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在中医学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中医学专著,因为它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先河,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学习《伤寒论》的目的,除掌握有关方药外,更主要的是要学会其辨证论治的思维和方法,了解疾病的传变规律及其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变化,从而进一步辨别取舍及处方用药。可以说,理解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亦即学会了中医学临证的基本精粹——辨证论治法则。
然《伤寒论》一书,因其年代久远、文义古奥,加之历代先贤注家众多,其见仁见智,常多有发挥,然发明玄秘者虽多,遗漏者亦复不少,而掩质埋光、以讹传讹者更在所难免,以致给后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与迷惑,使后学者无所适从,视学习《伤寒论》为畏途。为此,笔者不揣浅陋,以三十余年对《伤寒论》的学习、理解和体会,于1998年撰写及出版了《伤寒论导读》一书。
“花开花落一本书,窗前冷雨十年灯”,人生如寄,岁月如驰,一晃之间,又已过去廿年有余,此时再读此书,已明显感到其内容之贫乏与不足;故在3年前就决定准备趁本人有限年华、精力尚可时,对其进一步补充修正,再成一书,取名《〈伤寒论〉读书笔记》,以此受正高明。
本书是为在中医院校学习《伤寒论》的学生、初涉临床的中医医师及爱好研究《伤寒论》的同道而设,故兹书侧重于对《伤寒论》之辨证方法,并不拘泥对一方一证刻意的体会,而尽量靠近《伤寒论》之原意,去繁就简,冀望给后学者学习时提供一点启发和帮助。犹如学习者在进入《伤寒论》殿堂前,于荒草中觅得一条小径,以便由此而直至华厦,虽不能立即登堂入室,但也可多少减去一些徘徊与迷惑。
一家之言,虽自谓有所心得,但实属壁影萤光而已,谬误之处,岂会无少?但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水之流,亦可鉴影,故书中若有千虑之一得,则为笔者之大幸。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孙良佐
2021年9月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