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而且明显损害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中国目前有近200万人罹患此病。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老年化社会的到来,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或将达到500万左右,那将是对我们社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照顾体系的一个巨大挑战。虽然早期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让帕金森病患者在数年内保持较好的状况,然而该病的整体发展趋势是进行性衰退。对该病中晚期出现的继发性改变,如平衡障碍、关节僵硬与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尤其是对患者的中轴症状,如冻结步态、前倾屈曲姿势或脊柱的前屈与侧凸等,目前的临床医学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并驾齐驱,支撑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在帕金森病领域更是关注较少。直到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学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才指出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但如何进行康复治疗也语焉不详,甚至很多临床工作者对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2019年,适逢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各亚专科专业委员会编写康复指南,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欣然领命,担负了组织编写《帕金森病康复指南》一书的重任。
编写指南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任务,应具备严格的科学性,要组织专家团队、收集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要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并在各项指南后进行说明;当指南初稿完成后,还要将其发给更多的专家审阅,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进行修改。经过编委会几次讨论,由于在世界范围内都缺乏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能用于标准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不足以全面支撑编写标准的帕金森病康复指南。同时,康复医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不断挑战着我们认知的极限。如果我们等待循证医学的证据都比较成熟了再编写此卷,那几年之后我们中国帕金森病的康复水平恐怕只能对着别人望洋兴叹了。因此,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对本系列指南的编写的要求——应对临床有实际操作的指导,让临床工作者可以根据指南进行规范的临床实践,编委会最终决定本书以专著的形式撰写。本书将结合循证医学的原则,把现有帕金森病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介绍给广大临床工作者,期望对我国的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起到初步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为下一步临床研究和标准指南的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加该书编写的人员,不仅有我国目前在帕金森病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还有不少是我国康复医学的新锐,相信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将对我国帕金森病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将带动康复在其他运动障碍病中的研究和应用。
衷心感谢中国康复医学会方国恩会长对本书编写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燕铁斌副会长在中国康复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专业委员会建设中的卓越贡献,他们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康复专业的发展。
衷心感谢全体编委会成员为本书的撰写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衷心感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团队在本书编辑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中国康复医学会
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邵明博士
于羊城珠江白鹅潭边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