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岁月不居,老景已至,回顾我50余载的从医生涯,深感医学知识,浩如大海。要做一名称职的医生,注定要默默奉献和耕耘一辈子,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诊治水平。中医前辈章次公先生一直认为“为医者,仲景之书固不可不读,而于历代名家医集,晚近中外,科技书籍以及其他小说笔记之类,凡有关医道者,胥应浏览。识见广邃,而后临床辨证论治,自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对于中西两种医学,先生早年就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作为21世纪的中医,必须衷中参西,尽可能多地掌握两套理论体系,尤其要突出中医,能中不西,要利用西医的先进影像学和理化检验方法,来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借以扩大自己的临床思维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疗效。更重要的是用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在“改善体质”“延缓衰老”等方面,进一步增强每个人的健康素养。

老年病除自身衰老带来组织器官老化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外,还有遗传基因、新发疾病、原有基础病的变化和发展,所以老年病科是一个多学科密切关联的综合学科。对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要求掌握更全面、更多系统的中西医学知识,且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责任心,才能抓住老年病症状的主要矛盾和来龙去脉,进行精准的病证相互结合的诊断和治疗。我自幼酷爱医学,50余年来从未脱离临床医疗工作,还算勤勉敬业,小有临床感悟。作为耄耋老人又是一名老年病科医生的双重身份,让我对老年患者的诊治有着别样特殊的情感和理解,现将部分老年疑难病的病证聊举典型案例,力图汇通中西,分析思辨,启迪后学。

我们都希望做一个有活力有生存质量的老人。虽然我幼年体弱多病,青年时又因营养不良而出现浮肿、肺结核等,均经病证兼顾治疗,自我调整,不但病愈,且以后每年体检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遂将有些体悟也归纳成篇,以作交流。我们要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以冀实现晚年的健康和长寿。

由于个人才知浅薄,限于篇幅和水平,挂一漏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鉴谅、指正。另外,本书能够出版,还要感谢闫拥军、朱婷婷、徐子寒、顾焕等同仁们在电脑方面的鼎力相助,特此表示感谢。

黄柳华

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202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