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ECMO临床护理操作手册
- 张琳琪 曲斌主编
- 820字
- 2025-03-18 21:57:46
第一节 ECMO发展史
体外心肺辅助的实验室研究从Gibbon医生发明人工心肺机开始,1953年他将体外循环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心脏手术获得成功,这使人工心肺机系统做长时间心肺辅助有了可能。ECMO实际上是心肺转流技术的扩展和延长应用,用以治疗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已有20多年。初期的心肺转流用鼓泡式氧合器,它存在血与气的直接接触,这种装置至今仍在心脏手术中应用,其优点是操作迅速、方便,缺点是有一个血-气界面,对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会产生破坏,使用时间超过数小时,可能发生溶血、血小板减少、血浆蛋白变性。
1960—1970年,膜式氧合器出现。1965—1975年,抗凝控制技术完善,这使心肺转流技术的延长使用成为可能,膜式氧合器以半透膜将血-气相分开,保护了红细胞、血小板,使ECMO可能较长时间安全运行。随着ECMO的发展和演变,ECMO使用时间由最初几个小时到能支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心脏手术后的循环支持,发展到对新生儿先天性肺部疾病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支持。
1976年Bartlett首次成功将ECMO应用于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取得成功,大大鼓舞了从事ECMO工作者的信心。此后,ECMO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稳步增长,被认为是新生儿严重呼吸窘迫的一种标准救治方法。随后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挽救成人和儿童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必要措施。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ECMO走进大众视野。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ECMO技术引发大家关注。随着疫情逐渐扩散至全球,2020年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其中提到对于难治性低氧血症应考虑使用ECMO。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也进一步强调,对于严重ARDS患儿,应考虑俯卧位通气,甚至使用ECMO。
随着ECMO的发展和进步,其适应证也更加广泛,已在诸多疾病中应用,如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ARDS等。应用ECMO的患者日益增多,如何更好地提高ECMO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