙人,带来“记忆家园“的好消息
·郑晓:助理,带来完成的婚纱
·张妈:婚纱工坊师傅,提前完成作品
·小灰:猫咪,继续陪伴
·梁笑笑:纪录片导演,记录重要时刻
章节内容
第三十天的清晨,蒋莜在小灰轻柔的呼噜声中醒来。猫咪依然保持着守护的姿势,趴在她的枕边。当她睁开眼睛,面对熟悉的迷茫,小灰立即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直视着她,仿佛在说:“别害怕,我在这里。“
这种无言的安慰奇迹般地减轻了蒋莜每天醒来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她小心地抬手抚摸小灰的头,猫咪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轻轻蹭着她的手。
“你好,小家伙,“蒋莜轻声说,声音虚弱但温柔,“看来我们认识,对吗?“
陆骁从沙发上醒来——他昨晚就睡在那里,不愿离开蒋莜半步。看到她醒来,他立即过来,轻声问候:“早安,莜莜。感觉如何?“
蒋莜微笑,尽管脸色苍白:“有点累,但还好。小灰在这里,真好。“
陆骁帮她调整姿势,让她能更舒适地靠坐着,然后递给她笔记本:“这里记录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今天可能会有些特别的事情发生。“
蒋莜翻阅笔记本,了解自己的状况和昨天提出的三个请求。当读到陆骁的留言时,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的光芒。尽管身体每天都在变弱,但某种内在的力量却似乎在不断增强——一种超越肉体、超越记忆的精神韧性。
“谢谢你答应我的请求,“她对陆骁说,“特别是照顾小灰,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陆骁坐在床边,轻抚她的发丝:“它也是我们家庭的一部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早餐后,沈墨来进行检查。尽管蒋莜的状态不佳,但总体上比预期稳定,这给了进一步的计划一线希望。
“'记忆家园'和明澜湾之行有什么进展吗?“蒋莜问陆骁,声音中带着期待。
陆骁刚要回答,徐嘉木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我有个好消息——'记忆家园'提前完工了!所有工人昨晚通宵加班,今天早上最后一处细节也完成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缕阳光照进病房,蒋莜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我们什么时候能去看看?“
“只要医生同意,随时可以,“徐嘉木回答,然后转向陆骁,“一切都按计划准备好了,包括医疗设备和生活必需品。“
陆骁感激地点头,然后对蒋莜解释:“我想给你一个惊喜。如果你的状态允许,我们今天就可以去'记忆家园',不仅仅是参观,而是搬进去住。当然,会有完善的医疗保障。“
蒋莜的脸上浮现出惊喜和感动:“真的吗?我们真的可以住在那里了?“
沈墨考虑片刻后点头同意:“从医学角度,只要有适当的设备和护理人员,在那里住院与在这里并无实质区别。事实上,熟悉和舒适的环境可能对病情有积极影响。“
计划很快确定下来:下午就将蒋莜转移到“记忆家园“,章雨萱和一名助理护士将轮流值班,提供全天候的医疗照护。
午后,当他们正在准备转院手续时,郑晓和张妈突然到访,带来了一个大号服装盒。
“这是什么?“蒋莜好奇地问。
“一个提前完成的惊喜,“郑晓微笑着说,示意张妈打开盒子。
张妈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子,露出里面的内容——那件海浪主题的婚纱,几乎已经完成,只有胸前的珠片“浪花“部分还留着空白,等待蒋莜亲手缀上。
“我们日夜赶工,提前完成了,“张妈解释道,“听说你要搬到新家去了,我想这件婚纱应该跟你一起去。“
蒋莜惊讶地看着这件美丽的婚纱——纯白的面料上,无数褶皱如同海浪般层层叠叠,裙摆轻盈飘逸,仿佛随时会随风起舞。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图纸上的设计,如今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比想象中更加美丽和生动。
“这太......“蒋莜哽咽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内心的感动。
张妈笑着说:“我们留下了那些需要你亲手完成的珠片细节。等你安顿好了,有精力的时候,可以一点点缀上去。这样,这件婚纱就真正融入了你的心血。“
郑晓补充道:“还有这个。“她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布袋,打开后倒出大量闪亮的珍珠和水晶珠片,正是婚纱上需要的“浪花“元素。
蒋莜接过那些珠片,轻轻摩挲着,感受它们在掌心的触感和重量。这些小小的装饰品,将成为她接下来日子里的陪伴,是与时间赛跑的计时器,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最后致敬。
“谢谢你们,“她真诚地说,眼中含泪,“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下午三点,一切准备就绪。蒋莜被小心地安置在特制的医疗转运车上,小灰被安置在她身边的专用笼子里。婚纱和珠片被妥善放置,随行的还有她的画具、笔记本和从明澜湾带回的纪念品。
临行前,梁笑笑征得蒋莜同意,将全程纪录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从医院到'记忆家园',象征着回归与重生。“
