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筹备对外战争

蓟城的北风如尖锐的冰刃,裹挟着燕山的彻骨寒意,呼啸着灌进刺史府的朱漆大门。袁熙身披玄色大氅,独自伫立在箭楼上,望着城外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移民营帐,心中五味杂陈。自推行移民令以来,幽州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近五百万人口涌入。这庞大的数字,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为幽州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却也让幽州的粮草储备在短时间内濒临枯竭,仿佛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可能崩塌。

移民初期,幽州各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困境。原本相对稳定的粮食供应体系,在汹涌而来的人口浪潮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粮仓好似被抽空的口袋,见底的速度令人心惊。百姓们在饥饿的折磨下,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军队同样面临着断粮的危机,士气如被霜打的茄子,逐渐低落。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饿晕的百姓,孩子们的啼哭声、老人们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绝望的悲歌。

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袁熙紧急召见了孙逸。孙逸接到命令后,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赶到刺史府。袁熙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道:“孙逸,如今幽州粮食告急,唯有靠你的远洋船队,出海捕捞鱼虾,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孙逸重重地点了点头,应道:“刺史大人放心,我这就组织船队出海!”随后,孙逸马不停蹄地奔赴港口,亲自挑选经验丰富的渔民,驾驶着他精心打造的远洋海船,驶向茫茫大海。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与风浪搏斗,捕捞了大量的鱼虾。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他们在船上将捕获的鱼晒成咸鱼。这些咸鱼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补贴了军粮,让士兵们重新恢复了体力,解决了移民百姓的温饱问题,还被运往当地市场售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短缺的压力。

与此同时,袁熙果断发动军队,对幽州境内的土匪强盗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他将赵云、张郃等将领召集到刺史府,严肃地说道:“如今幽州百姓饱受饥饿之苦,这些土匪强盗却趁火打劫,为非作歹。我命令你们,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缴获的粮食和物资,全部用于救济百姓和补充军粮!”赵云、张郃等人领命后,迅速带领军队出击。在茂密的山林和险峻的关隘中,幽州军队如猛虎出山,与土匪强盗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经过数日的艰苦战斗,终于将土匪强盗全部剿灭。行动中,军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牲畜和财物,这些战利品极大地补充了幽州的物资储备。

除了海上捕捞和清剿土匪,袁熙还组织士兵和百姓进行山林狩猎。他亲自带领士兵,深入山林,与百姓们一起,凭借着智慧和勇气,获取食物。在山林中,袁熙身先士卒,熟练地使用弓箭,射杀猎物。士兵和百姓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山林中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猎物的惨叫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袁熙深知,必须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秋收后,他亲自来到田间地头,鼓励百姓种植冬麦。他对百姓们说道:“乡亲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种植冬麦,明年定能迎来丰收,彻底摆脱饥饿的困扰!”为了确保冬麦的顺利生长,袁熙还特意请来了徐耕,让他亲自指导农民播种、灌溉。徐耕不辞辛劳,穿梭在各个村落之间,耐心地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丰收。第二年秋收时,家家户户的谷仓都堆满了粮食,幽州的粮食危机得到了彻底缓解。

粮食问题解决后,袁熙开始着手储备军粮。他发布政令,规定粟米、谷类每石约二百二十钱,米每石约三百钱。袁熙命人用清剿土匪强盗缴获的余钱,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为了确保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袁熙找到甄宓,诚恳地说道:“宓儿,如今储备军粮一事至关重要,我想请你负责监督,由甄家具体负责粮食收购生意。你聪慧过人,处事公正,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甄宓微笑着点头答应:“熙,你放心,我定不会让你失望。”在甄宓的精心监督下,收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百姓们有感于袁熙的恩德,纷纷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刺史府。

