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天

考点2 行文线索

速记口诀

时地事物和人情,行文线索它们当。

有时还有明暗线,相辅相成主题彰。

题目反复特殊句,时地感情不能忘。

贯穿全文成一体,结构完整条理畅。

线索就是文章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以人物活动和形象刻画为中心。线索让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了主心骨,让各个画面不单独散列。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彩线”将本来散落的各个“珍珠”串成一个整体。

题目示例

1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

2 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作为题目,有何妙处?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答题方法

由于文章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不同,线索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以时间为线索

以时间推移作为线索,组织各部分材料,贯穿全文。以时间为线索的文章,经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从古到今、自春至冬、由早到晚、年月日时等。《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要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等不同日子里北京的民俗。

(二)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以地点的转换作为线索,写出人物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或发生的事情。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的文章,经常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示地点的词语。人物活动的地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就是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的,作者的活动由“百草园”转换到了“三味书屋”,人物的活动主要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点。

(三)以事件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事件,也就是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事件为线索的文章,事情的来龙去脉会十分清晰,涉及的人、事、景、物也会和主线事件紧密相关。《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的故事以“借箭”为主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四)以某物为线索

以某一种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这一物品贯穿全文。《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贯穿全文,写了问木雕、送木雕、要木雕几件事。

(五)以某人为线索

以文中的某个人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作为线索的人物,不一定是文章的主角。作为文章线索的,可以是人物本身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可以是人物的某个行为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还可以是人物的所见所闻。《孔乙己》这篇文章就是以“我”作为线索,通过“我”的眼睛展现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我”的耳朵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份、经历等。

(六)以感情为线索

以人物的感情作为线索,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往往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贯穿全文。《荔枝蜜》这篇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写了作者开始不喜欢蜜蜂,然后想去看看蜜蜂,接着赞颂蜜蜂,最后想变成蜜蜂。

综上,常见的线索有时、地、事、物、人、情。有的文章会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经常是时、地、事、物、人,暗线可能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双线并行,相辅相成,深化主题。线索能够将文章的人物与事件组织和串联起来,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条理清晰,使结构完整严谨。

如何来找文章的线索呢?从位置看,文章的题目可能是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从出现次数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事物、词语或句子可能是线索;从句子看,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议论句、抒情句、中心句可能会包含线索;从内容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和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可能是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对于选择和填空类题目,先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行文线索,然后按照要求选择或填空即可;对于简答题,一般按照下面的格式作答:

……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强化训练

初窥门径

●《落花生》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

 落花生

登堂入室

●文章用“田忌赛马”(部编版五下)作为题目,有何妙处?

 “赛马”是文章的__________,贯穿全文,先写了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这一题目也概括了__________。

登峰造极

●《忆读书》(部编版五上)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