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色彩的模式与混合

五颜六色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了解色彩的三原色以及RGB与CMYK这两种色彩模式,并且了解色彩的混合,我们便能知晓五颜六色是如何形成的。

三原色

从物理特性上来讲,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色彩模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光源色(RGB),一类是物体色(CMY),如图1-23所示。光源色即从光源处发出的色光,如各种颜色的灯光、橙色的火光,这种自发光体本身所拥有的颜色叫光源色;相对的,本身不具备自发光这一特性,需要吸收外界光源来显示自身颜色的色,叫作物体色,如蓝色茶杯的颜色并不是茶杯自己发出的蓝色色光,而是外界光源打到茶杯上的光除了蓝色之外,都被茶杯吸收了,仅剩下蓝色的光被茶杯反射,从而使我们看到的茶杯呈蓝色。

图1-23

三原色中的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到的基本色,也叫“一次色”。将三种原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其他颜色。两种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则能够得到间色,也叫“二次色”,如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而由原色与间色、间色与间色或三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被称为“复色”或“三次色”。从理论上讲,三原色可以调配出所有其他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调配出三原色。三原色包括作为光源色的色光三原色和作为物体色的色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与加色混合

色光三原色(RGB),分别是红色(Red)、绿色(Green)和蓝色(Blue),如图1-24所示。这三种原色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而三种原色等量混合则会得到白色,这被称作“加色混合”。对于RGB色彩模式,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显示器的显色原理对它进行分析。色光三原色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电视机等产品的显示器成色。这些产品的显示器的发光体依靠这三种原色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通常会利用RGB模式进行混色,如红色和绿色混合为黄色,红色和蓝色混合为洋红色,绿色与蓝色混合为青色,且每一种混色因三原色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图1-24

我们在购买显示器时经常会提到一个词语——分辨率,如一台显示器的分辨率是1600像素×900像素,它的意思是这台显示器水平像素为1600,垂直像素为900。这里的像素是指显示器的最小发光单元。每一个像素都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这是因为每一个像素又由3个子像素(最小发光体)构成,也就是红色子像素(只发红色光)、绿色子像素(只发绿色光)和蓝色子像素(只发蓝色光)。当这3个子像素按照不同的比例发出光线时,每个像素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最终在显示器上呈现出世界的万千色彩。

显示器不同于人脑。我们感知色彩的方式是从色彩的属性出发,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的衣服,会说:“你今天穿的这件红色衣服真好看啊!很鲜艳,色彩也很亮丽!”但是显示器无法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红色、鲜艳、亮丽这些概念都过于感性和模糊,因此我们需要给显示器制定一套它们能够阅读和理解的关于色彩的语言,也就是RGB色彩模型。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像素显示出最纯的红色,只需要通过RGB色彩模式向显示器发出指令,让红色子像素发出最强的光线,让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不发光,这样,该像素显示出来的颜色就是最纯的红色了。

色料三原色与减法混合

色料三原色(CMY)分别是青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如图1-25所示。当我们利用CMY进行混色时,青色与洋红色混合为蓝色,青色与黄色混合为绿色,洋红色与黄色混合为红色,每一种混色同样会因为三原色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它们如果相互混合就会越混合越暗,最终趋于黑色,所以被称作“减法混合”。色料三原色常用于书籍报纸印刷、绘制水彩油画、涂油漆等场合。虽然从理论上讲,色料的三种原色混合起来是黑色,但在实际印刷中,色料可表现出的色彩与墨水制作工艺等条件有关,将色料的三种原色相加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暗红色。因此在现代印刷中,引入了黑色(Black),这里Black的英文缩写由于要与色光三原色的蓝色(Blue)区分,所以取了黑色的英文单词Black的最后一个字母K来表示,CMY由此升级为CMYK(印刷色彩模式)。

图1-25

通常利用印刷品来介绍CMYK色彩模式,因为只要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印刷品——书籍、期刊、杂志、宣传画册以及报纸等,都是利用CMYK模式印刷出来的,如图1-26某彩色印刷品的照片所示。我们之所以能阅读书籍中的内容,是因为有光(无论是日照光还是灯光)照射到书籍上,油墨对光进行吸收和反射后,我们的眼睛最终看到了书籍中的内容,因此,CMYK色彩模式是需要有外界的光线才能表现出来的。

为了能准确地呈现印刷品中的颜色,我们需要用一定的数值来表示颜色。数值不同,表现出的颜色效果也不同,因此,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经常通过调整CMYK的数值来控制画面的色彩。

图1-26 戴雪婷/摄影