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运动伤病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运动伤病病理学(pathology of sport diseases and injuries)是研究运动疾病和损伤发生、发展规律,阐明其本质的一门运动医学基础学科。运动伤病病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运动疾病和损伤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运动疾病和损伤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是运动伤病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在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和康复理疗学实践中,运动伤病病理学为运动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阐述存在于不同运动疾病和损伤中具有共性的病理变化,即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各论部分阐述各种常见运动疾病和损伤的特殊规律。例如,肩周炎、肺炎、心肌炎等疾病都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这是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但由于器官本身的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不同,这几种炎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转归、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这就是不同组织、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因此,运动伤病病理学的总论和各论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有所区别,学习时应互为参考,不可偏废。

二、运动伤病病理学的作用

运动伤病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和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及康复理疗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病理学理论与病理标本和功能代谢变化实践观察的课程。运动伤病病理学标本实践主要从形态学和机能实验学的角度,根据组织病变情况,对病变组织做出明确诊断,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运动伤病病理学以运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课程为学习基础;同时,运动伤病病理学为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提供学习运动疾病和损伤知识的必要理论基础。

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科学研究中,运动伤病病理学研究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平台。各种有关运动疾病和损伤的研究均需要以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依据。运动伤病病理学吸收了当今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亚细胞、分子水平。运动伤病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渗透到临床各学科,临床中的一些症状、体征的解释,新病种的发现和预防以及新运动疗法的研发等都离不开运动伤病病理学的鉴定和解释。

在体育院校开设运动伤病病理学,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运动伤病病理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准确、规范和详细的运动伤病病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辨别由运动诱发疾病的病理改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动伤病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并能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和讨论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让学生了解运动带来的不良事件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病理生理过程和疾病的本质,指导日常科学的健身运动,有意识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采取精准的运动疗法。

三、运动伤病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运动伤病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前者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所取得的材料对疾病做出最后的诊断,后者则以疾病的动物模型或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医学研究。

(一)人体病理学

1.尸体解剖检查(autopsy)

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检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明确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相关学科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和恰当,总结经验,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累各种运动疾病和运动损伤的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精准防治这些运动疾病和损伤的基础。目前尸体解剖检查在运动伤病病理学中应用很少。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能及时、准确地对运动疾病和损伤做出病理诊断,为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冷冻切片用于快速病理诊断,可以快速确定病变性质,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培养、液态活检和基因测序等的应用,能够帮助专业人员对疾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3.细胞学(cytology)检查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经涂片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①体液自然脱落细胞:肿瘤细胞易脱落,因而可取胸腔积液、腹水、尿液沉渣和痰液分泌物涂片寻找病变细胞;②黏膜细胞:通过食管拉网、胃黏膜洗脱液及内镜下肿瘤表面刷脱细胞;③细针穿刺或超声引导穿刺涂片检查病变细胞。细胞学检查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因而易被人们接受,但其诊断的可靠性不能等同于活体组织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

1.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指在实验室内进行,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是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疾病转归和疾病防治的研究。动物实验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病理学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但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物种上的差异,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不能直接套用于人体。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2.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是指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培养建立了不少人体和动物细胞系或细胞株,对研究病变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起重要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不同,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简单地等同看待。

四、运动伤病病理学的发展史

古代人已经知道应用身体运动的方法维持、增进健康和治疗疾病。古代中国已用医疗体操、气功、按摩等方法健身和防治疾病;古代印度有各种体位练习和运动方法;古罗马也有医生用运动治疗多种疾病;古希腊医学专家对运动维持健康、增强体力、治疗伤病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体操、按摩、散步、跑步、骑马、摔跤等是对保健和医疗的有效补充。古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不同方法治疗拳击、摔跤、射箭和其他项目引起的运动损伤。

18—19世纪,医学发展已形成病理学、细菌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专科,欧洲有医生运用医学知识研究身体运动,使运动与医学结合研究前进一步。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随之运动伤病防治、健康保持、体力增进等医学问题受到重视。

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莫尔加尼(Morgagni,1682—1771年)根据700余例尸检材料,出版了《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认为不同疾病是由相应器官的形态改变引起的,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研究的开始。19世纪中叶,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年)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创立了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指出“疾病是异常细胞事件”,不仅对病理学而且对整个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直到今天仍对病理学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病理形态学进入亚细胞水平。这些技术对运动伤病病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运动防治疾病的国家之一。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可见,当时已有医疗体育,传统的方法有气功、按摩、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现代运动医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运动伤病病理学以运动解剖和运动生理生化等学科为基础,是运动医学和康复理疗学临床实践的基础,其发展将对我国运动医学和康复理疗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