为了稳定粮价,保障百姓的生活,袁熙决定在各郡县设立平价粮仓。他召集荀彧、陈群等文臣,共同商议平价粮仓的规则。荀彧沉思片刻后,说道:“刺史大人,我认为在粮价高涨时,平价粮仓应及时卖出粮食,抑制粮价的上涨;在收获季节,粮价下跌时,平价粮仓则大量收购粮食,避免谷贱伤农。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确保平价粮仓的运营公正透明。”袁熙听后,连连点头,说道:“文若所言甚是。陈群,就由你负责制定具体的运营细则。”陈群领命后,经过数日的努力,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平价粮仓运营规则。规则规定,平价粮仓的粮食储备量不得低于一定标准,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在收购和售卖粮食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进行,不得擅自抬高或压低价格;设立专门的账目,定期进行审计,确保粮食和资金的安全。

在军事方面,袁熙将目光投向了乌桓。幽州大移民的第二年秋天,袁熙通过移民的乌桓牧民,吸收了大量乌桓青壮进入军队。这些乌桓士兵骑术精湛,勇猛善战,为幽州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袁熙深知,要想在对外扩张中取得胜利,必须充分利用乌桓的力量。于是,他将吸收的乌桓等族的军中之人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是乌桓的勇士,如今回到乌桓,要向族人宣传幽州的政策,组织他们支持我们的行动。待到来年春天,我们一起为幽州的繁荣而战!”乌桓士兵们听后,纷纷热血沸腾,发誓要为袁熙效力。

在等待对外扩张的日子里,袁熙并没有丝毫懈怠。他组织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和身体素质。赵云的白马义从每日在草原上进行骑射训练,他们骑着矫健的白马,在草原上驰骋如飞,箭无虚发;张郃的大戟士则在空旷的校场上进行方阵演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嘹亮,气势磅礴;文丑的重骑兵和颜良的精骑相互配合,进行冲锋战术训练,他们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典韦和许褚训练的重步兵,手持厚重的盾牌和长刀,在训练场上组成坚不可摧的防线;高览训练的刀盾兵则在山林中进行实战演练,他们灵活应对各种地形,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除了军事训练,袁熙还注重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升级。他找到马钧,对他说道:“马钧,如今战争即将来临,我需要你研发更先进的武器,提升我军的战斗力。”马钧自信地回答道:“刺史大人放心,我定不负所望!”此后,马钧整天泡在工坊里,与工匠们一起研究、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弩机,这种弩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他还改进了投石车的结构,使其操作更加简便,投掷更加精准。在马钧的努力下,幽州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残冬的凛冽渐渐褪去,春之跫音悄然临近,袁熙深知,逐鹿天下的时机已然悄然而至,遂着手擘画详细的对外扩张蓝图。他传令下去,急召荀彧、陈群、辛毗等一众智谋超群的文臣,以及赵云、张郃、颜良等久经沙场的悍将,齐聚刺史府,共襄这场关乎霸业的军事盛会。

会议伊始,众人围坐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荀彧起身,手中折扇轻摇,目光如炬,条分缕析周边各方势力的强弱态势、内部纷争以及潜在动向,而后掷地有声地提出“先弱后强、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的战略构想,仿若为迷茫中的大军指明前行方向,引得众人纷纷颔首。陈群旋即接过话茬,面色沉稳,有条不紊地阐述起筹备军粮、调配物资的全盘计划,从粮仓选址、粮食储备量,到军械打造、辎重运输路线,事无巨细,力求将后勤保障打造得滴水不漏,为前线将士提供坚实后盾。辛毗也不甘落后,主动请缨负责安抚百姓、稳定后方,深知唯有民生安定,前线方能无后顾之忧,他计划深入民间,广施仁政,蠲免赋税,化解民怨,筑牢根基。

武将们自然也不遑多让。赵云一袭银白铠甲,犹如破晓的寒星,周身散发着飒爽英气。他展开一幅山川舆图,修长手指沿着蜿蜒路径游走,结合骑兵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与排山倒海的冲击力,条分缕析地详述突袭、包抄等战术布局,仿若战场实况已在眼前。张郃久经沙场,岁月沉淀下丰富的实战经验,此刻他双眉紧锁,目光如炬,对着沙盘上模拟的步兵方阵,就攻防要点娓娓道来,精心制定出严密的作战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他的老谋深算。颜良身躯魁梧壮硕,声若洪钟,震动屋瓦,就重骑兵破阵之法,抛出诸多独到见解,雄浑的嗓音中满是无畏与果敢。众人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声在屋内回荡,思维碰撞间,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一幅宏伟壮阔的征战画卷,在刺史府中徐徐铺陈开来。