蒋莜点头同意:“记录下来吧,不仅为了我,也为了那些可能从我故事中获得力量的人。“
车队缓缓驶离医院,穿过城市,前往郊区的“记忆家园“。沿途,蒋莜透过车窗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中充满了一种奇妙的平静和期待。
“感觉像是去度假,“她轻声对陆骁说,“虽然是一种特别的度假。“
陆骁握着她的手:“这不仅仅是度假,更是回家。从今天起,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自己的家中面对。“
傍晚时分,车队抵达“记忆家园“。落日的余晖洒在这座美丽的建筑上,为其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入口处,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人们列队欢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和感动——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项目,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爱的见证。
蒋莜被小心地从车上抬下,安置在轮椅上。当她第一眼看到完工的“记忆家园“时,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震撼。
“比我想象中更美,“她轻声说,声音中带着敬畏,“就像从梦中走出来的建筑。“
陆骁推着轮椅,带她进入这个为她量身打造的特殊空间。与上次参观时的半成品相比,如今的“记忆家园“已经完美地呈现出设计的初衷——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每一处空间都融入了他们生活的记忆和情感。
中央的“回忆厅“已经完全布置好,那面“记忆墙“上挂满了照片和影像,包括新增加的明澜湾元素和蒋莜父母的故事;东翼的创作空间明亮宽敞,所有工具和材料一应俱全;西翼的医疗区温馨而专业,隐藏式的医疗设备确保了照护的同时不影响整体的家庭氛围;北面的生活区融合了他们公寓的元素,舒适而熟悉;南面的玻璃温室里,植物葱郁,明澜湾的沙盘安置在阳光最充足的位置。
特别让蒋莜惊喜的是,陆骁在通向各个区域的走廊上,设置了她的艺术作品展示,包括最近完成的《灯塔下的回声》系列,它们被精心装裱,成为这个家的灵魂点缀。
“我希望无论你在家中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创造力,“陆骁解释,“这些作品是你的延续,是你灵魂的外化。“
小灰被放出笼子,立即开始好奇地探索这个新环境。令人惊讶的是,它似乎很快就适应了,找到了喜欢的角落和阳光点,仿佛早已在这里生活过。
晚餐在北区的餐厅举行,一顿简单但温馨的家宴。尽管蒋莜的胃口不佳,但她依然坚持吃了一些,享受这“乔迁之喜“的时刻。
“感觉如何?“陆骁温柔地问。
蒋莜环顾四周,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感觉像家。不是因为这些家具或装饰,而是因为这里有你,有小灰,有我们共同的记忆和爱。即使明天我会忘记今天,但这种'家'的感觉会留在心里。“
夜幕降临,蒋莜被安顿在卧室的特制医疗床上,这张床的设计既考虑了医疗需求,又保留了家的温馨感。窗外是静谧的湖水和远处的山影,窗台上点燃了她喜欢的香薰蜡烛,散发着淡淡的薰衣草香气。
陆骁坐在床边
引发千百人附和。
“开城门!开城门!”呐喊声如同潮水,起起伏伏,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郭子兴站在城楼上,神情凝重地望着城下的人潮。
这几日来,暴乱不断,朱重八等主要将领又不在城中,让他焦头烂额。
如今难民竟集结到城外示威,更是雪上加霜。
“大帅,怎么办?”王武站在一旁,神情焦急。如今城中精锐将士所剩无几,若是难民真的攻城,情况必将危急。
郭子兴沉吟片刻,轻阖双眼:“传令下去,任何人胆敢靠近城墙,格杀勿论!”
“可是大帅,那些都是无辜的百姓啊!”一旁的杨勇将领忍不住说道,“他们不过是饥寒交迫,才有此举。我们红巾军起兵,不就是为了救苦救难吗?”
郭子兴冷冷地看了杨勇一眼:“难道你要我打开城门,让这些人进来?你知道后果会如何吗?元军随时可能来犯,城中粮草有限,若是再养这万余流民,不出半月,全城上下都得饿死!”
一众将领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但眼中的不满却无法掩饰。
正在这时,城下的流民中忽然有人开始投掷石块。虽然大多数石块都落在城墙脚下,但也有几块飞上城头,砸伤了几名士兵。
“放箭!”郭子兴厉声喝道,“谁敢靠近城墙三十步内,格杀勿论!”
王武虽有不忍,却也只能执行命令。他高举右手,大喊道:“弓箭手准备!”
数百张弓同时拉满,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城下的流民见状,稍稍后退,但不久后又有人开始煽动:“他们不过是吓唬我们!红巾军还不至于对我们这些汉人下杀手!兄弟们,冲啊!”
一群年轻气盛的流民被煽动,挥舞着木棍锄头,向城门冲去。
“放!”王武一声令下,箭雨如蝗,射向冲锋的人群。
惨叫声瞬间响起,冲在最前面的数十人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城门外的黄土。但后面的人群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愤怒,继续向前冲击。
“再放!”郭子兴咬牙下令。
又是一轮箭雨,又有数十人倒下。这一次,冲锋的队伍终于停住了脚步,但愤怒的呐喊声却更加响亮。
“郭子兴!你忘了自己是怎么起家的吗?”人群中有人大喊,“你当年号召我们百姓反抗元廷暴政,如今自己也成了杀害汉人的刽子手!”
