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发展是与国家整体的发展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治理则是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联系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发展与治理理论都有了相当的进展。与此相应,农村的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也处于一个重要时期,相应的实践经验积累促使理论界和决策层更有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来共同推动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进步。当前学界对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探讨还有待深入,有关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成果并不多,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构建亟须加强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乡村振兴。

本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问题的现实,回顾了我国传统乡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经验及西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同时借鉴西方学术界有关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先进理论和优秀成果,对转型时期我国的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中的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的重点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农村当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都相对欠缺,农村的发展快慢与发展前景影响着我国的全面现代化进程。本研究不仅试图描绘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合理前景,描述中国现代化农村的发展目标,同时也通过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代转型时期的发展历程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我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因此,本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学术价值上,本研究旨在提炼理论模式、丰富理论体系。一是对比、归纳和总结一般的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理论模式。本研究从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对象、目的、途径和手段等方面入手,从历史角度考察中国传统的乡村治理,对比分析中西方的乡村治理模式,试图归纳和总结出一般的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理论模式。二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理论。本研究将在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然后探求行之有效的转型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三是丰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体系。近年来,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十八大”)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这对于治理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社会治理涉及范围较广,基层社会治理是其重要分支。基层社会治理理论的发展繁荣有赖于社会治理理论的强大支持,同时社会治理理论的创新不仅会反过来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理论,还有可能成为解决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践意义上,本研究旨在升华理论以指导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借鉴。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转型。本研究试图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问题的科学治理,提出既遵循客观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理论模式。并且,在借鉴中国传统和国外乡村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聚焦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探索其问题所在,客观地分析根本原因,科学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本研究还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建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说的“三农”问题、农村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等,都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大题目的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整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本研究的最大对象。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农村现代化,包括“三农”问题,包括农村发展,也必然涉及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涉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所以本书将在许多章节研究分析中国与外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与经验教训,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