在筹备对外战争的紧要关头,袁熙将情报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他精心挑选并派遣了大批训练有素的间谍,如隐秘的暗影,纷纷潜入周边势力的领地深处。这些间谍各施手段,巧妙地伪装成往来各地的精明商人,以货物交易为掩护,在市井街巷中穿梭,不经意间套取情报;或是扮作落魄的流民,混入人群,趁人不备,打探消息。他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深入敌方军营附近、粮草囤聚之地,细致入微地刺探敌方的军事部署,精确统计兵力情况,详尽摸清粮草储备等关乎战局走向的重要信息。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运作,大量珍贵情报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袁熙手中。凭借这些情报,袁熙对周边势力的虚实强弱可谓了如指掌,宛如将对方的一切摊开在眼前,为后续制定精准、有效的作战计划奠定了坚实且不可或缺的基础。

终于,盼了许久的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如期而至。幽州大地仿若从沉睡中苏醒,原本枯槁的草木纷纷抽出嫩绿新芽,漫山遍野间,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蓟城的城楼上,袁熙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俯瞰着楼下那支早已整装待发的军队。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利刃,队列整齐,军容威严。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彰显着这支军队的气势。袁熙心中豪情万丈,他深知,这场筹划已久、关乎幽州命运的对外扩张战争,马上就要拉开帷幕。而幽州,这一方英雄辈出、底蕴深厚的土地,定将在这场战争中,以赫赫战功,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崭新辉煌篇章。

随着袁熙一声令下,幽州骑兵部队似汹涌潮水,源源不断地从蓟城城门涌出。赵云所率的白马义从,个个身着白色轻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他们骑术精湛,战马皆是精心挑选的良驹,此刻身先士卒,作为先锋率先踏上征程。只见赵云银枪一挥,高声呼喊:“白马义从,随我冲锋!”麾下骑兵齐声响应,如同一道白色闪电般率先出发。

张郃的大戟士,手持特制的长戟,戟刃寒光闪烁,他们所骑的战马也更为强壮,能承受沉重的装备。张郃神色冷峻,指挥着大戟士有序前行,紧跟在白马义从之后。文丑的重骑兵,人披重甲,马覆具装,宛如移动的钢铁堡垒。文丑骑在高大的黑色战马上,威风凛凛,他的重骑兵部队气势汹汹,紧紧相随。

颜良的精骑,皆是军中精锐,他们骑术娴熟,擅长在战场上快速穿插。此刻,颜良率领着精骑,沿着大军侧翼展开行动,负责掩护全军。各骑兵部队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疾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仿若滚滚雷霆,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他们疾驰而过,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一片黄色的云雾笼罩了整个大地。步兵们则在将领的指挥下,整齐地留守在城中,严阵以待,以备后续随时听从调度,投入战斗。

袁熙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身披银色铠甲,在军队中穿梭。他目光坚定,注视着前方,仿佛看到了幽州未来的繁荣昌盛。在他的带领下,幽州军队向着未知的前方进发,迎接新的挑战。而幽州,也将在这场战争中,迎来新的历史篇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幽州军队将遭遇无数艰难险阻。周边势力虎视眈眈,或觊觎幽州的富饶之地,或不甘袁熙势力壮大而伺机而动,粮草补给的难题、兵力调配的微妙平衡、敌方的奇袭与埋伏,桩桩件件都如巨石般横亘在前行之路上。袁熙雄心勃勃的对外扩张计划,虽蓝图宏伟,却也面临着内部权力磨合、战略决策分歧、士兵厌战情绪等诸多隐忧。这一切,都将在这片风云变幻、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乱世中,如同缓缓拉开的大幕,随着时光的推进而逐渐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