这声音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城墙上每一个红巾军士兵的心中。
不少士兵面露愧色,甚至有人悄悄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大帅,此举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郭子兴面色阴沉:“放屁!此刻若不严厉处置,明日这些人便会攻破城门!到那时,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遭殃!放这群丘八进来不是救人,反而是害人!”
副将无言以对,只能退到一旁。但他的眼中,已经流露出了明显的质疑。
城下的流民虽然退后,但并未散去,反而在城外安营扎寨,显然是打算长期对峙。
夜幕降临时,城外星星点点的篝火,如同无数双愤怒的眼睛,注视着濠州城。
医馆内,赵郎中正在为沐英换药。那道伤口虽然不深,但位置较长,需要细心处理,以免留下疤痕。
“疼么?”赵郎中轻声问道。
沐英摇摇头:“不疼。”
赵郎中笑了笑:“嘴硬,你把你嘴里的布条抽出来再说不疼。”
沐依依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哥哥的伤口,小脸上满是担忧,沐安认真地观察着赵郎中的换药手法,不时点头记下要点。
“今天城外闹得很凶。”赵郎中一边包扎一边说道,“郭大帅下令射杀逼近城墙的流民,已经死了不少人。”
沐英眉头微皱:“郭大帅此举,怕是会引起更大的不满。”
“可不是么。”赵郎中叹了口气,“听说城中将士们已经开始有怨言了。毕竟,红巾军起初就是为了救济百姓,对抗元廷暴政。如今自己却成了杀害汉人的刽子手,实在是讽刺。”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沐安起身去开门,回来时带着一张揉皱的纸条。
“大哥,门口没人,只有这个。”沐安将纸条递给沐英。
沐英展开纸条,上面写着几行潦草的字迹:
“陈友谅已在黄州设营,招募义军,接纳流民。凡愿加入者,给予粮食衣物。有志之士,南下黄州。”
沐英看完,将纸条递给赵郎中。赵郎中读过后,眉头紧锁:“这陈友谅是何许人也?居然敢在这个时候招揽人心?”
“前些日子有个南方商人提过,说是南方起义的一支,也打着红巾军的旗号。”沐英回忆道,“如今看来,这陈友谅是想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啊。”
赵郎中面露忧色:“郭大帅若知道城中有人暗中传播这种消息,必定大怒。”
沐英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城中怕是已经人心浮动了。这消息,估计不少人都收到了。”
正说着,又有人敲门。这次是马秀英,她虽然已经恢复了些,可脸色仍然苍白。
“小英,我听说城外出事了?”马秀英一进门就焦急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啊。”沐英犹豫片刻,摇了摇头:“我这负伤了,今日没去城北。”
赵郎中说了听到的这些事情。
“如此杀戮,只会引起更多的反抗。”马秀英轻声说道,“我夫君若在,必不会赞同此举。”
赵郎中叹了口气:“可惜朱统领及几个统领都不在城中,否则或许能劝一劝郭大帅。”
马秀英思索片刻,忽然对沐英说道:“小英,你可否陪我去一趟郭府?我想去见义父,替这些流民求个情。”
沐英有些犹豫:“马小姐身体刚好些,还是多休息为好。况且郭大帅如今焦头烂额,未必肯听劝。”
“我知道,但总要试一试。”马秀英目光坚定,“这些流民中,不少是响应郭大帅的号召而来。如今遭此待遇,实在不忍。”
看着马秀英决绝的神情,沐英只能点头答应:“好吧,我陪马小姐去一趟。赵爷爷,您帮忙照看依依和沐安。”
赵郎中点点头:“去吧,但要小心。城中局势不稳,处处有人盯着呢。”
沐英和马秀英刚出门,就发现街上戒备森严。每隔几步就有巡逻的士兵,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紧张和疲惫。
路过一处茶肆时,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压低的议论声。
“郭子兴这是疯了么?杀自己的同胞?”
“嘘,小声点。城里到处是他的耳目。”
“这么下去,咱们跟元廷有什么区别?当初举起义旗,不就是为了反对这种暴政吗?”
“我听说南边有个陈友谅,也是打着红巾军的旗号,据说对百姓十分仁厚...”
沐英拉了拉马秀英的袖子,示意她加快脚步。
这样的言论在城中四处流传,若是被郭子兴的人听到,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到了郭府,门前的守卫看到马秀英,连忙行礼:“马小姐,您有何事?”
“我要见义父,有要事相商。”马秀英声音柔和却不失威严。
守卫有些为难:“大帅如今在城楼上督战,不在府中...”
就在此时,一队士兵从街上走过,为首的正是王武。他一眼看到沐英和马秀英,连忙上前行礼。
“马小姐,沐小哥,你们怎么来了?”
马秀英解释了来意,王武思索片刻,点头道:“既如此,我亲自带你们去城楼见大帅吧。不过先说好,大帅如今心情不佳,若是不愿见,你们也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