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篇——论文写作的本质

一、论文写作是为了解决问题

高等教育为什么要设置一个论文写作环节?这还要从高等教育的特点说起。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后期,在参考其他国家做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设置之初,这套体系从内容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知识更新问题,主要精力也放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也即,学生读完大学后能够获得某个学科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下图1-1所示。这套体系是通过教科书向我们传递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翻开任何一本教科书,从第一章开始到最后一章,都是一些概念、名词和术语,介绍知识点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等。知识体系按照学科内部的逻辑将知识串联起来,它的优点在于体系性和完整性;缺点在于过于强调知识内部之间的学科联系,忽略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得学生学完了这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可能很好,但是不会用知识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的体系着重于强调知识是什么,而不是怎么用。于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多了一个绰号——“书呆子”,用来形容他们虽然具有很多知识,但是在现实的问题面前还表现出不太会处理的状态。

在学科之外,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识的要求是围绕问题进行重构,也就是要形成知识图谱,如图1-1所示。知识图谱与知识体系不同,知识体系是围绕学科构建的,知识图谱则打乱了学科知识体系,围绕现实中的问题重构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知识图谱,因为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用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大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到的大多是一套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好的,但是如果不会用,人也只是知识这座仓库的保管员,所以要教会学生怎么用知识。高等教育又设置了许多实践类的课程用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与其他实践类课程[2]不一样的是,论文写作包含较为深刻的理论性和理论反思,还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性。

图1-1 知识体系模式和知识图谱模式

所以,从事写作者[3]首先要明白的是,相对于我们日常上课学习到的知识,写作更关注的是这些知识怎样被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这是写作的第一层本质。与其他实践类课程不一样的是,写作还强调创新性,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生产。所以,写作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与我们日常上课不同。上课所使用的教科书是说明文文体,这种文体特别适合向受众传递信息;但是解决问题使用的是议论文文体,这种文体特别适合向受众传递观点、展示论证过程。如果说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就是以理服人。因此,也有人说议论文是解决问题的文体。

强调以上信息,是为了帮助写作者认识到写作这个高等教育培养环节的特殊之处和设置的初衷。不了解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就不容易掌握论文写作的本质和要求,议论文写作与课堂学习不同,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知识应用以及知识生产。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写的论文或者以往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写成了说明文?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对论文写作的第一层本质认识得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