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医共体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2022年国务院1号文件强调“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医保总额预算付费,实现结余留用”。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成为各县(市)党委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三大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目前,全国有4 000余个县域医共体,已经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00余个。2005年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开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在安徽、贵州、湖南、河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展了医共体调研和大数据服务,指导发起“寻找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征集活动。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正式成立,组织专家深入全国数十个医共体试点县调研学习,从2020—2022年收集到的近100个案例中,精选出福建、河南、广东、四川、安徽、山东、云南、河北、辽宁、广西、新疆、内蒙古、湖北、宁夏、江苏等21个省(自治区)46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国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案例,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家组成员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精编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践案例(2022)》。

本书设置了综合施策、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医防融合和中医药共五篇。通过对照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以真实性、创新性为基础,注重结果导向,突出了医共体建设的重点、关键点和难点,凝聚了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者的智慧与经验,弥足珍贵。

多年来,三明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三明医改的精髓主要包括4个方面:改革整体联动、完善医改经济政策、健全医院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其中,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最核心的措施是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医防协同,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将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政府补助经费打包给总医院,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促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值得学习。

医改永远在路上。因此,尽管当前我国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加深入、见实效,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解决。步入“十四五”,希望全国医共体建设能够凝心聚力,一如既往地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务实前行,为医共体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愿本书能带给大家帮助与启发。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