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就业实战:职责认知+产品设计+UML模型+产品文档+测试与验收
- 狄睿鑫编著
- 1618字
- 2025-03-28 17:51:43
1.1
初识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英文简称PM(Product Manager),负责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既新鲜又常见的岗位,在本书中特指软件产品经理或互联网产品经理,本节读者可以初步感受一下产品和产品经理。
1.1.1 产品经理是什么样的角色

产品经理是一名创造者,创造出好玩、好用、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需求的产品,可以是模式上的创新,抑或是功能、交互上的创新。例如,在PC互联网时代,QQ作为即时通信产品的领头羊,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国民App——微信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成为产品经理之前,大多数人是使用者的角色,从使用者转变成创造者,要学会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当遇到新奇好玩的产品时,要善于思考为什么有人会喜欢这款产品,哪类人群喜欢这款产品,产品的某项功能为什么这样设计。久而久之,积累自己的知识库,快速成长,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支撑。

产品经理是一名执行者。入行初期,产品经理一般不会过多地参与到战略决策中,更多的是把领导、客户、用户的需求和想法落地,把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转换成技术人员能直观理解的模型,是一名功能的设计者。例如,在某款电商App中,商家的需求是“根据节日展示不同的推荐商品,发布不同的促销活动”。产品经理在拿到这个需求后,需要仔细思考消费者端和商家端背后的业务逻辑。下面提出几点需要思考的内容作为示例,读者可以提前感受一下产品经理在设计具体功能时的思维方式。
(1)把“根据节日”这种描述语言抽象成某种功能。
(2)把“促销活动”这种宽泛的说法,具体到某种或某几种可执行的活动形式(如打折活动、满减活动、返现活动),每种活动形式需要哪些维度限制(如活动时间、活动商品、优惠金额等)。
(3)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如何享受优惠活动,多种优惠活动同时存在时是否可同享,在时间临界点提交购买时的逻辑处理是怎样的,商家如何统计促销互动的数据等。
把上面的思考结果落实在页面草图上,让技术人员直观地理解功能的执行过程和细节。

产品经理是一名项目的推进者,负责协调各个岗位的工作,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当人力资源有限,两个项目团队共用一名UI(用户界面)设计师时,产品经理就需要根据任务重要性、紧急程度、对产出物的依赖程度等因素,对UI设计师的工作进行协调。
产品经理是一名项目的把控者,需要把控产品开发周期,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上线,在出现延期风险时,及时调整策略。还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对产品进行验收,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功能与设计保持一致,不出现方向性偏差。
产品经理是一名对未来的规划者。一款产品从创造、诞生到发展壮大,需要产品经理审时度势,根据产品理念、市场反馈、变现模式等,对产品的发展方向作出规划和纠正。例如,微信从最初的1.0时代到现在,从简单的沟通工具,经历了语音消息、朋友圈、红包、小程序、视频号等重大变革,现在已经能够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1.2 什么是产品

从狭义上讲,被生产制造出来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产品,除软件产品外,电脑、手机、雨伞、手机支架等都是产品。一起来看下面这个插座,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插座上同时存在两相插头和三相插头,但却无法同时使用,通过微调插孔的相对位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好用的产品。
从广义上讲,产品是任何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东西。我们购买一款手机后,又额外购买了延保服务,这个延保服务就是产品。
我们要有“万物皆产品”的理念。除生活中接触到的产品外,产品经理工作中的输出产物,也可以作为产品。例如,需求说明书是团队内部的文档,但它也可以看作是产品经理制造出来的产品,它的用户就是开发人员、设计师、测试人员等。在撰写需求说明书时,在保证描述准确的前提下,更要注重文档的可读性,做到重点突出、章节合理、格式清晰,删减或弱化不必要的内容,保证开发人员在文档中能快速准确地定位要查询的内容。这就是用产品的思维对待自己的工作,“万物皆产品”的理念可以助力我们在行业中更加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