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病痛:中国近现代医学史研究
- 张大庆
- 2178字
- 2025-03-28 11:26:30
丛书序
韩启德
对于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公议,可以上溯至“五四”时期,是在救亡图存、思想启蒙背景下对科学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反躬自省。然而,为什么在科学发现和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的当代中国,科学文化会再度成为一个众所瞩目的焦点话题?回顾近二十年来社会各界对于科学文化议题的广泛讨论,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共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考验,而科学文化或许将成为破解困局的锁钥。
当前,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仍然是制约中国当前科技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说科学文化是孕育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温润土壤,人们就不免要进一步追问,科学文化究竟是如何影响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我国当前的科学文化存在哪些短板?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文化生态?如何培育和建设具备先进性的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的经典范式常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既有探索恐怕都无法成为适应未来的“标准答案”,人们期待更具多样性、普适性、共享性、创新性的融合方案。而对中国科学文化及其底色的反思,本质上是对科学文化的源头和价值的探求,对科学与文明、历史、社会、时空关系的重新审视,势必会帮助我们摒弃成见,破旧立新。全新形态的科学文化,必将带着世界眼光,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卓然屹立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
无论科学文化向何处发展,其中历久弥新、一以贯之的“道”,是科学先贤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理性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但这种精神只有不断映射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身上,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和认同,才能焕发生机。因此,科学文化建设必须以建立公众尊重科学、理解科学、推崇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终极目标,这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尽一份力,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先锋旗手,那么今时今日的北大人更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科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得益于北京大学校领导、中国科协领导在这一问题上的高瞻远瞩,2018年11月,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暨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正式落成。当时我提出了“六个一”,作为当前这所机构在科学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任务:建立一支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实施一项科学史研究工程——“北大理科百年史”,创办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学文化论坛”,办好一份专注于科学文化研究的学术刊物,构建一个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的网络,编写一套具有北大特色的“科学文化丛书”。经过五年的艰苦摸索,其中的一些得以实现,一些尚在努力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作为这“六个一”中融合学理与实践的重要一环,由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暨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同人共同参与的“北大科学文化丛书”即将问世。虽然这不是国内学界的首套“科学文化”类丛书,但我们仍然希望它在内容和体系上能有所创新:
1.以史为鉴,注重交叉
科学文化研究有着极为宽阔的学术边界和丰富的研究主题,是一个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跨学科领域。为了彰显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暨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研究特色,本丛书将以科学技术史、医学史的研究为基础,从科学哲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传播等多个研究维度深入,紧扣科学技术的文化哲学阐释、科学文化在各国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主题,以包容和多元的理念对人类科学文化进程予以理性的观察和评判,阐明科学文化的渊源、科学精神的演变以及科学家精神的发展。
2.多级体系,互为支撑
为了回应科学文化研究领域丰富的内涵与纵深,本丛书将包含若干在著者、选题、体例等方面都有所差异的子系列,以求更加系统、完整地反映科学文化领域的动态发展:
论著系列,以北大科技医史系暨科学文化研究院优秀学者的学术成果为主体,力求呈现中国科学文化领域的经典研究;
译著系列,对全球范围内科学史、科学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优秀成果进行译介,为我国科学文化研究与建设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源;
青年文库,以科学文化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的成果为主体,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关切,促进研究力量的成长与培育;
北大理科史系列,围绕“北大理科与中国现当代科学文化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史料结集、口述资料摘编、北大课程实录等方式,呈现北大在中国科学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3.知行合一,彰显特色
本丛书希望立足中国实践和中国语境,对诸如“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文化机制”“科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等经典议题进行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实践性的多重反思,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研究路径。更宏远的目标则希望以理论研究助推文化实践,充分回应现实问题,有的放矢地为科学文化建设提供具备操作性的意见与方法。
科学文化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文化建设更需要一心同归、八方勠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学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共同话题,在学术研究、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等诸多层面上,对于相关研究著作、优质课程、科普读本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有鉴于此,本着野人献曝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将北京大学对于科学文化的一点思考与探索奉献给学界,唤起同人的关注和讨论,为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建设、促进科学文化的公众传播略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