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民族地区的调研
- 李慧勤 李孝轩
- 773字
- 2025-04-07 17:22:13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有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切入点。有的从历史视角来研究,有的从财政视角进行研究,有的从政府与学校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有的从学校视角进行研究。可以说,不同框架和切入点所研究得出的正确结论均对治理理论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理论能达到观点深化和内容扩充的目的。本书从构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框架出发,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进行现状调查,并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以上述要素构建理论研究分析框架以及得到的结论,能进一步丰富我国教育治理理论以及区域教育发展理论的内容。
(二)实践意义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处于落后状态,教育治理的经验和水平也相对有限,这无疑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特别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治贫先治教的教育扶贫政策,更是把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意义提到新的高度。教育要发展,治理要先进。没有先进的治理水平、治理经验和治理手段,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无疑成为一句空话。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的现状、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方法,提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政策建议,重视建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目标指向性,这对推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治理改革的实践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在本研究中,将对这些关键问题在理论上加以澄清: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何必要的现实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治理情况如何?设计何种反映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助推教育新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可以肯定,回答上述这些问题,能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提出有效的应对方略,同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