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希恩斯,正在自己那宽敞明亮却堆满研究资料的办公室里踱步沉思。
助手匆匆走进来,将一封匿名信件递给他。
希恩斯疑惑地接过,信封上没有寄件人信息,他微微皱眉,用修长的手指缓缓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紧接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念叨着:“太妙了,这正是我一直苦寻的思路!”从那之后,希恩斯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整日泡在实验室,带领团队按照信件中的思路疯狂推进研究。
实验仪器的灯光频繁闪烁,数据在屏幕上飞速跳动,团队成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而希恩斯呢,常常忘记吃饭和休息,眼睛里满是专注与狂热,研究进度一日千里。
希恩斯对这位神秘来信者充满好奇,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四处打听。
他询问了每一个可能知晓的同行,联系了邮件服务商试图追踪发件地址,甚至请私家侦探帮忙调查,但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始终一无所获。
这反而让苏叶的身份愈发神秘莫测,他的名字在科学界和相关圈子里被频繁提及,影响力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苏叶坐在电脑前,专注地浏览着网络上的各种论坛和新闻网站。
他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脑海里构思着在舆论场上的布局。
他深知,光在科学界崭露头角还不够,要成为面壁者,必须赢得大众的关注和期待。
于是,他隐去真实身份,以精心设计的网名,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系列极具煽动性的分析文章。
他敲击键盘的动作沉稳有力,眼神专注而坚定,屏幕上的文字随着他的输入不断增多。
在文章中,他运用严谨的逻辑和看似无懈可击的论据,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宏大的设想,暗示存在一个拥有超凡智慧的人,能够引领人类走出三体危机的泥沼。
他时而眉头微皱,思考如何让论述更加严密;时而嘴角上扬,想象着文章发布后的轰动效果。
这些文章一经发布,就如同被点燃的野火,借助网络的力量迅速蔓延。
起初,只是少数几个关注三体危机的论坛上有人讨论,很快,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并报道。
民众们在绝望与恐惧中,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这个神秘人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议论那个可能拯救世界的“英雄”,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飙升,苏叶成功地将自己推到了公众视野的焦点位置。
当面壁者候选人名单开始进入讨论阶段时,苏叶的名字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层们,在看到他对雷迪亚兹和希恩斯研究的“卓越贡献”,以及那些极具前瞻性和煽动性的舆论引导后,不得不开始认真审视他作为面壁者的可能性。
在联合国那庄严肃穆的秘密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压抑。墙壁上的吸音材料让四周寂静得有些压抑,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被擦得锃亮,倒映着头顶吊灯洒下的冷光。
各国代表们身着正装,神色凝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会议开始,投影仪嗡嗡作响,苏叶的资料被投射在巨大的屏幕上。
照片里的他,面庞冷峻,轮廓分明,漆黑的双眸深邃且冰冷,仿若寒夜深潭,能洞悉一切却又拒人千里。
美国代表率先站起身,他身形高大,西装笔挺,脸上带着一贯的傲慢与警惕。
他双手撑在桌面上,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这个苏叶太过神秘,我们对他的背景和动机几乎一无所知。
他就像凭空冒出来的,出现得太突然。
我严重怀疑他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的人成为面壁者,说不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话语里满是质疑,说完后,他坐回座位,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眼神坚定地看着其他人,似乎在等待着支持者的响应。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一阵附和声。
英国代表轻轻点头,小声跟身旁的人交流着;法国代表皱着眉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嘴里念叨着:“确实,如此神秘的人,实在让人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