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探讨高等数学引论
- 科技教父,从中科大少年班开始
- 赞美诗2号
- 2056字
- 2025-03-20 08:01:54
两天之后,华罗耿就从京城出发,直奔正州。
他准备亲自过来面试南河省通过笔试的前五名。
南河是华夏人口众多的省,自古来自然也是人才济济。
所以,这次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南河也是一个重点省份。
但是,就涌现出来的少年天才来看,之前的都没有什么亮点。
唯一的亮点就是郑星海。
能在很短时间里把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各科课程都自学完,然后还能熟练掌握,高考模拟几乎考满分的孩子,那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无疑。
运动结束之后,国家已经开始狠抓经济建设。
而要想大力发展经济,就必须得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所以,国家的人才战略是很紧迫的。
如今的科学界,科研人才后继乏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华罗耿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有点儿睡不着觉。
他是当天晚上7点多才到达的正州火车站。
龚胜和何兰舟过来接站。
华罗耿见到龚胜,就问:“明天的考试,已经准备好了吧?”
龚胜说:“已经准备好了,考试就在正州市教育局的会议室进行。”
“小考生今天已经全部到了,都住在教育局招待所里呢。”
华罗耿问:“郑星海呢?”
龚胜笑道:“也在招待所住下了。”
“这孩子已经把您主编的高等数学引论给看完了。”
华罗耿皱眉:“看得也太快了吧?”
“他能建立起数学整体性的知识体系吗?”
高等数学引论采用的是华罗耿独创的“从微积分到矩阵分析贯通式”教学框架。
这可以体现数学分支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个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广度要求有点儿过高,不是真正天赋高的学生,是搞不懂的。
因为一开始上的难度有点儿太高了。
这套教材在中科大使用过程中也是被很多学生吐槽太难的。
普通人若是自学这套教材,估计跟看天书也差不多。
龚胜说:“我也适时地考察了他一下。我发现,他对老师您这套书的理解挺深刻的。”
华罗耿说:“看了几天的时间,竟然就能有深刻理解?”
“那我还真得去和他聊聊。”
一个十岁的孩子,太过出色,往往会让人不敢相信。
毕竟,普通人十岁的时候,还天真烂漫着呢,大脑都还没发育成熟。
为了迎接华罗耿的到来,省里特别调了一辆红旗。
但华罗耿显然压根就不关注接待仪式啥的。
他如今一心就是想要去看看郑星海,和这个小天才谈一谈。
车子到了教育局的招待所停下来。
何兰舟说:“华老师,我们省里的意思是,让您到省里的招待所住下来。那儿条件更好一些。”
华罗耿摆摆手说:“我是过来工作的,不追求住得舒适。”
“今晚我就住这儿。”
华罗耿上楼之后,就让龚胜带他到郑星海住的房间。
这间房里住了3个孩子。
郑星海是年纪最小的那个。
其他两个孩子一个13,另一个14。
孩子们见到华罗耿都很激动,嘴里说着“华爷爷好”,过来跟华罗耿打招呼。
华罗耿一边微笑着回应,一边观察着郑星海。
这孩子,个子最矮,也最瘦弱,但是,行为却是最稳健成熟。
哪怕是微笑,都是很矜持的样子。
他见到华罗耿也没别的俩孩子激动。
华罗耿应付了其他两个孩子几句,然后,他对郑星海说:“听说你已经把高等数学引论看完了?”
郑星海点点头,说道:“是的,华爷爷。”
华罗耿点点头问:“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不会的内容?”
“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郑星海心想,如果说自己已经全都看懂了学会了,是不是有点儿太惊世骇俗了点儿?
他觉得,自己还是要稍微露出点儿破绽,这样才正常一些。
这么想着,郑星海就说:“华爷爷,我感到困惑的地方还不少呢。”
华罗耿微笑道:“感到困惑很正常啊。”
“把书本拿出来,咱们一起探讨吧。”
郑星海说:“书本我忘了带。”
“我直接说可以吗?”
华罗耿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都说你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刚好我也可以领教一下。”
郑星海就开始跟华罗耿探讨书里让他困惑的地方。
因为高等数学引论力图让各数学分支成为一个体系,充分体现学科内在关联性,是很容易让学的人出现困惑的。
举一个例子,这书的概念整合非常抽象,它把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数学分支核心概念进行了整体化串联。
比如,在讨论向量空间时候直接引入了微分算子作为线性变换。这种高度抽象处理方式要求学习者同时掌握多个数学领域的符号体系与思维模式,是很容易造成认知负荷超载的。
郑星海跟华罗耿探讨的正是这些容易混淆容易让人困惑,出现认知错乱的地方。
龚胜拿过来一沓演草纸,郑星海就在纸上写,华罗耿则是一边看一边解答。
其他两个孩子在旁边围观。
他们很认真地想要听懂一点,最好是能插几句话,表现一下自己。
但是,很遗憾,他们根本就听不懂,完全听不懂。
俩孩子感到无趣,就走到一旁去拿起了自己带来的书,希望能够找到点学习的问题,请教一下大数学家。
华罗耿跟郑星海越是讨论,他就越是感到震撼不已。
这孩子,也太厉害了吧?
自己编写的这套书,可是专门用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
郑星海才十岁啊,居然已经认识得这么深刻了吗?
甚至,郑星海还指出了高等数学引论里面疑似笔误的一些内容。
而华罗耿看过之后,觉得貌似还真是失误。
要知道,这套书的编纂以及校对,可是用了挺长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却仍然难免会有疏忽。
华罗耿很是感慨,当然,他也非常激动。
一开始,他是不相信郑星海能在几天内学透高等数学引论的。
这套书,就算是非常聪慧的天赋型学生也至少要一年时间才能学完的。
可是,经过跟郑星海这么一探讨,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