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我刘玄德如此多舛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017字
- 2025-04-27 07:00:37
实际上,黄巾军从一开始,其主体就不是单纯的贫民,而是诸多主流之外的地方小豪族。
他们想在地方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故而利用《太平经》的教义,和掌握儒家经义的主流士族对抗,贫民不过是被他们裹挟的工具而已。
其行动烈度,也是逐渐提升,从最开始的县寺静坐、游行示威,一直到相约悍然起兵。
包括张角,他的自称一直是“大贤良师”,来源于朝廷的“举贤良”任官制度。
他的诉求是中枢的话语权,走的也是上层路线,和当时掌握朝廷大权、实际负责官吏任免的中常侍们关系极其密切。
类似的诉求和行动,在先汉末年就有。
当时有齐地人甘忠可,著《包元太平经》,说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再次受命于天,方可继续维持;其徒弟夏贺良,更是担任了黄门待诏,成功说服孝哀皇帝改了年号和计时,并改自己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
黄巾军的纲领《太平经》,即是从《包元太平经》演化而来,同样在讲改天换命、阴阳五行的那一套。
汉室曾经上过一次当,自然不会上第二次,真的让张角当什么国师,改什么苍天黄天。
但在其大举起事之前,也没有太过为难张角。哪怕有司徒杨赐请求惩治他,奉车都尉乐松、侍御史刘陶、议郎袁贡等上书劝捕他,孝灵皇帝都没怎么当回事。
真正对黄巾军恨之入骨的,是各地掌握儒家经义的主流士族。
他们的收成、家财被黄巾军抢走,族人被黄巾军残杀,佃户被黄巾军裹挟,连仕官前程、地方话语权也被黄巾军威胁。
所以,孝灵皇帝刚把党锢之禁放开,士人们掌握州郡,都是一致而强硬的向黄巾军开战,没有任何人妥协;各地的普通民众,也是对黄巾军避如蛇蝎,纷纷逃离其势力范围,唯恐被裹挟进去。
而面对着全天下士族的打击,以及全天下民众的孤立,黄巾军很快在数月间走向了覆灭。
如今死灰复燃的,不过是披着一层黄巾之皮的盗贼而已。
他们没有任何纲领和诉求,只知道大肆抢劫财产,大举裹挟民众,大力扩张势力。
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丰收的年景,而州郡的力量不足,黄巾就会肆虐得格外厉害,宛如得到了充足养分的癌细胞。
甚至张角选定起事年份,也是看中前一年天下丰收,是近世少见的大有之年。如此则起事之后,麾下各方都能抢到足够的粮食,裹挟更多的民众……
这些深层的逻辑,崔琰虽然不明白,却能凭着这两三年的经验和经历,推断出事情的因果。
他觉得这刘备颇有尚贤之风,故而不吝好心的提醒。
等到他下去歇息,刘备看着面前的残宴,不禁喟然而叹。
他刘玄德,命运为何就如此多舛?
自涿县招纳部众到现在,辗转幽、冀、豫、徐、青四州,打过黄巾叛乱,打过张纯张举,又打过袭击朝廷募兵使者的贼人。如今五六年过去,结果还是个二百石佐吏。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晋升六百石长吏的机会,结果又面临黄巾贼的威胁。
一旁的假县尉关羽安慰他道:
“玄德兄何必烦恼?那崔琰所言,不过是他自己的一番推论,事情或不至于此。”
“云长啊,我等又不是没和黄巾贼打过交道。那帮贼人,不就是这样的吗?”
关羽默默颔首,不再质疑。
“唯今之计,或可前往投奔公孙伯珪,”刘备思索了片刻,很快从失落中走出来,“公孙伯珪新掌多个郡国,从弟公孙叔则,自大司马府贼曹属一跃而为渤海太守。我等皆伯珪旧日之交,若往投之,岂能没有安置?”
刘备出身涿县小豪族,曾和公孙瓒一同受学于卢植门下。
后来公孙瓒担任涿县县令,和县中豪商张世平、苏双等一起,分别提供官方身份和启动资金,支持刘备招纳县中的闲散子弟、外来逃人,组成了一支数百人的部众,用于护送商队往来于乌桓、冀州等地经商。
这是一件三方获利的事情。商队能顺利安全的往来于各地,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公孙瓒获得了商队的利润分成,以这些利润在郡中打点,换来了率领三千幽州骑军的机会;
而刘备也获得了有官方身份的部众数百,得以参与讨伐黄巾贼寇、讨伐张纯张举的行动,继而受封了安喜县尉的官职。
关羽和张飞两人,正是刘备那会招纳的部众,以膂力绝伦成为他的左右手,一直追随到如今。而因着这份渊源,公孙瓒也认识他们两人。
“玄德兄言之有理。只是,县中如今这番局面,实在来之不易。若是因着旁人的一番话,就这么白白弃了,未免太过可惜,”关羽再次劝道,“何不继续经营一段时间,看看局势再说?”
这句话颇合刘备的心意。毕竟高唐县有现在这局面,出力最多的就是他。
他立刻赞同道:“云长此言有理!横竖公孙伯珪的渤海郡就在这平原国旁边,事到临头再作决定也不迟……益德,你可有什么想法么?”
“俺也一……一切都听两位兄长的。”张飞闷闷的说道。
……,……
第二天,崔琰告别了刘备,继续前往国廨所在的平原县。刘备有意让张飞送他,却被他婉言拒绝:
“已经多承玄德招待,如何能再烦劳张关尉呢?”
刘备不好勉强,出言作别道:“既如此,可依然由他顺路送季珪到津关,前路则请多加保重。”
崔琰乃于高唐津关渡河,第二天到达了平原国廨。
接到崔琰的拜帖,平原国相陈纪没有亲自出面,只是让长子陈群代为接待。
这是很正常的人情世故。陈纪已经年过六十,天下知名,又是二千石的长吏,如何会亲自接待一个稍有名声的晚辈呢?
倒是长子陈群,和崔琰的年龄差不多,也同样没有出仕,正适合出面接待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